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往事:杭大平湖三才子


《汉上宧文存》

每当看到《汉上宧文存》这本书时,原平湖第二幼儿园园长陈娴老师就会想起自己的外公钱南扬,特别是看到外公当时那本通讯录里那些熟悉的名字,陆维钊、胡士莹,回忆60多年前自己在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求学时的情景,与杭州大学(前为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这三位教中文的平湖才子的交往历历在目。


钱南扬的通讯录

1925年从北京大学国学门中文科毕业的钱南扬,曾长期居住在平湖西门外大街,门对汉塘,因此取自己的书斋名为“汉上宧”, 汉指汉塘,就是嘉兴塘,宧指屋子里的东北角,书斋名的意思就是嘉兴塘上的东北角,即平湖所在的方位,是嘉兴塘上的书斋,后来还出版了《汉上宧文存》,可见钱南扬对于家乡平湖的感情至深。南戏研究宗师钱南扬所著的《谜史》,开创了谜史研究的先河,为我国谜史的研究以及民俗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钱南扬

陆维钊和钱南扬同龄,又是平湖老乡,省立二中(现为嘉兴一中)校友,关系非常亲密,所以钱南扬的书斋名直接请陆维钊来题写。陆维钊1899年3月3日出生于平湖新仓镇,钱南扬1899年12月18日出生于平湖城关镇,他们同籍同龄。1929年8月至1930年1月,钱南扬在松江县中(现为上海松江一中)任国文教员,彼时陆维钊正在松江女中(现为上海松江二中)任国文教员。同乡同行又同龄加邻居,且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彼此成为钦慕的文友。所以,钱南扬的《谜史》出版后,有了陆维钊的题词。陆维钊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陆维钊

而比他俩小2岁的胡士莹也是平湖人,与陆维钊在省立二中求学时就是同学,均为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为东南大学)文史地部,还一度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被解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即今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共事过。受业于嘉善张天方、乍浦钟子勋、江山刘子庚、海宁朱蓬仙诸先生,陆维钊、胡士莹、徐震堮三人都爱上了文学,开始学作诗词,并经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被誉为“嘉兴三才子”。1940年4月,陆维钊与胡士莹一起加入沪间的慈人集社“午社”。胡士莹的词集《霜红词》出版,胡士莹的室名霜红簃,陆维钊特绘《霜红簃填词图》一幅。胡士莹善书法,亦能画,又善围棋。陆维钊与胡士莹曾一度失业,两人因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共同制作扇面出售,以维持生计。话本小说研究大家胡士莹的代表作《话本小说概论》是一部“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


胡士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们三人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教书时,住在杭州大学的同一幢宿舍4号楼,这么有缘,自然而然关系相当融洽。


当年教授们住的房子(手绘)

陈娴,于1955年至1958年在杭州文二街上的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学习。学校南边的马路是文三街,杭州大学的后门就在这条街上。她每到周末就会去外公外婆那儿,去得多了,而且都是平湖人,自然与胡士莹、陆维钊也熟悉了。有时也串串门,楼上西边是钱南扬,东边隔壁对门是胡士莹,钱南扬楼下就是陆维钊。正在读幼师的陈娴,活泼又开朗,是宿舍楼里的开心果,夹在他们三人中间,常常喜欢做些搞笑动作,老是逗得大家乐哈哈的。外公外婆盼着外孙女多来来,陆维钊和胡士莹他们也是希望她多来来,只要陈娴一来,就是带来了欢声笑语。


如今原4幢3号南边大门

陈娴称呼他们为“胡家公公”“陆家公公”,陆家公公家里家具陈设简单,但也都放满了画,吃饭的桌上一半多地盘被画“占领”着,还有茶几上、沙发上,各色颜料也是随处可见。陈娴第一次过去看到这幅场景,就问:“陆家公公,这些是谁画的呀?”陆维钊回答:“都是我画的,怎么不信啊!”。然后,陈娴回来时问外公:“这些都是陆家公公画的吗?”钱南扬告诉她:“当然,陆家公公很会画的,他的画很值钱。”陈娴说:“那我去叫陆家公公给我扇子上画个画吧。”钱南扬说:“别去,陆家公公画画要安静,你不要去影响他画画了。”


1959年,陆维钊全家摄于杭大宿舍

三个人中间,钱南扬滴酒不沾,陆维钊平时一直在家画画,所以也不喝酒,就是胡士莹喜欢喝上一点,但是不会做菜,有时外婆多做点菜给大家吃,有时陈娴到杭州大学大食堂去买菜时,给胡士莹也顺便带个菜。


1957年夏,钱南扬夫妇在杭州体育场路浙江师范学院

钱南扬和胡士莹一有时间,两人就在一起切磋、讨论学术,有时两人为了争论一个问题,互不相让。陈娴对胡士莹说:“胡家公公,你们不要争了,各写各的看法,让别人去评吧!”胡士莹称赞她:“南扬兄,还是你的外孙女聪明。”


1959年4月4日,钱南扬夫妇与孙女钱萸在杭州白乐桥

那时候,胡夫人早已病故,听说胡家公公要娶一位贤淑的沈医师为妻,外婆知道了忙着帮助操办喜事,陈娴还吃到了他们的喜酒,两家人亲如一家人。在陈娴小时候,外婆对她说过另外一件旧事。外公1929年在松江县中教书时住在陆维钊隔壁,外婆还为陆家公公当过红娘。


《话本小说概论》

钱南扬、陆维钊与胡士莹都爱好围棋,三人水平旗鼓相当,棋兴来了,就到隔壁下两盘。


左一胡士莹、左三陆维钊

陈娴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不久,1959年,钱南扬应南京大学之聘赴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陆维钊也于1960年9月应潘天寿之聘,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从此三人中就剩下胡士莹教授一直在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


1962年,杭大中文系58级5班毕业合影

胡士莹的儿子胡石言,军旅作家,1950年就创作了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歌颂革命战士的献身精神和美好爱情,表现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获得很大成功,被翻译为英、德、印、匈等国文字。作者胡石言蜚声文坛,在日后的时光里,这部作品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钱南扬通讯录中有胡石言

七年后,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风靡全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爱情的战争题材影片,主题曲《九九艳阳天》的歌声更是响彻大江南北。对战争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对人类心灵的探寻、对人性的细致描摹,构成了胡石言独特的文学世界。


电影《柳堡的故事》海报

胡石言也是全国各地跑个不停地宣传这部电影,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亲,所以没见过陈娴。而陈娴也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一下子看了五遍,平湖县里还专门邀请胡石言回家乡召开研讨会。研讨会是在建国路上的书场里开的,陈娴参加了,不仅认真听,还仔细记。等到会议结束时,陈娴特意走近胡石言告诉他说“钱南扬是我外公”,胡石言听后,感觉特别亲切,除了感谢钱南扬一家对父亲的照顾外,还一再要留陈娴一起吃饭,聊聊家常,并带陈娴去他在平湖县后底的老宅看看。


1976年,陈娴一家与外公在平湖西小街,左起:方瀛洲、方晓烈、钱南扬、方晓熊、陈娴

虽然时隔有一个甲子年了,这三个大才子和胡石言也早已离世,但陈娴老师还是记忆犹新,仿佛这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她平时喜欢看看书,写写日记,时常翻出外公的书籍资料,想想亲爱的外公外婆,以及陆家公公、胡家公公……


陈娴在审核本文


陈娴在整理书籍资料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平湖   松江   文存   话本   嘉兴   师范学校   浙江   外公   公公   才子   外婆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