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公平的事-中国式教育



如果说天下真有“最公平”的事一说,我认为,天底下最公平的事就是:中国式教育


尽管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但是从隋朝伊始推行的科举考试,结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垄断了上千年的“九品中正制”官员选拔制度。


让天下“寒士”终于有一个凭着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家庭背景,能登上历史舞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世界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教育,不单指传统的在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指自学成才和拜师学艺,以及进入学堂或学校“跟班就读”式的教育。



姜子牙式“教育”



几千年前,当姜子牙垂吊渭水之时,一位年已七旬的耄耋老人,凭着一根无勾无饵的鱼钩竟能发出“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感叹,其原因无非是对自己渊博的学识、对时局的判断、对自身价值自信的结果。


出身贫寒的姜子牙,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奔波半生仍一无所有,最后妻子嫌他穷和他说“拜拜”了。



但是,拥有“知识自信”的姜子牙四海飘泊,遍寻明主,但依然不遂人意,只好在渭水河边“摆烂”——以奇特的钓鱼方式“营销”自己。


终于成功引起西伯候姬昌的注意,成为西伯侯的幕僚。


姜太公的命运从此改变,辅佐西伯侯驰骋天下,打败纣王,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周朝。



三国时期的隆中,孔明是一位“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耕读人。



在没有认识刘玄德以前,孔明先生苦读兵书,遍访名友,结交天下豪杰,自比管仲、乐毅。


直到徐元直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真正走向仕途,实现自己从“垄间”到“朝堂”的飞跃。


姜子牙和诸葛亮是通过自己的勤耕苦读,主动接受教育,进而成为“大才”的读书人的典型代表。


即使这样的“大才”都不得不通过各种策略来展示自己的才学,得到“伯乐”的赏识,才能进一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而那些只有才学却没有得到展示才能的“千里马”们更是多如牛毛。


所以,人世间,才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姜子牙和诸葛孔明能得到贤明君主的发现,才值得历史大书特书!



范进式“教育”


隋朝的科举考试,以全新的人才选拔方式,让千千万万寒门学子能同“世家子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唯才是举”。


尽管在漫长的寒窗苦读后,也未必真的能“榜上有名”,而且,更多的是“名落深山”。


然而,国家为穷人打开了一扇通向庙堂之上的大门。


这扇门如生命的另一个入口,吸引了千千万万生活在苦难之中的人们,并通过“十年寒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现实中,也确实证明了这条“科举之路”的可行。


“范进中举”讲的就是生活在农村,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始终醉心于“功名”,并最终考中举人,实现人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尽管小说中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根据考证,的确存在“范进中举”的事实,且范进还在后来的官场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一位好官。


小说《红楼梦》里,讲述了贾宝玉和他侄儿参加科举考试,贾宝玉中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举人的故事。


由此可见,大作家曹雪芹的理想还是希望参加科举,最后实现“功战名就”好愿望。


从中看出,尽管贾家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和不同凡响的与朝廷的关系,依然根据科举制度“公平公正”的原则,拿到了他们应有的名次和成绩。



现代式“教育”



当代中国,把“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


如果没有“中国式”的考试教育,多少莘莘学子不可能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蜕变。


作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贵州偏远落后山区的我们,耳濡目染的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懵懵懂懂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无论识字不识字的长辈们,都投来无限期望和羡慕的目光——只要读书,一切皆有可能!


尤其是进入中学,经过多次升学考试的“筛选”,能在学校继续读书的同龄人已廖廖无几。


邻居们投来的赞许的目光和尊重就是对读书人的奖赏。


后来,我通过“寒窗苦读”,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考入更高学府: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飞跃——通过读书改写了我世代为农的命运!


现在,我的该子已读高三,每当看到他稚气未脱地“挑灯夜读”,我又想起那些年改变了我命运的读书历程。


是啊,作为一无权势二无金钱的普通人,我们最大的“突围”方式只有一条——读书改变命运!


我对我的孩子们说,对咱们底层老百姓来说,读书是你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别无他途。



各种花式“教育”


除上以上三种方式,国家也“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层出不穷地推出了职业教育,特长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技能教育等等……


当我们无法通过高考的“独木桥”进行深造时,一样会有“天无绝人之路”的选择——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寻找到能发挥自身特长和兴趣的教育方式。


我的一位同事,原来是中专文凭,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会计专业大专、本科文凭,成功进入兴义一大型电力集团担任财务总监,成功“逆袭”,成为朋友们羡慕的对像。


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特长的“有用之人”。


有喜欢建筑施工的,便通过建造师考试的学习,成为一名建造师;有喜欢开挖掘机的,就进入“蓝翔”学习挖掘机技术;有喜欢搞电的,通过电工培训成为合格电工……


我也是通过成人教育,取得的研究生学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成功挤入项目管理者行业,找到了生活和职业的自信。


每天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在复杂的各种技术资料和图纸中游刃有余地工作,在开着空调舒适的会议室,和各位高层领导平等讨论工程中的议题。


我偶尔回头看见室外在烈日下搬砖、汗流浃背的同龄人,不由得感叹——如果我当年没用心读书,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我也同他一样曝晒于烈日之下,向现在的我投来羡慕忌妒恨的目光!


我从自身身上切实感受到: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中国式的教育最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天下最公平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伯乐   隋朝   天下   举人   寒窗   科举   千里马   老百姓   公平   方式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