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 护航候鸟迁徙

9月24日,全球滨海论坛“生物多样性(鸟类)友好型城市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江苏盐城举办。来自国内公益保护机构、国际组织、科研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城市中的光污染、低层建筑玻璃反射等影响候鸟迁徙的因素,共商解决之道,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研究表明,全球约80%的候鸟选择在夜间迁徙,它们利用夜空或地球磁场来导航。据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安德鲁·法恩斯沃斯博士介绍,在北美洲,每年有多达10亿只候鸟因光污染和反光玻璃影响,不幸与建筑物相撞而造成伤亡。他以纽约市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纪念之光为例指出,该建筑两支向上的光柱,每年吸引了大概有2千至3千只鸟来到高楼林立的市中心。这使得鸟类迷失方向而误撞建筑物的风险大大增加。

此外,城市建筑上大面积使用的透明反光玻璃幕墙也会对迁徙候鸟造成困扰。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博士告诉记者,东亚的许多大城市都位于全球最大的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尽管目前该区域内的鸟撞记录数据还不多,但城市鸟撞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与会专家认为,城市里的光污染会吸引候鸟,导致它们迷失方向撞上建筑物而死亡,然而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最容易避免的。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温迪·保尔森建议,在夜间关闭不必要的照明,尤其是在鸟类迁徙高峰期。“不仅有助于避免候鸟不必要的死亡,还能减少能源支出和相关的碳排放,助力实现净零目标。”

近年来,李彬彬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保护机构,开展鸟撞调查,成立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提高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推动了一系列建筑改造,以降低鸟类误撞建筑物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低成本且在国外证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与会专家认可,例如,在高风险区域的建筑物上使用“鸟类友好型”玻璃;营造合适多样的鸟类栖息地或“踏脚石”,便于候鸟穿越城市中心等等。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将与各沿海城市共同努力,帮助城市对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实现《巴黎协定》中有关气候变化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转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杜克大学   候鸟   蒙特利尔   东亚   城市   鸟类   建筑物   可持续发展   沿海   生物多样性   玻璃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