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必须知道的贯穿中国官位制的两根主线

咱们看影视剧,经常会看到顶着诸多头衔的官员满街乱跑,什么太师、丞相、大夫、校尉、九门提督、尚书、侍郎、左将军什么的,名目繁多,琳琅满目,官大官小不知道,但听着蛮来噻的。凡事不迷糊,今天我们就搞个小本本,把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套路官位制,正儿八经的捋一捋...



官制有两根主线,一个是皇权相权PK,一个是中央辖制地方,我们先拎第一根,分四部曲:

王权的诞生:先秦官制

先秦是指秦朝之前的官制,从中国诞生第一个王朝夏开始,各大王朝就围着一个核心转,那就是王。夏朝的出现,终结了之前尧舜禹的禅让制,虽然夏朝还不叫王,但王器政权的出现,也就诞生了官制和对王器垂涎欲滴的野心家。


夏朝第一个王:大禹


不过这个时期,不管是夏朝的三正六事,还是商朝的内廷官、外廷官,以及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的四大制度体系,他们的特点都是单一的简单的区域切割和上治下树状结构,控制关系上往往是以宗亲为主的血缘关系,中央集权的强弱,一般和老大牛不牛掰有着直接关系。


宗亲一般通过封爵体现高低等级,比如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封爵见于周代,设有公、候、伯、子、男五个爵位,受封者自治权力大且可以世袭,所以这种制度在秦时基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爵位只是作为官制的一种补充。


因为分封制的特点,就地产生一窝地方诸侯不说,诸侯又分封卿大夫,林子大了什么鸟也有,时不时的诸侯里就会蹦出一个强者会去挑战天子权威,或者卿大夫里跳出一个大神去干翻诸侯,于是单一传承的王所固有的强弱波动周期对上强者诸侯的大概率事件时,天下事,就开始不和谐了:诸侯忙着脱离天子,卿大夫忙着脱离诸侯,周后面出现三家分晋的戏码和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的乱局也就顺理成章了,直到秦一条血路杀出,才给这段历史划上了句号。血的教训就是:权力要么不分,分出去就要管好


相权狰狞:三公九卿

到了秦朝,中央集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咱们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官位叫三公九卿,这个体系最早就产生在秦朝,相传创立者是法家的李斯。因为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设定影响力极其巨大,秦朝虽然才短短的生存了14年,但一皇三公加九卿的139套路却惊艳的影响了数个朝代,到了隋文帝创出新套路才结束。


秦版的三公九卿体系


当时139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因为发明者是丞相,所以导致了丞相的权力太大,让皇帝的中央集权被削弱,很多时候皇帝都要看丞相的颜色行事,比如汉武帝一代猛人,就经常穿着田蚡给的小鞋走路,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以及挨飞印打的王莽等。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后期老大不爽的皇帝们吸取经验教训,为了分化丞相,慢慢就有了后面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六部制。


丞相离远点:三省六部

这套官位体系设置的大背景是秦汉之后,局面由治入乱,在两晋之后又复归统一,建立了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他在位时期,不但推出了一套牛哄哄的新官制:三省六部,还推出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才选拔机制 - 科举制。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科举制发轫于隋,完备于唐。尤其是唐太宗改革科举,使得天下士子纷纷投入到这场考试中来。据说唐太宗看到士子熙熙攘攘的应考场景时,笑言:“天下英雄,尽入吾懿中矣。” 自此,科举成了帝王桎梏读书人的利器,多少人皓首穷经,就是为了进这三省六部熬个出身。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作用,其实是把之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力分化了。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这套官制从隋朝开始,在唐朝继续完善,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六部制结束了自汉光武以来皇帝和以宰相为首的臣下集团权限不分的混乱场面,是中国政治史上一大进步,所以,后面各朝代一看这东西这么好,皇帝大臣们虽然在细节上有改动,但骨架则一直没动。真所谓三省六部恒久远,一招永流传


消失了的丞相:内阁六部制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对三省的丞相分化方法感觉还不过瘾,直接废除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丞相制度,将中央权力尽归皇帝。爽是爽,但皇帝的工作量是蹭蹭蹭的朝上刷。朱元璋咬着牙硬顶了段时间,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直接大笔一挥,成立了一个辅助皇帝办事的内阁,类似作为皇帝的咨询秘书。自此,内阁六部制诞生,这其实是三省六部制的一个变体,内阁制让执笔、掌印等宦官代表皇权参与进来,用以制衡相权。


但皇帝堆里也是啥人都有,嘉靖、隆庆、万历为代表的老三位,皇帝任性,放飞自我,各忙各的“正事”,基本不怎么搭理朝政,于是内阁权力直线上升,这个时候,以严嵩、夏言、高拱、张居正为首的诸位内阁首辅,在权力上高高俯视六部,原本位高压主的丞相感觉又回来了。


影视作品中的张居正:权力巅峰一相


再到后面的清朝,骨子里变化不大,这里就不赘述了,接下来看看另一条主线,中央如何辖制地方:

被抽空的权力:分封制到郡县制

夏商周时期,基本上都是以王为核心,按照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你三叔、你四叔都是你叔的模式,以血缘关系进行家族式管理,并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为代表的宗亲管天下模式。地方诸侯几乎都是自治式管理,爽的不要不要的,中央的权力几乎被诸侯等比例均分。直到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才颠覆了这种权力四散的结构,回收权力到中央,中央以郡县为单位管理地方。


秦制开始,天下设36郡,郡下设县,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万户以下的县,长官称长。县有县丞,助理县政;有县尉,掌管治安。郡的长官称郡守,主要管民政。另有都尉,掌军事;有督御史,掌监察;有郡丞,为郡守之辅佐。汉代郡守改称太守,其属官又增加了督邮、主簿等。督邮监察所属各县官吏的功过,三国里刘备当县令时,张飞打的就是这个监察的督邮。



州、郡、县制和刺史制

为了便于监察,汉武帝时期在郡之上建州,国都所在州的长官称牧,外州长官称刺史。此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县称县令。隋朝时期,又改郡为州,后虽称呼有所变更,但当时州郡其实已经在行政级别上等同了,州比之前相当于降了一级,隋朝时期,在州之上有设置了总管府,总管刺史权力很大,可以节制多州。不同朝代州郡称呼时有变化,但性质不变。刺史和御史机制,其实是中央立足地方的监察系统,放在那里的意思就是你们好好做官,我看好你哟


御史和刺史实际上是一套严密的监察系统


唐代沿袭州、县制,并在州之上设置道,类似于汉代州的监察功能;并在军区要地设都督府,都督府都督加“使持节”,称节度使。节度使权力很大,在唐后期,节度使不仅可以领兵,又可以用中央大员身份兼任观察使和所在州的刺史,集行政、军事、监察三种权力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这个时候,诸侯割据的影子又出现了,安史之乱的出现,和这种权力被分解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安史之乱


宋代时,除了州县外,设置了路,功能类似于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功能是按片区进行监察,路设经略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四部门,从而监管一部分行政。


其后,元代的地方官制为省、路、府或州、县四级,省即行中书省,是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明代地方官制为省、府(或州)、县三级。明代州、府的长官称知州、知府,京都所在地的府称府尹,县称知县。


清代也实行省、府(或州、厅)、县三级制。省级最高长官为总督或巡抚,总督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大政,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总督、巡抚并称封疆大吏。督、抚之下设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掌一省财赋民政;按察使掌一省司法、监察。


官员品级和俸禄

除了上面这两根主线,还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品级。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品阶制度初建于秦,到了汉代已经比较系统了。魏晋时期,则把官员次第分成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至于流外九品,称未入流,不能称之为官,只能叫胥吏,官办不完的差事一般给他们做,比如水浒里面宋江的押司这个职位,就是一个文案管理的职事,不算官制。


秦汉时期的品阶往往是品阶和职务合一的,但自汉代以后,品阶和官职逐渐开始分离,品阶不代表相应的职权,这种现象叫“散官”。因此,散官只有品阶而无实权,只有被任命对应的官职后才会获得相应的权力。这给当权者很大的操作空间,比如明升暗降,明降暗升,官员生死前途被玩的溜溜转,一切操作,莫不如意。


古代官员发的工资称为俸禄和薪俸。其实这个东西是有讲究的,“禄”本义是上天赐福,这个是讲的通的,因为帝王是天子,地方把土地、金钱、美女等赐给大臣,这些代天赏赐的东东就是禄。“俸”则是奉的引申义,意思是按照官员的贤能程度,功劳大小以粮食的形式发给官员,因此,俸、禄二者是不同的,只是到了后来才合成为一个词,泛指朝廷给的钱物。


不要当真和对号入座,看看就好


薪俸,其中的薪本义是柴草,这是因为薪水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资,古代官方除了发俸,还经常发各类名目的生活费,如柴、米、油盐或折现的银钱等,也是到了后来,大家才把薪俸、薪水合成一个词来用的。


结语

当然,林林总总的官制还有很多讲究,历朝历代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上讲来讲去也就这么几根主线,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场,中国的官文化历经数千年风雨兴衰,留下了很多厚重的唏嘘和感叹,各位友友们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和交流!






#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趣味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夏朝   官制   隋朝   官位   刺史   秦朝   御史   丞相   内阁   长官   诸侯   主线   中国   国人   皇帝   权力   时期   中央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