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统一为何如此短暂?司马氏一手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

说起古代的王朝,有人喜欢文人雅士遍地的宋朝,有人喜欢辉煌灿烂的唐朝,就连清朝,大家也毫不吝啬赞美其中的明君,如康熙、雍正等。

晋朝却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提起的朝代,虽说它也是大一统的时代,不过很多人提起它,甚至到了不愿理睬的程度。

历史上的晋朝统一事件十分短暂,后出现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又将中原大地割裂开来,百姓流离失所,尝遍战火的苦楚。

但究其原因,大家不愿意谈论晋朝还是在于司马氏一手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才让天下人如此唾弃。

接下来请随笔者细细探究。

儒家思想的运用

探究司马氏的晋朝之前,我们要先讲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极致运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古代如此推崇儒家思想?尤其是古代王朝的建立,都要将“君臣之道”、“礼义廉耻”等儒家思想作为维护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那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实用性很强。

曾经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那是因为法家适用于秦始皇雷霆手段用来一统天下,但天下统一后,法家思想有了局限性,它治不了国家。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他只是拥有一个国家的土地根本谈不上统一,更重要的是他要拥有天下民心,民心所向,才能使国家更稳定发展,才能更加权力集中。

法家推崇重刑治国,犯一点点小事就要受到重罚,百姓心中难免不会有怨气。时间久了,民心不齐。

而在后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儒家思想才符合国家治理的需要。

思想,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背景。

汉高祖到汉景帝之间,统治者信奉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经历了此前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大汉急需休养生息,因此这个期间的统治者力求清静,重刑随之消失。

百姓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变安稳,土地开垦,口腹之欲填满,国家渐渐繁荣起来。

但安稳的生活下,往往藏着暗流涌动。统治者的“无为”,让一些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首先,是各种思想学说为了得到发扬,开始四处散播谣言,尤其是法家。

秦国时期,统治者重法家,那段时期的法家发展十分辉煌。如今四海皆平,他们想要重现辉煌,因此法家支持者开始在国内散播谣言,认为如今国家的统治不稳,全部是因为统治者信奉的“无为”。

一时间,学说思想参差不齐,百姓极容易被蛊惑。

另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犒赏以前跟他打天下的兄弟,实行“郡国并行制”,保障他们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但久而久之,封地上的诸侯王没有人管束,权力越来越大。

汉景帝时期,晁错便看出了这一隐患,力劝汉景帝削弱诸侯的权力,却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立即出兵平乱,用时三个月,才压制了诸侯王一段时间。但这只是暂时的,以后会不会再次叛乱,谁也说不准。

汉武帝继位后,敏锐地意识到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他让各地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由此被推举参加了汉武帝的“面试”。

董仲舒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恰好契合了汉武帝的统治,在他的主张下,国家的统治有了明显的改善。

首先,加强了中央集权,其次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将“秩序和道德”结合了起来。

所谓道德底线,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大家公认的社会秩序。

在两汉近400年的不断推动下,社会上深化了这一道德秩序:作为臣子、子女、妻妾,要以君王、父亲、丈夫为天,不可违背,否则便是没有道德的小人,会被世人所唾弃。

更甚者,人人得而诛之。

这种思想的强化可以从东汉末年看起。当年董卓把持朝政,大司徒王允不顾自己被灭族的风险,依然要行刺董卓。

可见,即使皇帝昏庸不堪,社会民不聊生,儒家所建立的社会秩序甚至比自己的身家性命还要重要。

实践和时间证明,儒家思想将社会秩序道德化后,大大节省了统治成本。

但在后来的王朝中,却有统治者打破了这一局面。他为臣却不臣,篡先朝,杀帝王,从而失信于天下。这便是晋朝。

但为何又说司马氏失信于天下?这要“多亏”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俩,使得晋朝臭名昭著。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司马懿洛水失信天下、司马昭当街弑君为何给晋朝带来这么大的负面影响。

洛水起誓

公元25年七月,东汉光武帝刘秀派兵围攻洛阳,数月久攻不下,大军人困马乏。刘秀看着不是办法,便派遣洛阳守将昔日的部下岑彭前去劝降,才得知朱鲔誓死不降的原因。

原来,害死刘秀哥哥的凶手便是朱鲔,朱鲔认定刘秀不会放过他,便拼死守住城门。

刘秀听说后,以洛阳城下洛水为誓,绝不追究朱鲔,并保他一生荣华富贵。朱鲔遂降。

刘秀确实兑现了他的诺言。

其实古人对誓言十分看重,更不轻易立誓,一旦立誓,必以山川江河起誓。

但224年后,洛水之畔又出现了另外一位立誓者,司马懿。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是为曹魏表面的忠臣。曹叡及曹丕、曹操在位的时候,曹氏家族还是十分强势的。

尤其是曹叡,可以说是一个明君,不管是在朝堂、民间还是军队中,曹叡的声望都很高,并且国家的一应大小决策,都出自曹叡的主意,没有权臣能够分割他的权力。

这个时期的司马懿,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但曹芳继位后便不一样了,曹叡临死之前上演了一出托孤大戏,“朕等着爱卿归来,将太子托付于你,现在朕没有遗憾了。”说完,曹叡就去世了。

当时的司马懿给感动得痛哭流涕的,但是转眼十年后,司马懿积攒了足够的力量,趁着皇帝出城祭祖之时,夺取了魏国的军事大权。曹爽转眼成了一个并无实权的大将军。

虽说司马懿掌握了军国大权,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个大麻烦,便是大将军曹爽。他统帅着数万御林军,如果以此讨伐司马懿的话,那也是师出有名,司马懿很难抵挡的住。

因此,他上奏曹芳,细数曹爽等人的罪状,控告他有不臣之心,并借机罢免了曹爽兄弟的的官职和兵权。

在奏章里,司马懿借的是太后的名义,因此别人无话可说。

为了防曹爽的御林军,司马懿让好友蒋济“宽慰”曹爽:只是拿了你的官职,你的待遇不变,更是一辈子荣华富贵。

曹爽半信半疑,司马懿便学当年的刘秀起誓,对着洛水向曹爽承诺:一定一辈子保他荣华富贵。

但是司马懿觉得誓言没什么用处,为了永绝后患,他在几个月内将曹爽及兄弟诛灭三族。更过分的是,连他们出嫁的女儿都不放过,全部抓回来杀掉了。

司马懿违背了誓言,对天下失信,这对誓言相当敬畏的古人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初给司马懿当说客的蒋济,就因为司马懿的失信,觉得自己愧对他人,郁郁而终了。

可以说,司马懿给晋朝和司马氏开了一个烂头。

弑君

但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就将司马懿的无耻发挥到了极致。

司马昭弑君并不是什么隐秘传闻,而是板上钉钉的,当时的天下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文说过,儒家思想中“君权神授”,将皇帝比作上天的儿子,神话了皇帝,主要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认为皇权不可侵犯。

不过,司马昭可不管这个,他对自己弑君的事并不忌讳。

这个被他杀掉的小皇帝,就是曹髦。

从曹芳开始,曹魏的皇帝都做了司马氏的提线木偶,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

曹髦虽小小年纪被立为皇帝,但他对司马氏的擅权深恶痛绝,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们。奈何他的声望不高、地位不稳,司马氏并未将他放在眼里。

曹髦忍无可忍,终于在一日召见了王经、王沈等大臣,决心要与司马昭搏一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说出了人人皆知的事情。王经被吓了一跳,“陛下,万万不可,您现在连与司马昭硬碰硬的实力都没有啊,不如保存实力,来日再筹谋。”

曹髦等不及了,他穿一身盔甲,率领着数百卫士,气势汹汹地朝着司马府而去。

殊不知,王沈早已向司马昭高密。

司马昭对曹髦不以为意,他只是派出贾充来应对。

贾充率军站在司马府门前严阵以待,他也对这个小皇帝不以为然,认为他翻不出什么风浪。

但下一秒,他就看到战车上的小皇帝,亲自用剑在拼车。又因为他的身份,所以周围的士兵对他多有忌惮,也不敢下手。

如此紧张局势下,贾充所率军即将战败,其部下成济焦急询问贾充,现下该怎么办?

贾充却说道:“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不正是为了今日吗?”

没什么心眼的成济仿佛得了命令,他抽出长矛,立刻上前将曹髦斩于车下。

曹髦死后,不仅没有以君王之礼葬之,死后还被贬为了庶人,真乃可悲可叹!

但是皇帝之死总要对天下人有一个交代,对于司马昭来说,贾充是其心腹,但成济是可以牺牲的。

于是司马昭夷陵成济三族。成济的兄弟不满被冤枉,竟跑到了屋顶上,对着司马昭大骂,被士兵用箭射成了刺猬。

司马家族的创业史堪称反面教材,废除曹芳、诛杀曹髦,天下人为之诟病。

纵观自古以来的朝代,以忠孝治天下。可司马氏一族将“忠”字埋没的彻彻底底,只能大力推崇以“孝”治天下了。

如果还将忠作为治国的重点,那么司马氏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但没想到的是,司马氏一族不仅不忠,连孝也没有做到。

晋武帝司马炎一生英明,却在立下一任继承人一事上犯了大错。

司马衷说好了是资质平平,说难听了是脑子不够用,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他说出口的。

最重要的是太子妃贾南风心狠手辣,迫害后宫,杀掉太子司马遹,引起了宗室不满。赵王司马伦借着为太子平反的由头,杀掉贾南风,废黜了司马衷,自立为帝。

“既然司马伦能当皇帝,我为何不能?”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想到。于是三王之乱爆发了,紧接着就是“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长达十多年,在此期间,国家在风雨中飘摇,外族入侵,“五胡乱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到底,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总结

西晋灭亡后,中原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这段历史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东晋建立后,晋明帝司马绍为了吸取祖宗的经验,曾向丞相王导讨教。王导丝毫不避讳,将司马懿洛水失信和司马昭弑君的事说给司马绍听。

司马绍并未迁怒于他,而是掩面痛哭:“晋朝的国祚不能长久,也是天意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司马   董仲舒   晋朝   西晋   法家   天下   统治者   皇帝   短暂   儒家思想   百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