越野变撒野?腾格里沙漠造林区治沙植物被车辆碾压

央广网阿拉善10月8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见习记者李春雪)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热度空前高涨,内蒙古阿拉善盟独特的沙漠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越野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然而,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位于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的治沙植物遭自驾的越野车碾压。目前,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已介入调查,政府部门针对此事成立了相关工作组。

车辙碾压过的沙漠造林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网络图片显示,沙地中的车痕与轮胎印清晰可见,多处绿色植物歪倒在车辙中,埋入沙土。10月7日,有知情人士表示,治沙区域不知因何被人剪开围栏,遭受碾压的植物主要是典型的荒漠和半荒漠耐旱植物——花捧,大部分种植时间还不到三年。

央广网记者8日围绕此事致电了相关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相关舆情,该行为可能违反了《森林法》相关规定,目前当地林草局正在积极跟进调查,核实具体情况。

当地工作人员表示,破坏面积并非达到上万棵,目前事态尚不明朗,车主身份难以确认,事发现场附近并没有监控,要想找到闯入的车辆比较困难。

阿拉善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最西部、黄河几字弯西端,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自然条件最恶劣、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尽管多年来阿拉善的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貌尚未根本改变,生态保护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2021年3月,在腾格里沙漠腹地进行春季造林的种树人(央广网发 姜军 摄)

据了解,此次涉及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于2003年启动,是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全面支持的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公益项目,在沙漠边缘人工种植花棒、沙拐枣、梭梭和柠条等乡土灌木树种,营造沙漠锁边灌木林,阻止腾格里沙漠的扩张和侵蚀。在产权关系上,公益基地与土地所有集体(嘎查)或直接与牧民签订合同或协议,以保证防沙造林项目的独立管理、防止放牧砍伐等人为的破坏。

近15年的时间,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在沙漠的东缘种下了500万棵树,建成长达20公里的锁边生态林,恢复了4万公顷的荒漠化草原,成功阻止了沙漠向东扩张的脚步,减缓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保护了贺兰山西麓广袤的荒漠草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阿拉善盟   阿拉善   沙漠   植物   车辙   内蒙古   荒漠   公益   草原   车辆   生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