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最低的老红军

标题:《长征路上的哑巴老红军:一位被授予少尉军衔的独特英雄》

正文: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执行军衔制,这一年,数百名军官被授予了不同的军衔,其中包括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名字:哑巴。他是少尉中军衔最低的一位。

在这一年,为了庆祝这一荣誉,中央领导决定在北京公主坟公安警卫师师部礼堂举行隆重的授衔仪式。师长刘辉山在致辞时,提到了哑巴这位特殊的老红军,他是整个百万大军中唯一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老红军。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传来,掌声背后是对哑巴的认可和敬意。

那么,哑巴这位少尉军官,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1935年夏天,当时红军长征部队在四川大渡河附近迷路了,需要一位熟悉本地道路的引路人。政治保卫大队的肖士杰被派去寻找,他在一个村子口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力壮中年人,正是哑巴。然而,肖士杰对于哑巴装哑巴不满,误以为他是敌人的奸细,于是将他捆绑带回部队。

哑巴由于是聋哑人,与士杰无法有效交流,但由于战争即将开始,为了保密,哑巴最终被带上了长征路。在长征的艰难岁月中,哑巴背负着巨大的炊事用具和其他物资,成为部队里的炊事员。他默默地承担着背锅、喂马等工作,没有一刻闲下来。

哑巴和部队一起经历了夹金雪山的严寒和走草地的艰险,他为部队提供了精心烹制的食物,也成为部队的“救命锅”。在一次突击中,一颗炸弹落在哑巴身旁爆炸,他受伤严重,但大铁锅的保护让他的生命得以保住。

随着长征的胜利,哑巴继续为中央警卫部队服务。在部队中,他逐渐得到了特殊待遇。周恩来总理对他的关心,部队对他的照顾,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他获得了一些奖章和勋章,成为部队里备受尊敬的人物。

1972年,哑巴进入医院治疗心脏病,但奇迹般地康复了。医院为他购置了电视机,带给他更多的快乐。部队的领导经过讨论决定,成立了“哑巴同志医疗护理小组”来照顾他。最终,哑巴在1983年去世,享年89岁。

哑巴虽然军衔最低,但他是一位优秀的老红军,他为部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但他的精神和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结束语:

哑巴老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位独特英雄,他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红军战士为了共同理想,经历艰难困苦,默默奉献的精神。他的勇敢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并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哑巴老红军——军史特例中的无名英雄

1955年,我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当年11月,在罗瑞卿大将发布命令的推动下,数百名军官被授予尉官军衔。这其中有358人成为了少尉,但有一个名字在名单上与众不同,那就是“哑巴”。

为了庆祝这些被授予军衔的红军战士,中央领导决定在北京公主坟公安警卫师师部礼堂内举行盛大的授衔仪式。在台上,师长刘辉山慷慨激扬地宣布:“这里有位特殊的军人,他是我百万大军中唯一一位不是共产党员的老红军。”话音未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刘辉山将这位特殊的老红军带上台。老红军面带春风,满怀喜悦地走向出席台,指着肩膀上的一杠一星,嘴里“啊,啊……”地说了两句。那么,这位军衔最低的少尉哑巴军官,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哑巴老红军的故事起于1935年夏天,当时红军长征部队行至四川大渡河附近。由于当地山路较多,部队迷失了方向。在这个紧要关头,政治保卫大队的肖士杰被派去找一个熟悉当地道路的老百姓做引路人。

肖士杰在大渡河附近的一个村子口四处寻找。不久,他看到一个穿着破烂、光着脚、戴着破斗笠的中年人从村子口走出来。肖士杰举起枪迎向中年人:“老乡,红军需要你带路……”话未说完,中年人却“啊呀咿呀”地说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肖士杰听了也生气了,端起枪对着中年人说:“你别装哑巴了,你是不是敌人的奸细?”然而,中年人对枪丝毫不畏惧,反而两眼瞪圆盯着枪,过了一会儿开始比划着,好像在解释自己不是坏人的样子。

尽管肖士杰感觉这个人确实像个哑巴,但考虑到红军部队马上要投入作战,暴露部队行踪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这个人的底细也不明,不能轻易放他走。于是,肖士杰干脆一手拉起中年人就带回了部队。

由于中年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他被战友们称为“哑巴”。之后,他被安排到政治保卫大队,负责背负炊事工具,直接领导是吴烈,后来属于警卫部队。于是,哑巴的日常就是背着一口大铁锅,看上去半个身子都被锅罩着。他的工具有100多斤重,平时除了背着炊事用具外,还负责喂马等琐事。

不久后,红军部队到达夹金雪山,山上气候寒冷,行走在半山腰时,战士们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坐下休息后就无法再起身。而哑巴背负着100多斤的炊事用具,还得捡起战士们遗落的物品。过完雪山,又是草地。每次休息时,哑巴都会先检查自己红肿的肩膀。然后他会在营地找三块大石头架起大铁锅,生火做饭。

哑巴没有枪支,但他的大铁锅成了他的救命锅。一天,红军部队遭到敌人突击,炸弹从远处飞来,恰好爆炸在哑巴身边。哑巴腾然倒地,鲜血顺着腿流淌。几位战士赶紧把哑巴转移到安全地带,发现他的右腿被炸得血肉模糊。经过紧急处理后,哑巴康复了。战士们发现,要不是他背着的大铁锅遮挡,恐怕他的命也保不住。

红军行军经常遇到沼泽地,战士们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再挣脱。一次,肖士杰不小心掉入泥潭,绝望地闭上眼睛。然而,哑巴迅速拿下背负的大铁锅,将绳子一端系在锅把手上,另一端扔给战士们。然后哑巴自己爬进了大铁锅。战士们用枪杆或长棍将哑巴像一艘小船一样推到肖士杰身边,哑巴伸出他那粗糙的手将肖士杰拽到了锅里。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哑巴逐渐成为了红军部队中备受尊敬的老红军。尽管他是一个误打误撞参军的,但他一直尽职尽责。在军队中,他始终以少尉的身份低调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1955年,当中共中央为一些立下汗马功劳的红军战士授予不同的军衔时,哑巴老红军被授予了少尉军衔。同时,他还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

从此,哑巴红军的身份在军队中得到了特殊的对待。其他官员在见到哑巴时都会向他行军礼,即便是军衔比他高的上尉和中尉们也会先行军礼。他的事迹渐渐传遍了军队,他的战友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而他也高兴地伸出小拇指,表示自己是最没有成就的一个。

红军胜利后,哑巴红军进入了北京中央警卫部队,从原来的团部炊事班到了师部机关炊事班。进入大城市后,他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架起大铁锅、挑水、捡柴等繁重的工作。随着部队马匹的减少,他不再需要喂马。清洗菜、烧饭这样的活也都被新兵们包了,老红军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哑巴觉得无所事事,于是他开始在营区的一片荒地上工作,这片地要开发成一片果园,他被安排做未来果园的管理员。在大家的努力下,果园很快建成。哑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果树,每天除草、打药、协助修剪。他穿着整齐的军装,在果园里走来走去,一度成为果园的“官”。

1955年,为了表彰哑巴红军的卓越贡献,上级领导决定给他授予副师职军衔,并提供相应的待遇。这使得他享受到了正团职干部的特殊待遇。到了1981年,哑巴红军达到了退休年龄。他的领导为他申请副师职的退休待遇,虽然负责审批的人认为这没什么可申请的,但他们决定批准,因为哑巴红军毕生跟随红军部队四十多年,这样的表彰实至名归。

1983年,因为心脏病突发,哑巴红军不幸逝世,享年89岁。他的遗物被整理时,发现他的全部家当是一个旧八角帽、一对红领章、四套一杠一星的少尉军装、五双新胶鞋以及六枚勋章和奖章。虽然哑巴红军的少尉军衔在军官中最低,但他是唯一一个被授予最高荣誉勋章和奖章的老红军。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留下了一个为人敬仰的英勇形象。

哑巴老红军是中国军史上的特例,也是无名英雄的代表。他的一生没有个人得失,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是中国军队的一名优秀军人,他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

1. 长征路上的“哑巴”:军史特例,无名英雄-陕西党建网

2. 1949年以后的“聋哑红军”-人民网

3. 军衔最低的老红军-太行英雄网

4. 长征路上唯一的哑巴红军建国后被授少尉军衔-中国军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老红军   军衔   无名英雄   炊事   少尉   铁锅   奖章   警卫   哑巴   果园   中年人   军官   红军   部队   最低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