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我爱中国,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缺点

文 | 江水霞晖

编辑 | 江水霞晖

前言

一个西方国家的哲学家,将近9个月的时间深入中国各个城市考察,以开放和理性的视野观察这个东方古国,并给出自己珍贵的判断,这位哲学家,就是伯特兰·罗素。

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以公正而理性的态度写成《中国问题》一书,罗素的这次中国之行,犹如一次跨文化的心灵对话,他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自己,一位西方哲学大师对这古老国度的评价和预言,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明确了方向。

罗素说:我爱中国,我不愿意揭中国人的短,但我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人存在“贪婪、胆小、冷漠”三大问题!

罗素对国人的评价

1920年,中国社会动荡交织,此时罗素应中国学者梁启超之邀,踏上了一次意义非凡的中国之行,一个具有开阔视野的西方思想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

当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外患与内乱频仍,百废待兴,此时一位来自遥远西方的贵客来到中国,他便是当代西方最富影响力的思想巨匠之一的伯特兰罗素。

应中国学者梁启超之邀,罗素踏上了一次开阔视野的中国行,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兴起之际,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巨浪。

而罗素的这次中国之行,恰如其分地给予了中国知识界以强心剂,罗素在中国长达9个月的游历中,深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以开放的胸襟了解这古老的东方帝国。

他个性但不苛刻地剖析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又给出善意的建议,一个西方人独特的视角,为当时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自我反思机会。

罗素的著作《中国问题》一书中,他对中国社会进行了理性而中肯的分析,他看到中国正在努力摆脱封建传统的枷锁,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他认为中国应积极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罗素的笔下,中国呈现出一个充满希望、正在觉醒的形象,经过新思想的启蒙,中国必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最终走向繁荣富强,一个西方人的善意期盼,激励着中国走出挫折,重新振作。

当时罗素的一些看法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思,罗素认为中国人存在“贪婪、胆小、冷漠”三大问题,这触及了中国社会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罗素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对权力和领土的无节制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各朝代的衰落往往与权力的腐败和对外扩张有着密切关联。

此外罗素还提到中国人存在怯弱不敢反抗的一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屡对外国入侵采取忍让态度,这与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有关。

面对强权,中国人需要树立起斗争的勇气,最后罗素认为中国人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过于自私自利,在那个时代,大多数普通人仅仅考虑个人和家庭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命运。

这也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障碍,罗素的这些看法触及了中国社会的软肋,也给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警示,一个外国人的智慧之言,激发着中国人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坚定地走向进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罗素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中国人也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不断自我完善的潜力,最终也得到了历史的验证。一个外国人的宝贵意见,对当时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中国人既要保持谦逊接受建议,又要明辨是非,最终走出一条自信的发展道路,历史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人不断进步的写照。

中国的民族凝聚力

封建时代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沉重打击,一个昔日的东方帝国,在现代西方殖民者的炮火下节节败退,这给中国人的自信心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而中国要走出这一创伤,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在鲁迅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中华文明,反思那些阻碍中国进步的因素。

面对外来的挑战,单纯依靠传统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新的思想和知识来破除迷障,解放思想,经过长期的黑暗,新思想的曙光终于照亮中华大地。

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人开始融汇中西文明的精华,走上治国救亡的新道路,西学东渐,为中国带来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重新认识到自身文明的独特价值,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进一步实现了伟大飞跃,中国人保留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学习了世界各国的长处。

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中国终于走出了贫弱落后的局面,重新走向繁荣富强,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罗素的预言,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人精神蜕变的结果。

今天的中国人既继承传统,又拥抱世界;既自豪民族文化,亦汲取各国文明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的大时代,中国已然站稳东方巨龙之位。

看似迅猛的变革,其实都源自中国人内心的觉醒,我们要感恩一代代仁人志士对民族复兴的执著追求,感恩每一个寻求真理、解放思想的中国人,他们点燃的火炬,将继续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中国悠久的历史,塑造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当黎明来临之前,总会经历漫漫长夜。中国人经历过外敌入侵的铁蹄践踏,也经历过内忧外患中的绝境反击。

正是在一次次危机中,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化险为夷,中国历史上不乏外族入侵的惨痛教训。从元朝的蒙古铁骑,到清朝的满族军队,外来者曾多次占领中原。

然而最终他们都被同化于中华文明之中,自己的国家也逐渐走向衰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危难时刻总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令敌人措手不及。

中国人的这种民族品格,源自对生存压力的应对,当敌人真正入侵到心脏地带时,中国人才会激发出生死存亡的拼搏之心,化悲痛为力量。

在还未到达绝境之前,大多数人仍怀有侥幸心理,不愿冲突,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当今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和”的精神值得继承。

中华民族大有可为

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人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也曾犯过错误,付出过惨痛的代价,然而最终仍能屹立于世界东方,再次实现伟大复兴。

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的体现,罗素先生虽曾指出,中国人存在着贪婪、胆小、冷漠等问题。

但历史并非一成不变,中国人也在不断完善自我,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挫折。然而每当民族存亡危机来临时,中国人总能化险为夷,以无畏的精神打开局面。

从鸦片战争到日寇侵华,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再次以连绵不绝的努力,将中国改造成为当今世界的东方龙头。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今天的中国,既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选择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而又亲和睦邻的品格。

我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出崇尚合作的民族气质,这种乐于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在曲折发展道路上不断蛻变、开拓创新,最终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管理好这样海量的人口,就需要人们形成守望相助、密切协作的社会关系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中国人更看重群体的和谐,而非个人的英雄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公平竞争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展现出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品质,同时中国也非常重视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与此同时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也一贯主张合作共赢。

结语

从“亚洲大国”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努力与世界各国人民手携手前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选择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华民族崇尚大团结的精神,将进一步造福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罗素   鸦片战争   中国   中国人   帝国   自强不息   中华   品格   中华民族   缺点   走向   传统   民族   精神   历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