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贵州教育先贤思想-思南县纪念田秋诞辰530周年

9月23日,从贵州教育文化领先地,有“黔中首郡” 之称的思南县采访获悉,为传承“贵州科举之父”的教育思想,思南县在田秋小学纪念田秋诞辰530周年暨贵州首场科举考试486周年。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土家族,贵州思南府水德江司(今思南县城)人 。明代进士,官至广东省布政使。以“直言敢谏,廉洁奉公”闻名。他是开发贵州人才,兴办郡、县学校的先贤,功德卓著,业绩昭然。

其特殊贡献是谏言贵州开科举考试获准。贵州自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余年间,全国13省,12省设有乡试科场。唯独贵州省科举考试仍归并到云南省举行。凡要考举人的学子都得到云南昆明应试。千里迢迢,道路崎岖,行旅艰难,这对贵州选贤育才强文带来很大不利。贵州抚按曾三次向朝廷申报自设考场,未能获准。都被朝廷以“贵州未化”“旧制难改”或“旧制不可轻改”而了之,造成了贵州教育发展缓慢,郡、县教育落后的局面。田秋于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向皇帝上奏《请开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独立设乡试考场。十四年(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田秋的又一特殊贡献是:购买卷田捐资助考。1537年,贵州举办首场科举乡试,从此,贵州有了自己的乡试科场。为了发展被贬为“贵州未化”的家乡教育,培养贵州人才,田秋率先出钱为考生购买试卷,又倡导乡绅共同购买卷田,用卷田出租费支付考卷费,免除贫困生缺钱买卷之忧。贵州从首场乡试至清朝科举乡试结束的368年间,应试生从不出钱买卷,这是田秋开发贵州教育的又一大功劳,全国唯一贵州省乡试科考不收考生试卷费。明、清两朝,贵州省获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三鼎甲的骄人成绩。被誉为“俊杰之士,比之中州”。

可见,贵州设立科举考场,应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举贤荐才格言。田秋为敢于问“汉与我孰大”的创造性人才,为贵州学子冲出贵州,实现他们“棒锤滚进京,三年变成金”的成功之路,实现人生抱负,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田秋上疏开乡闺。因此,史书记载田秋为“贵州科举教育之父”。

今天,纪念田秋诞辰和贵州开科,学习并传承先贤文昌社稷之风范,对推动贵州民族旅游文化的崛起有“黔中砥柱”的效应。(罗万雄 廖书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先贤   思南县   贵州   思南   贵州省   乡试   旧制   科举   诞辰   朝廷   考场   周年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