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冷知识:清朝米价有多高?康熙朝和雍正朝的米价有什么不同?

“民以食为天”,对米价贵好、还是米价低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乃至皇家的看法不尽相同,而且都能说出一番理论根据来。

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应是老百姓。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是多数,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乃至帝王、政治家是少数。

康熙帝在位期间对物价(主要是米价)非常重视,时常会询问各地官员,还会布置心腹定期向其报告。这是因为,米价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存,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

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康熙年间的酱园店,有“四碗一文”之说,也就说,能买到酱、醋、油、酒各一碗。

康熙初年,有一名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留下了一本从康熙十三至十五年。从中透露:当时买30磅山药,花费约0.160两。买30磅盐,花费0.360两。

根据“一磅十二两”的比例,将英制的磅折算成中国的斤两,换算的结果是这样的:牛肉:58文一斤;羊肉:73文一斤;糖:80文一斤;面粉:18文一斤。

鲁日满先生买了5斗优质大米,就是75斤,大约是756文钱,平均一斤大米为10文钱。也就是说,康熙十四年,6斤优质大米可换一斤牛肉。

因自然灾害米价上涨后,康熙八年,米价又回落了,也就是一升米六文钱左右。相对于雍正和乾隆年间平均一两银子一石米,是绝对的低。

有人说,康熙在位61年,平均米价的数据未必准确可靠。因为61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会有各种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发生,米价必会上下波动。但康熙年间物价基本稳定或力求基本稳定,则是可信的。

物价稳定,生活就稳定,人心就稳定,社会自然就稳定。康熙朝社会长期基本稳定,同康熙帝对物价(主要是米价)力求基本稳定,大有关系。

再看康熙中、后期的米价情况。

自康熙三十年至六十年,按康熙帝规定,任职苏州织造的李煦必须每年定期向康熙帝报告苏州、扬州一带米价。

据李煦密折可知,白米每石(约150斤)九钱至一两一钱。据史家钱泳记载,康熙四十六年,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大旱,是时米价每升7文。第二年水灾后,涨至16文左右。也就是说,康熙四十六年苏常大旱时,米价基本仍是每升7文。

从湖南巡抚杨锡绂给乾隆帝的奏报可知:康熙年间,稻谷登场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雍正时每石四五钱,今则五六钱。说明雍正时稻谷价是康熙年间2倍左右。

到雍正年、乾隆初,米价定价十余文后来已成常态,即使丰收,“十四五”文一石也已成常态,是康熙中、后期的2倍。

乾隆五十年大旱,米价便有了波动,每升米价竟涨至五十六七文,是康熙中期的8倍!湖南、四川历来是产粮大区,米价仍然上涨1—3倍。

雍正末年,米价每斗已达200文,即每升20文,已是康熙中期(康熙四十五年)的3倍!

康熙末期米价指数48.70(以乾隆二十五年的80%作为100)。这个米价指数与康熙四十九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五十三年、康熙五十四年相等。

康熙六十年物价指数56.17,与康熙三十五年相似。换言之,康熙年间米价指数与物价指数,总体上都基本稳定。

而雍正三年(1725),米价指数猛窜至64.93几近65,上升了16%。雍正末期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75.76,比康熙末期上升了27.06,比雍正三年上升了10.83,几乎上升了11%。

雍正年间米价指数与物价指数,总体上一直呈上升态势,且上升的速度较快,幅度较大。除去物价(这里主要比较米价)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生活状态外,收入水平的升降高低也是民生状况的重要支柱。

先看一下康熙朝官吏的收入。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苏巡抚汤斌上任,年薪130两,月工资还不到11两。汤斌死后,家中仅有纹银八两,连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

按《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此工资称“正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津贴,称“恩俸”;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称“俸米”。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这样算,他的年收入约合56两银,月工资仅4.6两。一位县长的月收入仅是最普通市民劳作收入的4.6倍。

像汤斌这样的江苏巡抚,在雍正年代,养廉银已可拿到二万,是康熙朝巡抚的153倍至200多倍以上!

据康熙年间翰林院编修查慎行的《南斋日记》:“付轿夫七月工食文银四两”得知,轿夫的月工资是一两。

按当时汇率一两银子兑换1680文计算,可买白米240升即24斗,约360斤,普通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康熙年代,苏州织造衙门的太监,收入最高的每月八两,最低的为二两;官与民的收入,通过雍正年代巡抚养廉银20000两/年÷12月=1666.6;而普通市民的月收入多在一两左右。

据此可知,康雍朝的官民收入差距至少在理论计算上已扩大了1666倍以上,因为清廷对督抚大员还有其他贴补。

清代顺治和康熙年间,猪肉是每斤三十至三十五文,鱼价一般是每斤二十文左右,牛肉约每斤二十五文至四十文左右。鸭蛋一钱银四十五个,鸡蛋比鸭蛋一点,大概一钱银五十四个。普通瓜菜如黄瓜每斤二文上下,蒜薹每斤八文……米价几乎与白菜价相同。

而以上这些蔬菜价都是道光年间的市价,150多年前康熙年间的农副产品价格,当比道光年间的更低。

乾隆三年,乾隆帝谕训先帝的心腹大臣直隶总督李卫:“近看李卫办事甚属粗率,不似从前……又伊所开米价单内,保定府稻米每仓石价银二两六钱至二两七钱;大名府稻米每仓石价银一两七钱五分至二两一钱四分,仍称价贱。岂有如此米价而尚得为中、尚得为贱乎?”

然而,稻米每仓石价银已涨到二两六钱至二两七钱,比康熙年间却涨了五倍,难怪直隶总督李卫在奏报米价“贱”时,遭到了乾隆帝训斥。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雍正   米价   康熙   乾隆   物价指数   巡抚   苏州   清朝   物价   年间   稳定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