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2岁,生病后老伴儿女赶我出门,儿媳:把爸每月七千的工资给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李峰,今年已经72岁了。一生中,我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工厂里蓬勃劳动,终于让一家老小都能衣食无忧。我也很有福气,娶了贤惠的田凤为妻,她相夫教子,让我们的儿女个个长大成人,都相继成家立业。

就在我度过退休生活第一年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身体大不如前,我也只能待在家里静养。好在老伴一直悉心照料,儿女也经常来看我,让我感觉很幸福。

可就在上个月,老伴跟我说了一番让我万分震惊的话:“老头子,我实在受不了你这个病人了,天天 我照顾你,我自己都累垮了。孩子们说了,就让你搬出去住,他们会把你每个月七千块的退休金还给你自己支配,这样对大家都好。”

我惊讶极了:“凤妹,你怎么能这样说?我生病在家给你添麻烦是没办法的事,你怎么能赶我走呢?”

凤妹红着眼睛说:“都这样了,你还不明白吗?你已经半身不遂,就是个累赘,我实在扛不下去了。儿女们都同意了,你搬出去对大家都好。”

我泪流满面,不敢相信家里人竟然这样待我。

第二天,大儿子和二儿子来找我,语气强硬地说:“爸,我们全家人都觉得你现在这样生病在家真的很麻烦。妈也老了,没法长期照顾你。我们商量了,还是租个地方,你自己住会比较好。每个月退休金还都给你,你不用担心生活,我们会常来看你的。”

我哀求道:“我这把老骨头了,就知道你们母子几个。现在赶我出门,我一个人何处安放心头?你们做儿女的不该这样对我啊。”

大儿子无奈地说:“爸,我们也很难做。照顾你真的很费力,我们上班也忙,没时间照看你。这样对你我都好,你就别自己难过了。”

我苦苦哀求他们让我留下,但他们态度坚决,不容我再说什么。

就这样,他们让我在一个月内收拾东西,搬到一个距离老家不远的小区里一租来的房子。

我收拾着几十年的家当,心如刀绞。看着熟悉的家,我落泪不已。怎能想到我老伴和我亲生骨肉会这样待我,我一生辛勤劳作养家糊口,换来的竟是如此下场。


搬到新家后,我 的日子十分寂寞和漫长。

我给儿子打电话,说想念老家,想回去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他们还是坚决地说我一个人住更自在。

“你老是想着回来,我们过意不去啊。”大儿子说。

我泣不成声:“我这把老骨头了,就想和你们母子在一起。你们这样抛弃我,我怎么活啊?”

“爸,你别说了,咱们也是不得已。你自己保重身体,钱都给你寄着,有什么事打电话告诉我们。”二儿子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

我生病在床上躺了一天又一天,心如刀割。这日,邻居阿姨看我实在太毛手毛脚,来帮我打扫屋子,做了些饭菜。

“老李,孩子们把你一个人扔这里,也太不像话了。你身体这么差,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阿姨一边收拾一边絮絮叨叨地说。

我沉默以对,脸上洒下了泪水。

阿姨叹了口气,看着我说:“老李,我劝你别太难过了。孩子大了,想法和我们不同,但你总不能跟他们计较。以前你养他们长大,他们心里有数的,就是现在正当忙的时候。你照顾好自己,身体好了,他们想跟你过日子的心还在呢。”

我听了,虽不 阿姨的安慰之词,但也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学着一个人生活,照料自己。虽然孤独,却也不再整日沉浸在悲伤中。

有一天,我突然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眼前一黑就倒在了地上。幸好邻居听见动静,赶紧叫了救护车。我被送进了医院急救。

医生诊断我急性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动手术,费用预计在五万元。我拨通了大儿子的电话,哭诉着我的病情和巨额医药费。可他告诉我他最近在忙一个大项目,实在凑不出这么多钱。我又打给二儿子,他也推脱家里经济紧张。我哀求他们救救我这条老命,可他们一个个都执意不肯帮我。

这时,门外走进一个人,正是我的老邻居和朋友许大山。他来探望我,听我说着无钱动手术的困境。他沉默了一会,坚定地对我说:“老李,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可以先帮你垫付。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做手术。”

我看着许大山,眼里噙着泪水,我知道,朋友才是我可以依靠的人。


在许大山的帮助下,我顺利做了心脏手术,并在病房里恢复着。

就在我躺在床上时,病房门被推开,我老伴田凤含着泪走了进来。

“老头子,你吓死我了!”她冲到我跟前,握着我的手痛哭起来。

我有些恍惚,不明白她为何这个反应。

田凤跪在地上,抱着我的手臂说:“对不起,当初我不该同意孩子们把你赶出家门,我做错了!”

我看着她的眼泪,心中百感交集。

她抽泣着说:“那时候孩子们催我同意赶你走,我本来不同意,但被他们说动了。后来我就后悔莫及,天天挂念你一个人在外头生活,心里好难过。现在听说你病重住院,我更是自责!”

我轻轻拍着她的手,说:“没事的,我明白你,不怪你。”

这时病房门又开了,大儿子和二儿子跟着小儿子一起走了进来。

“爸,你受苦了!”大儿子哽咽地说,“我们做错了,不该让妈把你赶出家门。你生这场大病太让我们自责了!”

二儿子也泣不成声:“爸,我们太不孝顺你了。你赶紧好起来,回家和我们住吧!”

我看着孩子们,心中很复杂。我知道现在他们后悔自己的做法,但我不能立刻选择原谅他们。

“我不回家了。”我平静地说。

“为什么啊爸?”他们惊讶地问。

“我一个人也可以生活。你们想通了,就好好对你们妈亲孝顺。”我说。

出院后,我没有回老家,而是找了一个安静的养老院住了下来。

我希望给他们一个重新思考的时间。作为儿女,不可以抛弃病弱的父母:做人要有同情心,珍惜祖辈。

我在养老院过得很好,身体也渐渐康复,可以独立生活了。偶尔孩子们探望我时,我会和他们聊起过去的故事,讲我年轻时如何辛苦工作养家,让他们明白我的不易。我也告诉他们,人要知足常乐,不可好高骛远伤及家人。

看着孩子们渐渐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我感到欣慰。血浓于水,他们终将懂得亲情的可贵。我相信未来我们还会再次团聚,缝合破裂的家庭关系。


在养老院里,我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我自己一个人生活,居然也过得很充实。我会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和其他老人们打牌下棋。我们大家都老了,都会体谅关心彼此。

我独自一个人生活久了,反而学会了独立。我自己洗衣煮饭,保持卫生,锻炼身体。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我也不再孤单。

有时孩子们会来看我,他们的态度已经完全变了。

“爸,你这里生活还习惯吗?”大儿子关切地问。

“我过得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我说。

“那就好,你开心最重要。我们最近打理妈挺好的,她身体也好多了。”二儿子说。

我微笑着点头,他们终于学会家庭责任了。

“爸,我上次带了外孙女来看你,你喜欢她吗?”小儿子笑着说。

“喜欢,小东西跟你小时候一样皮。”我说。

我们温馨地聊着,我感觉他们都成熟了很多。

我也会去老家做客,和孩子一家人吃顿饭,聊聊天。我们没再提起过去的事,现在我只想珍惜当下。

“老头子,吃菜吧。”田凤把碗碟一个个摆上桌。

“不错不错,媳妇做的菜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好吃。”我大快朵颐起来。

“爸你慢点吃,小心呛着。”大儿子关心道。

望着妻子和儿女,我感到幸福满满。

现在孩子们都孝顺我,我却不再计较过去。我慈眉善目地看着他们,像从前一样。

我也时常劝邻里互相帮助,别看家家都紧门相向。我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说家人之间要多沟通,别伤了和气。我感觉自己在传递着人生的点点滴滴。

亲人是最宝贵的,我不怨他们的过错,我只希望他们走出迷途。 未来,我相信我们一家人会更团结,也会活得更有意义。

我已经重新投入生活,和孩子们关系日渐亲密。我终于获得了人生境界的升华,懂得宽恕和感激的力量。这一生,我也算没有白走这一遭。


如今我已经82岁了,身体状况也逐渐转好,可以独立生活。我常常一人在养老院的小花园里散步,看着碧蓝的天空,会不禁想起过去的种种。

那些不愉快已经被我深深埋藏,我不再提起,因为逝去的时光不会再回来。我已不再怨恨,因为我的内心得到了升华。

我开始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了养老院的书法班。虽然我双手颤抖,字迹歪歪扭扭,但我坚持不懈地练习。老师和我说,字体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这让我感到欣慰和开心。

偶尔我也试着写些诗词,虽然词句简陋,但我写下了内心最真挚的感受。我不再写怨恨,而是写亲情、友情和感恩。

“白发悲风瘦,青春洒万頃。望断老去路,来时路迢迢。”我写道。

我也开始和养老院的其他老人更多地聊天、交流。我们会谈起年轻时的趣事,说说现在的心情感受。我发现彼此都有许多共鸣。这让我不再感到寂寞。

有一天,我的老友许大山来看我了。

“老李,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呀?”他笑着说。

“好极了,我现在心境很不一样了。”我说。

“那就好,我最开心看到你现在快乐的样子。”他欣慰地说。

和老友把酒言欢,讲述着这些年的种种,也是我现在的乐趣之一。

儿女们来看我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懂事。

“爸,我带了外孙女来看你,她最喜欢跟爷爷在一起了。”小儿子笑吟吟地说。

“那我们去院子里玩玩牌怎么样?”我提议道。小外孙开心地点头。

我感到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我现在需要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趟长途旅行,中间难免会遇到颠簸。但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能继续欣赏沿途的风景,活出生命的意义。我终于做到了这一点,我感到心境的升华和释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老伴   儿女   外孙女   养老院   退休金   大儿子   惊讶   小儿子   儿媳   老头子   老家   欣慰   阿姨   内心   儿子   工资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