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上海|与闪靓文艺地标来一场浪漫邂逅

若论最出片的上海街景,很多都在黄浦区。2023年上海旅游节25个“上海最出片”致爱地标集体亮相。圆明园路、豫园商城、上海中心……这些地标组成了浪漫婚旅路线。文艺、出片,是这条路线的主题词。

九江路有着近160年的历史。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郭容

青年报记者 冷梅

第1站 九江路

“执子之手”的甜蜜起点

九江路,俗称“二马路”。由于靠近黄浦江纤道,最初名为“打绳路”“纤道路”。根据《上海史》记载,九江路路边有河存在,如果行船逆流的话,需要拉纤,也由此形成了岸边的泥路,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打绳路”。

九江路初建于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加筑至如今的湖北路,后再延伸到西藏中路,长1490米。1865年,马路正式被命名为“九江路”。1999年,该路再向西延伸325米,至南京西路。

沿着这条有着近160年历史的马路漫步,一路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众多。九江路江西中路,陆家嘴四件套特别取景地,一旁的江西中路250号就是黄浦区婚姻登记中心,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甜蜜旅程的起点。

九江路38号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现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幢大楼和外滩的建筑一样,成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上世纪30年代标志性建筑之一。

九江路80号安利大楼,虽然大楼并不起眼,但是当年它却是上海最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之一。大楼为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四川中路、九江路口转角处为主入口,层间有白色水泥腰线,顶部出檐,部分窗有弧形砖,形成构图中心,整个立面精美。

九江路111号上投大厦,原为大陆银行大楼,建成时为10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0-12层为大楼整体加建部分,建筑整体呈现装饰艺术风格,北立面有拼色泰山砖。

第2站 圆明园路

宁静典雅的婚纱照打卡点

圆明园路,被人们更熟知的名字就是“外滩源”。在上海这个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里,也有宁静而又不失典雅的一角,它就是圆明园路。这条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起北京东路滇池路,北至苏州路,全长462米。在这里浓缩万国建筑之美,感受城市昔日的脉搏。

圆明园路东侧第一栋,原新天安堂。从圆明园路临苏州河的南面,南苏州路107号原为天主教新天安堂,于1886年建成,1901年扩建,由道达尔设计,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总体平面呈十字结构,中间33米高的八边形尖塔,建成当时为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而今,成为上海最出片的婚纱照打卡点。

第3站 沙美大楼

文艺青年的出片打卡点

沙美大楼位于北京东路190号,是新晋上海网红地标,因为拥有最出片的东方明珠远景和绝美露台,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文艺出片打卡点。

沙美大楼始建于1921年,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具有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特征,是当时盛名的通和洋行在近代上海的重要作品之一。

三楼的光庭与暗室是沙美大楼最重要的精神空间,设计师通过形式、材质、氛围的对比,塑造了历史空间的场所精神。漫步其间,老派的电梯和明暗之间的历史感,仿佛打开了一个时空隧道,让艺术之美和历史之境完美共生。

第4站 苏州河黄浦段滨河空间

苏州河畔最美的拍照点

苏州河黄浦段滨河空间位于南苏州路76号。沿着苏州河漫步,每一步都是最佳取景地。

2020年底,苏州河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东起外白渡桥、西至成都路桥、北邻苏州河、南至南苏州河路,3公里的苏州河黄浦段是全市苏州河岸线的重要门户。

3公里的滨河岸线分为三个段落:东段“苏河之门”(外白渡桥-河南路桥),突出“一江一河”交汇处的门户形象;中段“苏河之眸”(乌镇路桥-河南路桥),漫游看遍沪上百态风情;西段“苏河之驿”(乌镇路桥-成都路桥),享受滨河舒适生活。

拾级而上,眼前的风景别致。低头可以看到脚下潺潺流动的河水,抬头富有历史感的外白渡桥近在眼前,远观则是代表着现代上海的东方明珠。位于东段,原吴淞路闸桥拆除后遗留的桥墩架设了钢结构亭子,这些亭子还被称为苏州河畔最美拍照点。

第5站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经典音乐窗口欧式建筑殿堂

上海音乐厅位于延安东路523号,是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厅。它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戏院,1959年更名为上海音乐厅,是上海重要的音乐文化地标。上海音乐厅致力于向公众展现高品质国内外经典音乐,同时也呈现爵士乐、跨界流行等多元音乐形式。每年上演500多场音乐会及举办上百场公益教育活动,秉持“Music for Everyone”的艺术服务理念,是上海市民心中“经典音乐的殿堂、时尚音乐的窗口、普及音乐的家园”。

而它的建筑特色也是可圈可点。上海音乐厅作为全国第一座音乐厅,是从原址整体平移过来的,完好地保留了原貌。欧式风格的建筑,气派十足;幽雅庄重的装修,很典雅。无论是乐队演奏还是歌剧表演,大跨度的穹顶还原了真实的音色,配上极佳的音响设备,音色丰满,乐声圆润,效果惊人。

上海音乐厅由华人设计,建筑风格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休息大厅十六根合抱的赭色大理石圆柱气度不凡,观众厅的构图简洁规范,复杂又不显零乱,富有层次变化,色彩庄重淡雅,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惊人的统一。自然音响之佳,得到建筑学专家及众多的中外艺术家认同。

第6站 天蟾逸夫舞台

百年沧桑台下掌声依旧

民间有云,“不进天蟾不成名”,这是人们对天蟾逸夫舞台作为中国戏曲大码头的褒奖,其美誉也折射出了天蟾逸夫舞台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造就一代代戏曲名家的卓越贡献。

天蟾逸夫舞台位于福州路701号,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也是南方最著名的京剧、戏曲演出大码头。它的前身是天蟾舞台,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天蟾舞台有“新天蟾”和“老天蟾”之分,原为场团合一机构。“老天蟾”为1912年4月4日开业的新新舞台。新新舞台位于九江路湖北路口(今华侨商店原址),原是上海第一家游乐场所“楼外楼”的一部分。

“新天蟾”的前身为大新舞台。大新舞台始建于1925年,由英籍建筑师丁和脱兰设计,坐西南朝东北,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呈拱形覆盖整个场内观众厅。观众席分设四层,共有座位3917个,座席之多为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

从当年的“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到如今的“看戏曲到天蟾逸夫”,“天蟾”经历了近100年的沧桑变幻。从“失落的文明”中走来,虽然几经辗转,但台上的皮黄依旧,台下的掌声仍然,记载了一个世纪中国京剧舞台的兴衰荣辱。

第7站 中国大戏院

戏史佳话传创新孵化地

中国大戏院位于牛庄路704号,是全国“唯二”以“中国”命名的剧场。它毗邻浙江中路、广西北路、芝罘路。原剧场于1930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一起被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

作为南北京剧名家非常青睐的京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李玉茹、盖叫天、林树森、宋德珠、周信芳、梅兰芳等许多京剧名角都曾在中国大戏院登台献艺,并留下了一段段戏史佳话,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积淀了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历史记忆。

近年来,通过“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中国大戏院新人新剧邀请展”“中国大戏院创新戏曲邀请展”等品牌,中国大戏院逐渐成为名团名剧的中国首演地,成为网罗新人新作以及创新戏剧的孵化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第8站 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

“复刻+老上海优雅记忆”

“外滩·中央”项目包括1930年代前后建成的美伦大楼、新康大楼、华侨大楼、中央大楼等一组市优秀历史建筑,分居沙市一路、沙市二路这两条十字形内街的四角。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地处黄浦179街坊。原址为中央商场、德大西菜社、东海咖啡馆等承载众多老上海记忆的黄浦区179街坊,以“外滩·中央”为名华丽转身,打造成“商旅文生活秀”体验型综合体。

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位于南京东路139号外滩·中央4楼,是美国林肯爵士乐中心在全球的唯一分中心。它的“复刻+老上海优雅记忆”的标志装饰,融汇了上世纪30年代新欧陆古典主义风情和当代都市艺术时尚气息,使观众在同一个空间上,感受不同时空下的故事。演出空间的设计体现着爵士的“swing”理念,为来自全世界的爵士音乐家和观众创造了一个零距离交流的私享空间,成为了南京路外滩地区夜间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三星   上海   滨河   外滩   苏州   地标   音乐厅   中国   大楼   文艺   舞台   建筑   浪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