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明开涿鹿:从万邦林立到部族融合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省旅发大会##奥运之城张家口等你来##燕赵盛开石榴花 民族团结谱新篇#

9月26日,《中国民族报》“道中华”专版刊发《千古文明开涿鹿:从万邦林立到部族融合》文章。本文是河北省“三交”史研究成果,最初发表于“河北民委”微信公众号“燕赵三交史话”专栏,作者冯金忠,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河北卷》课题组成员。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2年3月,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种采集仪式在河北省涿鹿县黄帝城举行。图为火炬护卫队队员在仪式现场护送火种灯。新华社记者 曹国厂摄

我们常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一般是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开始算起的。“五帝”,一般指传说中夏代以前的5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个时期是由父权制氏族部落向早期国家的过渡时期。

在五帝中,黄帝为五帝之首。按照传统史籍的记载,五帝中自颛顼以下的诸人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据《史记》中《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的记载,夏、商、周三代王室也都是黄帝后裔。事实上,当时的情形应该复杂得多,存在着诸多的“邦”,其数量十分庞大,史籍中称之为“万邦”或“万国”,即一些氏族或部落。各族邦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经常发生冲突,这使得具有近亲血缘关系及姻亲关系的族邦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结成更大的部族集团。传说中的五帝就是这样部族集团的首领。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中的黄帝。

01阪泉之战:黄帝、炎帝两部族走向融合

黄帝和炎帝起初分属不同的部族,他们之间也经历了一个碰撞、融合的过程。

黄帝,姬姓,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故世称轩辕氏、有熊氏。按照五行的说法,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称黄帝。黄帝也被许多后来被视作戎狄的氏族部落奉为祖先。犬戎、北狄都自称为黄帝的后裔,与黄帝具有同根的关系。关于黄帝的始居地,历来争论纷纭,但最后都指向了河北北部之涿鹿。黄帝部族在此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碰撞交融。

炎帝,姜姓,因教民耕农,故号神农氏。按照五行的说法,他以“火德”成为王,故号炎帝。他是西方姜姓族人的首领。所谓姜姓,实际上是古羌人中居住偏东而与中原其他姓族交往较多的一支。炎帝部族东迁,与黄帝部族发生接触,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战。

当时诸部族为了争夺人口、水源和土地等,常常发生争斗。炎帝由于年迈,无法控制这些部众,在诸部族中的威信逐渐式微。而黄帝修德振兵,势力大盛,诸部族遂纷纷转而归附黄帝。炎帝不甘于此,遂起兵攻伐诸部族。史称黄帝教士卒习战,以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之名名之,以期起到威慑敌人的效果,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经过3次比较激烈的战斗,最后以黄帝得胜告终。

关于阪泉,古代医学家皇甫谧说:“在上谷。”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并引《晋太康地理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阪泉本为泉水之名,后成为地名,在河北省涿鹿县东南。在涿鹿县东边的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有两个村庄:上阪泉、下阪泉,两村过去原本是一个村子,叫作阪泉村,似乎也与黄帝、炎帝阪泉之战有关。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汉画像石中的炎帝。

02涿鹿之战:黄帝、蚩尤两部族走向融合

黄帝打败炎帝,两个部落联合起来,渐渐融合。之后,黄帝又与西进北上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今涿鹿境内又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涿鹿之战。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传说其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即“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在传说中,蚩尤是半人半神的形象,另有兄弟81人,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以沙石子为食。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间的战争,《史记》记载甚简,只说在涿鹿之野,未提及过程细节。而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稍详:“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从中可知,两部族的冲突是由蚩尤挑起,黄帝令应龙应战于冀州之野。应龙,是传说中一种有翼的神龙。在战斗中,应龙蓄水,将水储存起来。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战,顿时风雨大作。黄帝又请天神魃相助,魃是神话传说中的旱神,一时风雨平息,黄帝乃杀蚩尤。这里提到蚩尤与黄帝作战的地点是“冀州之野”。冀州为九州之一,一般认为包括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

关于黄帝与蚩尤作战的经过,《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的说法与《山海经》有所不同。黄帝用仁义手段不能禁止蚩尤,仰天叹息。上天于是遣玄女授与黄帝兵符,黄帝才得以取胜。在杀了蚩尤后,黄帝有意识地利用蚩尤的画像以威慑敌人。敌人见到蚩尤的画像,误以为蚩尤未死、也加入了黄帝这一方,故吓得纷纷落荒而逃。黄帝部族与蚩尤部族在各自的迁徙过程中,在今河北境内汇聚。蚩尤被杀后,其所在的九黎等部族融入炎黄部族。黄帝利用蚩尤画像威慑敌人,正是两个部族走向融合的一个形象反映。

汉画像石中的蚩尤。

03合符釜山:以黄帝为首的众多部落的大联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述《史记》过程中,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十分重视实地考察。他曾亲至涿鹿,探访黄帝与蚩尤战争遗迹。今涿鹿县境内有黄帝城(轩辕城)、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等遗址。

黄帝城,又名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据新版《涿鹿县志》记载,该城遗址呈正方形,建筑在土丘上,城墙为夯土建筑,残存最高处约6米,厚6米多,南北长830米。1957年10月,河北省和涿鹿县文化部门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文物。其中,属于生产工具的有石刀、石斧、石锛、石杵、磨用器及蚌器、陶纺轮等,属于生活用具的有残陶豆、陶鬲、陶鼎、陶缸、陶盆、陶甑等。特别是1987年7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到涿鹿普查,在黄帝城附近捡到石棋两枚,经专家鉴定是五千多年前的遗物,正是黄帝时代的兵器,为涿鹿是古战场又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在打败蚩尤之后,黄帝的征伐大业仍未完全结束。《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荤粥”,为匈奴的别名。黄帝北逐荤粥,是黄帝所代表的中原农耕民族与荤粥所代表的游牧民族之间冲突的反映。“釜山”,《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即今涿鹿县南桑干河南岸。“邑于涿鹿之阿”,广平曰阿,即建都于涿鹿山下较开旷之平地,有人认为即涿鹿县矾山镇西侧的黄帝城。当时虽然定都于涿鹿,但黄帝仍迁徙往来无常处。“合符”,据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的解释,就是黄帝“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于釜山,犹禹会诸侯于涂山然也”。也就是说,黄帝被各部族拥立为盟主,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大部落联盟。

黄帝、炎帝、蚩尤、荤粥等部族在涿鹿交汇,通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北逐荤粥,最后以合符釜山为标志,成就了以黄帝为首的众多部落的大联合,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人文基础,正所谓“千古文明开涿鹿”。涿鹿县矾山镇建有中华三祖堂(又名“归根苑”),殿内彩塑三祖像,中间为黄帝,右为炎帝,左为蚩尤,四面墙壁绘有“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4幅大型壁画,正是对这段历史的形象反映。

来源:中国民族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涿鹿   涿鹿县   部族   炎帝   冀州   釜山   史记   河北省   河北   黄帝   千古   林立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