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书吏:尚书、总督都是虚的,他们才是大清朝真正的当家人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晚清中兴时期,胡林翼是一位长期在封疆大吏岗位上任职的名臣。他对官场中的潜规则了如指掌,认为皇上容易对付,上司好相处,下属易管理,但唯独六部书吏最为难缠。六部书吏在当时的官场地位竟然高于尚书和侍郎,那么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历史细节,重新认识这些六部书吏的权力与影响。


首先,问题的根源在于六部堂官。六部作为政务最繁重的行政机构,对堂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在明代,尚书和侍郎大多是从本部的主事干起,逐渐晋升至员外郎、郎中等职位。这样的晋升路径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部务,不容易被书吏左右。然而,在清代,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六部堂官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且清朝旗人享有提拔任用的优先权。这种不公平的任官方式打破了官场秩序,导致六部堂官的业务能力急剧下降,从而造成了书吏掌权的局面。


此外,清代六部堂官调任频繁也是书吏掌权的另一重要原因。清朝为了集中皇权,很少让大臣长期在同一部门任职,通常每三年或五年就会调岗。然而,书吏不同,他们世代都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这种编制外的专业岗位使他们成为了长期掌握权力的一群人。因此,六部尚书、侍郎等官员虽然名义上是部门的领导,但在具体的部务中,几乎完全依赖于书吏的帮助。


书吏虽然在纸面上地位低下,但堂官和司官却十分忌惮他们。书吏可以援引各种律例暗中对抗官员,而这些官员通常不敢得罪书吏,生怕在办公事务中受到干扰。因为书吏不是正式的国家官员,朝廷对他们的仕途前程有限制,所以他们唯一的追求就是财富。从小学习律例和赚钱的窍门,而不是四书五经,书吏的教育从小就注重实际操作。不同部门的书吏索贿对象不同,吏部书吏主要收贿赂于地方官员,户部书吏则涉及财政报销,刑部书吏则借机捞钱。这些书吏往往通过暗中交易,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为官员提供便利或阻挠他们的事务。


这种情况在各个部门都存在,其中户部书吏的收入尤其高。他们借助朝廷的奏销制度,大肆索贿。地方督抚们害怕因为办案不力而受到指责,因此会事先与户部书吏达成交易,甚至隐藏或掩盖问题。这种权力对比使户部书吏成为地方官员最头疼的存在。相对而言,刑部书吏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他们在处理各省大案时有机可乘,往往能够从中获利。礼部书吏则依赖会试、大婚、册封等重大活动来增加收入,兵部书吏则期待战争,因为不论胜败都有机会捞到一笔。清代京城的“东富西贵”现象表明,六部书吏通常住在东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总结来说,六部书吏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中掌握权力,是因为他们对堂官和司官构成威胁,利用各种手段索贿和干预事务。尽管在官场中地位较低,但他们的影响力却远超过了表面所示。这个时期的官场中,书吏成为了权力的关键因素,大清天下官中,官员只占其三,而吏占其七,这一格局在当时的政治生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书吏   尚书   律例   当家人   户部   侍郎   总督   官场   清朝   官员   权力   本文   部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