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辩:金钱至上的时代,讨价还价的“爱国”对吗?

一个帖子风传网上,引来无数讨论:

可以说,是那个“如果发生战争我不会去的”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许多人大义凛然地质疑,也有许多人感同身受地反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言论,背后究竟有何深层次原因呢?试析之。

一、利益至上、等价交换——市场与契约

分析上述言论,实质是“爱”与“利”的关系。

“在这个肮脏龌龊的世界”,短视频里经常出现这样的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论调和态度呢?——这个世界不是很好吗?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全民脱贫。

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或许从这首歌词里可以找到答案: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

或许,可以从这些口号里找到答案: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争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可以说,大的方向是经济为中心,而对于小家和个人来说,就是碎银几两。就是能救命的药,能上起学的费,能住得起的房,能拴住姑娘的心。

请先生赴死——大同订婚强奸案的焦点,依然是利益

钱够了就是性福,钱不够就是强奸。钱够了就是两厢情愿,钱不足就是违法犯罪。

这个逻辑,是不是与“它们不允许你赊欠”是一样的道理呢?你没有钱,看不起病,你没有钱,住不起房,你没有钱,上不起学,你没有钱,结不成婚。

都是当面交易,钱物两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因此,利字当头,成为这个观念的核心。

这是我另一篇文章的论证《"半扇门楣表真情"——资本异化下,没有爱情观,只有金钱观》

可以说,全社会“利”字当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抛开这个观念对与错,我们继续寻找根由。——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个样子呢?

1、窗户开了,苍蝇蚊子也飞进来了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让许多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借机趁虚而入。

那就是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而拜金主义的本质是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思想——极端个人主义,表现为利益至上,自私自利,唯钱是问。

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形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市场经济的核心,表现为等价交换。

当然,这是外在的影响,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因素。

2、现代社会中公民与国家的责权利对等原则

现代社会或者说市场经济中,一切的关系往往表现为“契约关系”,人与人之间,公司与政府之间,都以各种形式为规范,形成责任政府与责任公民的社会关系。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你滴水之恩,我涌泉相报。

比如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三十三条

因此,才会有“政府不管我,不需要感恩”的想法。

所以,美国的宪法被认为是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签订的契约,是美利坚存在的基石。这也是美国人动不动拿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说事的根本原因。

二、国家之爱与父母之爱之源起

由上述逻辑可以推导出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单方面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所有生物下意识的行为;而国家对子民的爱是利益交换关系,是有条件的,故而你无情,我便无义。这是一种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父母代表的是家,而政府代表的是国,大家组成国,故而爱父母即爱家,爱家即爱国,所以必然应该爱国。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这或涉及到“国”在东西方不同文明视角下的问题。

西方的国,大抵是由权力平等的公民按照契约建立,无论起初是如何形成、由谁统治;所以“公民”和“国家政府”实质上与市场经济的买卖双方相似,强调个人权力和自由,与政府的关系是平等的,契约性质的。

因此才会有“价值交换”。

而东方文明中,“家天下”的思想注定了国即是大家,“家”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共产主义社会;皇帝为家长,百姓做子民,故而官吏成为“父母官”;家长制下,一切当然是无条件的,都是恩赐,不是交换,因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献身来做回报。

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之下来定义责任和义务。

所以,父母的爱延伸至君权,而君代表着国家。事君如事父,事师如事父,用家庭关系来指导和定义社会关系。因此,才有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天下本一家。

那么,中国人的“天下大同”信仰和追求由此而生。

——所以我曾讲,中国为什么非常容易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建立。这就是传统观念信仰的基础。

我一直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更容易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家国”,即由家而国,那么,每个“家庭”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小型的共产主义的“利他”社会,推而广之,视国为家,那么,必然也是“利他”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推崇和认可;即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集体主义占上风;这也是“大同世界”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

而反之,西方的个人主义则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体验,所以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人本主义的结果,就是个人主义盛行,所谓的个性解放,其实质就是放大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导致基于个人主义的法律、契约越来越严密,斗争和战争越来越频繁;——引自拙文《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更容易走向共产主义——评教授被呛事件》

因此,个体的小家实行的是共产主义;而大而化之到国,自然一脉相随——无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然而其含义却是按这么来的: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

因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即国,国即家。

爱家,即是爱父母 ;爱国,即是爱家。依此推之,无条件的爱国便成为必然。

故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顺理成章。

三、“天下”与“国”之辩

1、觉醒

而由于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朝代更迭,让人们认识到“政府”(国)与“天下”的不同。故而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里写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皇帝和国号。这类事只需由皇帝、大臣和争权夺利的人去关心;而“亡天下”则是文化灭亡,是祖祖辈辈的伦理道德的沦丧。如果被亡了天下,就要变成没有礼义廉耻,以至于人吃人的野蛮民族了。所以说“亡天下”比“亡国”更危险,每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人人都有责任。

“亡天下”即文明灭亡,文明灭亡的主要标志是文字的灭亡,传统语言和文字被外来语言和文字所取代,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取代,承载文明的文化体系、民族文化、民族等体系逐渐消亡,文明走向彻底灭亡。

国家好比是一棵大树上盛开的鲜花;而文明是扎根深入土地的根脉。

故而古有言: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里所指的“邦”,即国家。

2、过枉

故而,中国古人对“爱国”又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认知。

随着中国人的放眼世界,原来世界如此之大,中国并非“独此一家”,还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各各不同。

于是有些中国人的选择余地大了许多——甚至认为这个文明可以不要!这个国家可以不要!

只要是认为私利受损,便不管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卖身求荣者有之,逃之夭夭者有之,国家有难时无动于衷者有之。

国家、天下,与我何有哉?!

两个层面:

国若无道,你可以不管,但“天下”——民族存亡、文化侵蚀、道德沦丧你难道也不管吗?作为民族或者文明载体的一员,你的责任何在?面对先人祖先颜面何存?

国若无道,就是你坐视不理、甚至卖国的理由吗?就算“其君其臣、肉食者”的天下,那么也是你的族人、你的同类的固有土地、财富吧?——你有什么权力出卖呢?

所以,你可以无动于衷,但绝不可以此而卖国。

3、私有制下的推理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竟然不再爱国,而是一意孤行的在卖国的路上狂奔,走到黑呢?

那就要说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入侵。

在以个人为核心的世界里,当然没有家国观念,只有“适者生存”的观念,丛林法则盛行。无论是利用何种手段,只要得到,占有,就是胜利,就是成功。

——而与中国的“义利”观大相径庭,绝然相反。

因此,只要自己得利受益,抛却一切牵绊,国家人民利益算什么,本民族文化算什么,都可以用来换取所欲。

并自诩为“世界公民”、“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掠夺全世界人类财富的世界观。

所以这种观念被中国教授钱理群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四、正确的爱国的打开方式——既要,又要

可以说,文中开头所引用的两段内容,本质即是“你不仁,我不义”。

1、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站在看似“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借当今中国基本民生保障不足,以挑起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扰乱民心,离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2、看似公平公正,实质上倡导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国精神、爱家精神,本质上是私有观念下的产物,与无私奉献、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格格不入,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危险的,是相抵触的。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下人民当家作主。所以这个国家是全体人民的,而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在此意义上来说,那自然既是“天下”又是“国家”,有何理由不爱呢?

当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在一步步走向共同富裕,明年饱受质疑的养老金“双轨制”即将打破,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不足的问题也在逐渐解决;医疗反腐如火如荼,必然使全民医疗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房住不炒”的房改政策一直实施;教育反腐正拉开帷幕;......

为山九仞,须日积月累,不可一蹴而就。

所以,很喜欢人民日报里的一个金句,“如果你觉得祖国不好,那你就去建设它。”

因此,从我做起,在国家面临危险之时,要牺牲小我爱国;在国家还“不好”时,要全力想办法去把它建设好、改正好,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诉求。

所以,建言献策也好,诉说不满也罢,请不要以爱国的名义,来进行绑架。

3、大义与小节

如果按这个推论,是不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会成为雇佣军呢?一文钱打一文钱的仗,一锭金打一锭金的仗呢?

如果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依然袖手旁观呢?

和平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当然会存在,比如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社会保障不足等;而当国家安危之时,自应舍生忘死报效;

这就是小节与大义之别。

国家面临危险,舍生赴死,是爱国;和平建设之时,合理表达诉求,希求公正普惠,也是爱国。

这才是“既要”、“又要”的“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爱国   爱家   个人主义   亡国   讨价还价   共产主义   契约   中国   宪法   公民   观念   金钱   利益   关系   政府   国家   时代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