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胡启立调中央后“闯了大祸”,万里:周总理生前的批示救了你

希望各位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有趣的历史故事,又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对于万里同志,胡启立很是敬佩!

胡启立曾动情地说道:

万里同志,中国农民会永远记住你。你是中国改革事业的大功臣,你无私无畏的改革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你是我永远的楷模和导师。

胡启立:面对天津难题,特意寻求万里帮助

1980年,经过组织上的反复思考后,决定将胡启立同志调往天津市担任市长。

胡启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是激动而紧张的:

激动的是,这项任命无疑代表着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紧张的则是,他第一次主持一个特大城市政府的全面工作!

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在人们脑海中一提到天津就是:经济繁华,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交通要津等。

不过胡启立在上任后,对天津市进行了调研,所见的场景几乎无法与上面的那些词汇挂钩,这是怎么一回事?

自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遭受重创的天津历经四年依旧没有恢复,依旧是满目破烂残败的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城约15万居民住在马路上。天津市马路本身就拥挤,加上成千上万的临建棚挤占了马路,这就使得马路更加拥挤不堪。

天津市民生性乐观,自嘲地总结了天津三大怪:高楼不住住在外,汽车没有自行车快,自来水能腌咸菜。

这三大怪分别对应着食、住、行,无一不是民生领域,这也成为胡启立同志上任后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难题,胡启立也是积极应对,数次召开会议,但始终没有讨论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1980年秋天,天津大学操场上的一大片抗震棚发生了火灾,风一吹,火灾面积很广。外加上临建棚间距不是很大,为此受灾群众很多,人们的情绪很大,大量群众聚集在一起,点名要见市长。

那时候胡启立正在北京开会,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赶回天津抵达现场。

面对群情激愤的市民,胡启立同志向大家说道:“市民同志们,我是市长胡启立,大家受苦了!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这件事情政府一定会管。请大家推选代表,明天来市政府,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明年一定让大家回家过年……”

面对胡启立的真诚发言,群众们也没有任何激动的反应。事后,胡启立的同事向他说道:“市长,你刚才的讲话冒进了。一年让大家回家过年,这个类似的话,前几任市长都这样说过,但都没有兑现,你现在这样说,没人信了。”

胡启立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内心也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是群众问题还是干部问题,大家都没有信心,更没有毅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胡启立内心也非常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去破局。

下班后,胡启立回家路上,头脑中始终在想这个问题,他想到了时任常务副总理的万里同志。为此,胡启立连夜来到北京,拜访万里。

胡启立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向万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表态自己想要解决这15万人民群众的问题,希望得到支持。

万里听后则言:“你的工作我是支持的,但是要钱没有,我也拿不出来!”

胡启立回答道:

我不跟你要钱,但是你得来我们天津视察一下,上纲上线的发一顿火,责令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么个条件?”

“对,就这!”

“行,我答应你!”

不久后,万里来到天津视察工作,胡启立等领导陪同。随着视察工作的展开,万里也见识到了天津如今的面貌,越看越生气。

在组织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万里大发雷霆:“这次视察,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你们自己都是住的高楼大厦,百姓们住在临建棚里,住在大马路上,天津这么大的城市,脏乱差的情况,全国少有。你们这些年在干什么?就是这么对百姓的吗?”

万里指着胡启立等市领导说道:“你们有没有信心改变这种局面?如果没有和我说下,我向中央汇报,直接换人……”

事后,万里找到胡启立说道:“我今天的火气是不是太大了?”

胡启立则回答说:“不大,刚刚好。”

等到万里同志离开后,胡启立便立即组织召开了会议,向大家说道:

万里同志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这个问题不解决,无法向中央交待。我们要下定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谁要是偷奸耍滑,别怪我不客气……

随后,胡启立也将万里同志批评的这段话传达给全市干部、群众。

群众得知后内心很高兴,在他们看来这件事情已经惊动了中央,不解决是不行的了。

不过想要完成对老百姓的承诺,胡启立认为还是得有专业人士配合才行。为此在万里同志的帮助下,当过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来到天津当副市长。

李瑞环来到天津后,胡启立便立即找他商量对策:

当务之急,就是将几十万市民一年之内全部安置回屋,可是市政府没有这么多房源,指望市政府一年能拿出这么多房源,不现实。

李瑞环听后点了点头,思考了会后,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将全市所有单位,包括中央驻津单位在内,所有新盖的房子全都借给市政府使用,优先安排住在马路上的灾民。等到政府将房屋修建好后,一个个归还,保证不少一平方米!”

胡启立得知这件事后,也是严肃处理,从而制止了这种行为的蔓延,从而保证了借房计划的实现。胡启立也向百姓们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在年底的时候成功让大家住进了新房子里。

随着住房问题解决后,胡启立没有安心下来还有一个水的问题没有解决!

从1981年开始,整个华北地区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干旱,天津更是遇到了水荒。那么当时情况有多么恶劣呢?根据资料查询:

天津市地处9河下梢,其中有8条河水断流;转为天津供水的北大港、团泊洼、于桥等几个大型水库,水位均已降至死水位以下。天津的地下水也因抽取过度,引起地面下沉,无法继续抽水。于是,海河成为天津市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启立某天接到通知说:“天津市马上面临缺水问题,急需处理!”

面对这次局势,胡启立立即召开会议想办法,最终选中河北省滦河上游的潘家口水库。不过因为这件事涉及河北省,天津一方是做不了决定的,为此胡启立便立即找到胡耀邦。

胡耀邦听后则言:“这个事情太大,我一个人决定不了。你们写个书面报告给国务院和党中央,大家集体讨论决定。”

经过党中央同志的商讨后,这件事情交由万里同志负责解决!

胡启立拿着党中央的批示,找到了万里同志,向他说明了天津的情况。万里在得知天津缺水的急迫性后,也是直接拍板道:“这件事关系民生问题,一定要重视。为避免扯皮,此事你们负全责,全部责任也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抓好,要对中央负责……”

听到万里同志的这番话后,胡启立表态道:“请您放心,这件事情我们一定办好,不让党中央失望!”

针对引滦济津工程,万里也作出批示:

第一,保证质量;第二,要加快速度,第三,要尽量节约。

胡启立点头答应了下来,从北京回来后,胡启立便召开人员组建领导班子,商讨工程方案。经过数次讨论后,大的方案是定下来了,但是围绕引水工程线路的选择,天津市和水利部、河北省有了分歧。

水利部和河北省的方案是走北线,经过唐山在到天津,这样可以让唐山,天津和沿途其他城市受益。天津的方案是选择取水源到天津的最近路线,即走南线。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找到了万里同志。在听到双方的意见后,万里拍板:“按天津的方案办!”

正是如此,饮水工程立即开工,在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领导下,成功于1983年实现全线贯通,天津市也此也没有了断水之虑。

在引水工程修建期间,万里也常常前往天津视察工作,向胡启立询问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天津市民也非常感谢万里副总理!

对此,胡启立同志曾言:“若不是万里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我是很难解决一房一水的难题……”

胡启立调任中央“闯大祸”

1982年,胡启立同志被调到中央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

来到这个工作岗位后,胡启立先后拜访了不少老同志和主要领导同志,听取他们的教诲及对中办工作的要求。

得知胡启立的来意后,大家都给予了真诚的勉励和告诫!

某天,胡启立来到万里同志办公室,向他请教工作上的问题。万里听后则需问到:“小胡,你打牌吗?下棋吗?打球吗?”

胡启立听到万里同志的询问,尽管脑海中有些不解,但还是坦诚道:“您说的这些,我都不玩。”

万里听后说道:“那你都干什么?”

“我上班工作啊!”

万里:“你这样不行,在中央工作所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你这样没几年就将自己拖垮了。我教你一招,可以让你健健康康工作十多年……”

胡启立一听也很有兴趣,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你跟我去打球,你去不去?”

“我去!”

在往后的岁月中,只要是万里同志叫胡启立打球,他都会去。也正是通过打球,胡启立明白了万里同志所教导他的知识: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长久的工作!

以后工作中,胡启立难免会加班,四处奔波,但他始终没有被身体的原因击垮,这无不得益于他那强壮且健康的身体。

在中央工作,需要小心谨慎,这里倒不是说中央的工作是多么“危险”,而说中央的工作处理起来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很多,一个不小心就会犯错。

胡启立刚刚来到中央,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常常会感到为难,每次这次时候,他都会去拜访万里,想要听听他的看法。

某次,当时全国人大一位老同志提出想要在大会堂西侧修建全国人大办公楼,还特意向中央打了专项报告。

胡启立在看到这个报告后,内心认为:

当时胡启立也将这件事情向胡耀邦进行了口头汇报,在得知详情后,胡耀邦的意见也是不批准。正是如此,胡启立便将这份报告给压下了,没有给书记处提交讨论。

然而过了几天后,有人私下告诉胡启立:“你闯大祸了,挺大篓子了!”

胡启立有些疑惑,对方则向他解释了一遍。原来,全国人大那位老同志迟迟没有得到中央的批准,为此便询问报告在谁哪里压的?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是胡启立,这位老同志火了:“谁是胡启立?他是干什么的,敢压我的报告?”

胡启立知晓后,内心也是非常紧张的,只好向万里同志请教。

万里得知胡启立的来意后,也是感觉比较棘手,为此说道:“你容我想想!”

数天后,万里将胡启立叫到自己办公室说道:“周总理生前的批示救了你啊!”

胡启立急忙询问:“什么?”

万里向他解释道:“周总理生前有指示,大会堂西边那块地留作将来建一个国家级的歌剧院用!”

胡启立从万里办公室出来后,让人将周总理的批示传给全国人大,于是没有人再追问了。

十二大之后,胡启立与万里同志在政治局、书记处一起共事,他也深受万里影响,办事风格很是踏实。在此后的岁月中,万里对于胡启立这位同志也很欣赏,也放权给他,磨炼他的工作能力。

1984年10月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为此便成立了工作小组,万里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那时候党中央也想要锻炼年轻同志,为此便同意了万里的意见。

在随后的工作中,万里只是在大方向上作指导,具体工作还是由胡启立带头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胡启立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自己的缺陷,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胡启立此后的工作中,尽管万里同志退居二线了,但是对于这位老领导,胡启立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时常会前去看望他,并向他汇报工作情况。

胡启立经过数年的磨炼,工作能力自然是没得说,也多次得到党中央领导和万里同志的称赞。

2015年7月15日凌晨,胡启立得到万里同志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前往医院看望。从医院出来后,胡启立想起了和万里同志相处的一幕幕……

就在胡启立离开医院四个小时后,传来噩耗:万里同志因病逝世!

胡启立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很是悲痛,他哽咽地说道:“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万里同志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是我终生的良师益友,他将永远活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党中央   中央   唐山   全国人大   天津市   河北省   老同志   大祸   天津   生前   市政府   说道   内心   群众   同志   方案   工作   胡启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