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对付美国核潜艇问题上,中国又有重大技术突破,开辟新赛道

关于美国攻击核潜艇对中国的威胁,已经说过很多了。虽然我们不认为美军攻击核潜艇用于攻击中国军队时具有很高的作战效率,但是无法否定这种威胁的存在。特别是美军超级航母对中国失去威慑力之后,攻击核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仍然是隐蔽性极强的攻击手段。

在如何对付美国核潜艇的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努力。比如,我们也会发展使用泵推技术的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大量发展无人潜航器、装备更先进的反潜巡逻机,甚至是反潜无人机等等。但是,任何反潜手段都离不开对核潜艇探测技术的发展。

现在,使用先进的被动声纳和主动声纳,仍然是水下战场主要的态势感知手段。而航空反潜主要依赖磁探仪,要在大洋上反潜也是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美军攻击核艇的静音性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除非主动发射导弹暴露自身,否则要及时发现其攻击阵位是非常难的。不过,中国在探测潜艇的技术上还投资一些长远的革命性技术:

一、英国和中国正在发展一种重力探测仪,如果能够获得实用性成功的话,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远距离探测核潜艇,其实被认为是探测潜艇的终及技术。当然,这个项目英国人更有优势, 中国这边应该还没那么快形成战斗力。

二、早在2020年,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极低频探地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该设备让中国具备了对半径数千公里,探测深度达十公里范围内的极低频电磁波信号探测能力,这也有可能成为对核潜艇探测的辅助手段。

今天,我们有必要关注中国科研人员的另外一项技术突破,或许能开辟一条探测潜艇的新技术路线。据《南华早报》报道,发表在《中国舰船研究》重量级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超灵敏磁性检波器能在很远的距离外侦测到最先进潜艇。而其探测潜艇的原理不是重力、也不是潜艇机械部件发出的噪声,而是潜艇气泡产生的磁性流体力学效应带来的极低频信号。

据介绍,中国团团研制的成果可以追踪气泡破裂导致的电磁信号的变化,其灵敏度要比先进的磁探测器强出3-6个数量极,这也意味着其探测距离将大幅度提升。由于潜艇在航行时不可避免产生气泡,气泡爆裂又会产生紊流和电磁特征,也就是所谓的磁性流体力学效应。而紊流愈快,磁性流体力学电压就愈强,信号就越明显。除非潜艇不动,否则就有可能被这种设备所捕获。

根据电脑模拟的结果显示,潜艇的头、尾和后部周围,都能观察到明显的感应电磁场信号。而借由分析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便可能判定潜艇的所在和动静。当然,现在探测潜艇气泡现象所产生的电磁信号还存在一些实际挑战,还要继续完善这项技术。

要注意一点,这种潜艇发出的电磁信号变化的波长非常长,只能由中国的天波雷达来探测,其作用距离会有几千公里,但是精度也非常差。这也意味着,中国可能在几千公里外发现美军核潜艇的活动,但是也就是知道个大概几百公里范围有潜艇活动。这对于我们防范核潜艇的威胁仍然具有战略价值,因为锁定一个范围去捞针,要比大海捞针有针对性得多。

总体而言,如何解决美国核潜艇对中国的威胁,中国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 ,而且我们相信更加实用的探测技术一定会出现,到时候美国海军唯一的优势就要被废掉武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核潜艇   美国   中国   流体力学   声纳   技术   赛道   重力   气泡   潜艇   磁性   开辟   美军   电磁   信号   手段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