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费力气?中国费力大量进口石油,却低于市场价出口,这是为何?

文/木桥说法

编辑/木桥说法

前言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基辛格

由此就可以看出石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要知道没有了石油,很多设备都将成为一堆废铁,因此石油又被称为“流动的黄金”!

众所周知,我国石油进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很少有人了解,我国石油出口在2022年就位居世界第一!

对此有网友表示:大量进口石油又以低于市场价出口成品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供需不平衡

中国石油资源总量较小,仅占全球的1%左右!

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的石油储量很少,但是要知道,这个对比的是全球石油储量。

根据2021年中国石油报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可以探查到的石油储量是37亿吨,在世界排名第13位。

从这样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石油储量还可以,最起码可以维持几年的全国所需也是可以的。

那为何我国的石油2/3主要还是通过进口呢?那我我国开采的石油又去哪里了呢?

这个还要根据我国油田分布和实际情况来讲。

目前中国的石油产量主要依靠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等几个大型油田。这些油田的开采条件较差,油气藏分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开采。

具体来说,大庆油田的油气藏就像打碎的瓷盆,分布极不连续。而胜利油田的油藏更是散乱不堪,开采难度可以说是巨大。

相形之下,中东地区如沙特的油田开采条件非常优越,油层连续厚达300-400米,大部分油田的钻井深度不超过2200米,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油库,采油简单方便。

因此,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每桶仅为3-10美元,而中国的开采成本要高达50-60美元/桶鉴于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和油田条件,大规模开采国内油田成本效益并不高。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优先选择从石油价格低廉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既能满足国内需求,又能给我国石油开采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时间。

不过却有网友惊讶的发现,我国除了石油的进口与年俱增,石油出口更是与年俱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的确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年俱增。

在202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5亿吨,其中近70%来自中东地区。

不过此石油非彼石油,原来石油也是有原油和成品油的区别,日常所需的石油都是成品油,经过原油加工而成。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民众对于石油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但是从外国进口成品油单价过高。

于是我国将目标看向了原油,毕竟原油价格低廉,我国自行二次加工后在卖出,会划算很多。

依靠稳定的进口量,中国的炼油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中国拥有30座处理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在2022年就超过9.2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车辆保有量增长放缓等因素,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炼油过剩产能。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成品油在2022年的产量在3.66亿吨,然而仅仅消费了3.45亿吨于是就有约5000万吨的过剩。

为了更好的处它,经过研究,最终决定通过采用“来料加工”的模式出口成品油。

“来料加工”指的是就是通过进口价格低廉原油,二次加工后再以稍高的价格出口。

这就是为何会有网友看到我国石油出口总量逐年上升。

我国以这种模式,不但赚取了不少的外汇,比如2022年中国成品油出口总额超过483亿美元,极大的缓解了中国在石油上的贸易逆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适度出口也有利于巩固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如中日因此已经维持了40多年的成品石油贸易关系。

可以说,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通过这种方式大量出口成品油,既可平衡国内供求关系,也可获利颇丰。

因此中国大量进口原油加大炼油出口,是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作出的战略抉择,以实现进口原料、支持就业、赚取外汇的多重目标,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当然,随着国内石油开采技术的提高,这种贸易模式也会跟着调整。

二、中国石油消费和供给的现状与前景

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

多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在每年6-7亿吨的高位,而国内石油资源有限,大多数分布在偏远或开采难度大的地区,国内原油产量每年仅仅有2亿吨左右。

这导致中国70%以上的石油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48个国家进口了5.08亿吨原油,总计花费了2.4万亿人民币。

仅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就分别提供了约150万桶/天的进口量。

伊拉克、巴西、安哥拉等国每天也各自提供了约100万桶左右/天的原油进口。

而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每天合计只能生产约400万桶原油,远远无法满足国内每天约1400万桶的消费需求

不过这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存在一定风险。

一旦主要供应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原油,我国的石油供应就面临压力。

尤其是,最近几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也增加了进口成本压力。此外,过分依赖海外进口也不利于战略资源的安全保障。

据预测,202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7.56亿吨,成品油消费量3.98亿吨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但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环境影响,国际油价仍将大幅波动。

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时隔多年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新疆、大庆等主要油田产量分别达到3000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

此外,我国正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更多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成为电力增量的主体。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建设自主可控的能源供给体系。

这需要加大油气勘探力度,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三、大量进口,低于市场价出口?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进口国,但自身可开采的石油资源有限,超过60%的石油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近年中国大量出口成品油,出口额却在不断攀升,令人疑惑不解。

更何况有网友了解到,我国出口石油的价格明显是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切要从我国的石油状况谈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大幅提升。

然而中国油田分布广泛但规模小,开采难度大,平均开采深度可达3000米,远高于中东地区的1000米左右。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开采成本可以达到每桶50-60美元,而中东仅10美元左右。

与之相比,中国在炼油领域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世界一流的炼油装置与工艺水平,完全能够处理各类原油并生产优质成品油。

因此,相比自主开采,大规模进口廉价原油加以加工,总体成本更低。

多年来,中国石油炼制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炼油能力大幅提升,然而国内对成品油的消费增速放缓,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

而出口可以较好消化这部分过剩产能。第二,成品油出口创汇效果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成品油出口总量达到创纪录的5369万吨出口额达483亿美元较2021年增加158亿美元。

对缓解中国的贸易逆差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维系了与一些国家的传统贸易关系。

其中,汽柴油是主要出口类别。这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主要的成品油出口国。

最重要的是,中国大规模出口成品油的经济效益突出,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压力。

针对出口价格低于国内石油的价格,一个原因是运输成本,为了保证每个地方都能有成品油的使用,运输成本较高,而出口只针对一个国家,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还有一个税收问题,随着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也提高了国内油价的单价。

或许有网友对于最后两项有疑问,但是维护城市建设的城建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而企业所得随虽说是企业支付,但是最终企业还是从消费者的身上将这部分赚了回来。

再加上,我国以低廉的价格进口原油,出口的虽然是成品油,但是却是在产量过剩的部分。

而且世界上出口石油的国家并不少,再加上这又是大批量收购,因此为了增加我国石油在世界出口的竞争力,出口价格还真的不能太高。

更何况,我国出口的石油也是属于盈利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油的进口压力。

结语

2022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累积下降了7.2%,而出口量则呈上升状态,可以预见,随着国内探索开发技术进步,今后将进一步提升国内油气自给率,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中国大规模出口成品油既具有经济合理性,也基于满足国内需求和维护能源安全的考量。

这是当前国情的必然选择,也将随着国内油气产业发展而逐步调整。中国将在严格把控出口规模的前提下,继续发挥成品油出口的正面作用。

阅读完此文,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中东地区   中国   石油   进口量   白费力气   成品油   储量   油气   原油   油田   年中   市场价   产量   成本   美元   我国   国内   费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