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宁死不屈,以死报国,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文天祥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他少怀壮志,忠君爱国。严格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是文天祥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刺激,使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得以升华。

他在闽鼻静地区的抗元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动的具体体现他宁死不屈,以死报国,其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对客家地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幼有所教 少有所学

文家原籍成都,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代。文天样的六世祖炳然,居(庐陵)永和镇,五世祖正中,徙富田。

以后文家便一直居住于此。这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客家村,村后是风景秀丽的文山,文天祥号文山,就是取家乡的山名。文天祥也真是名实相符,他的爱国主义诗文攀登上文山的高峰。

文天祥的父亲名仪,字土表,号革斋,一生虽未取得功名,但他“嗜书如怡,终日忘饮飨。蓄书山如。游鹜殆偏”,学识极为渊博。他不仅治学严谨,严于律己,而且教子有方,循循善诱。

文天祥幼年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他父亲教他读书做人。在文天祥的家乡,也不乏忠烈之士,文天祥最景仰的,莫过于“四忠一节”等客家乡贤。他们是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文忠公欧阳修;为金兵所俘、宁死不屈的忠襄公杨邦义。

力主抗金、乞斩秦检的忠简公胡铨;立朝刚直、力排权贵的文忠公周必大;为官清廉、富贵不淫的文节公杨万里。这几位客家乡贤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文天祥的心,是他的精神导师和立身楷模。

文天祥曾发暂向他们学习,“每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少年立志即不凡。在功课之余,文天样平时最爱读忠臣烈士的传记,后来在大都狱中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还说:“儿时爱读忠臣传”。

文天祥在少年时代就立志做大丈夫,要效法古代英烈,死后仍能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环境,使爱国思想深深地植入文天祥幼小的心灵。

对文天祥言传身教,产生最大影响的是他的老师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号巽斋,是当地的名士,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文天样 20 岁在吉州白鹭书院肆业于欧阳守道之门。文天祥对欧阳先生的谆谅教海铭刻在心,对欧阳先生的为人处世,推崇备至。

后来,欧阳先生逝世,文天祥专门撰写了《祭欧阳巽斋先生》哀文。敦品励行,文天样深受欧阳守道的影响。宝枯四年,文天祥赴临安应试,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样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宜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名师的教导,考官的评价,皇帝的钦定,使他高中状元。“名师出高徒”,文天祥用毕生的实践,证明他没有辜负先师的教诲。

文天样生活的年代,正是昏君当道,奸臣弄权,政治腐败,兵连祸结的多灾多难之秋。蒙古统治者野心勃勃,气势汹汹,挥戈南下,展开攻宋的长期战争。

元兵从福建江西入粤,客家地区最蒙其害。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家乡的遭遇,时时萦绕在他心头,今他担忧,促他思索使他奋发。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刺激,给文天样进行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磨炼和砥砺了他的斗志情操。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血气方刚的文天祥决心报效祖国。文天样幼有所教,少有所学,从小立志不凡,又深受客家学者的影响,为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文天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动,并亲身体验到亡国的惨痛,使他的爱国主义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抗元壮举,可歌可泣

宋恭帝德佑元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当京都临安兵临城下、频频告急之际,文天祥出于忠君爱国思想,毁家纾难“尽以家为军费”。

当杰组建了一支几万人的义军,开赴临安。接着奉命到元军营中议和,挺身赴难,出生入死,为国忘身。元军背信弃义,将他强行扣留。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以后历经艰难险恶,文天样才逃离虎口,投奔了新立的小皇帝端宗。

正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忠君报国万死不辞。德佑二年五月,文天祥到福州被任命为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于是文天样再举义旗,从此投身于抗元斗争的第一线,到海丰五坡岭被俘,他的抗元活动大部分是在客家地区进行,这既跟江南已被蒙军占领有关,但也跟文天祥是客家人密不可分。

7月13日,他在福建南剑州设立同都督府,再度高举抗元爱国大旗,“聚兵财为恢复江西计”。一时间英雄云集幕府里人才济济。11 月,文天祥移兵福建汀州(今长汀,纯客县)准备于此跟元军决战。

不料汀州的黄去疾图谋叛变,宋将吴浚亦在江西战败降元。后来,他写下一首《汀州第六十五》“雷霆走业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文天祥只好率部于景炎二年正月,移驻漳州龙岩。

吴浚降元后,奉命到龙岩游说文天样。文天样看到局势动荡,人心浮动,对吴浚的招降,他正言厉色,大义相责,并果断斩淡示众,以振军威,决心与元军血战到底。

3月,文天祥由龙岩南下,收复梅州,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在梅州,文天样巧遇四处漂泊3 年未见的母亲和家人。亲人相见于兵荒马乱之中、风尘干戈之际,文天样悲喜交集,喜者能够跟老母重逢,悲者乃听到长女定娘和幼女寿娘去年在广东河源病死。

然而,大敌当前,个人的痛苦对他来说,已经是微不足道了。文天祥没有时间过多伤感、缠绵于儿女私情,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竭尽全力进行战前的准备。5月,他率军由梅州出兵,由会昌筠门岭引兵入赣,沿途曾招集义兵,梅民群起响应从者极众。

梅州百姓,成为文天祥爱国大旗下的主力军。后来文天样在狱中写过一首《梅州第六十六》:“楼阁凌风迥,孤城隐雾深。万事随转烛,秋光近青岑”。

这表达了诗人对梅州的深切怀念和关注,感叹时光流逝,世态变迁,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明代遂以梅县城南建楼以作纪念,名曰:“凌风楼”。至今梅城有凌风路”,这是梅州人民对文天祥的亲切怀念和敬仰。

诚感天地,生荣死烈

为了抗元斗争,文天祥不惜毁家救国。从起兵勤王他就“尽以家为费”。开都督府再度勤王,“聚兵财为恢复江西计”。他的母亲和妻妾子女共12人,还有2个妹夫,都投身于抗元斗争,并先后献出了生命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所谓国难当头,方显出英雄本色。文天祥在国家民族多事之秋、危难之际,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与国家民族同患难共命运,可谓是南宋末年坚持抗元斗争的中流砥柱。

文天祥领导的抗元爱国斗争是正义的,这场可歌可泣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爱国热情,他的浩然正气,却对客家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宋末的勤王抗元中,客家人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在文天样的感召下,他们“裂裳为旗,荷矛为兵”所在为群,动辄万数。他们群起响应,随军作战有跟随文天祥至海丰五坡岭者,有护送宋帝辗转至硒州、崖山者,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牺牲惨重,诚感天地。

文天祥奉诏勤王,赣州一带人民望风景从,短短几个月,便组织了3 万义军。他在南剑州建立督府,再举义旗时,原从赣州起兵的旧部纷纷聚集,刘珠、萧明哲、陈子敬皆自江西起兵来会。

“邹以招谕副使聚兵宁都,大元兵攻之,洞兵败,同起事者刘钦、鞠华叔、颜斯立、颜起岩皆死。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 而兵败被执,死于狱。潭赵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爽、陈子全、王梦应起兵邵、永间,复数县抚州何时等皆起兵应天。”

建当地人士也有很多参加了文天样的队伍。福建南剑州客家人、著名青年学者谢翱倾家募兵数百人,投到文天祥部下,参与抗元斗争。福建长汀客家人黄广德自称天下都大元帅,起兵抗元。张世杰又派人联络农民军陈大举,及奋族首领许夫人等进攻福州。

在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同样也积极响应文天样,参与抗元斗争元初,兵由赣州趋潮,梅县及大埔,应文信国之募,起而勤王,与元兵鹰战,不利,奉驾南行。松口镇卓姓全族八百余人,竟随至崖门,至帝员沉海,仍无一人降元者。”

口卓姓八百人勤王,兵败后只存卓满一人”,也已经残废。据统计,当时梅州客家人口,总数不超过万人左右,但是追随文天祥从军的男女,竟有八千之多。故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有一首诗云:“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崖山舟覆沙虫尽,重戴天来再破荒。”

史载:“梅民之从者极众,至兵败后,所余遗了只杨、古、卜三姓地为之墟。”梅州客家人,为响应文天祥保家卫国,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参考文献》

文天样.文天样全集0北京;中国书店,

脱脱.宋史·列传:第177 卷.北京中华书局,

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爱国   文山   临安   梅州   欧阳   宁死不屈   客家人   可歌可泣   江西   福建   爱国主义   客家   精神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