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国出手相助?计划在中国建厂,还承诺将整条生产线搬来我国

前三年,因为新冠的原因,航空业遭到了不小的冲击,连带着一些飞机部件厂商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当时,航空公司为了挽回点损失,以低价飞机票吸引人购买,但这些只是杯水车薪。

哪怕如今疫情不再成为出行的受阻原因了,航空公司和相关部件公司的亏损情况也在持续,有些扛不过去的公司都被迫宣告破产,就比如给美国空军供货VC-25B内饰的GDC工艺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大航空业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出路,想要度过这一段“艰难”。

作为世界发动机巨头公司之一的罗罗公司,就找到了我国,希望能在中国建厂,这是怎么回事呢?

罗罗公司全称叫做“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一家英国公司,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之一,创立于1906年,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

最初,罗罗公司的业务主要在汽车方面,兼职做发动机产业。被视为顶级汽车代表的劳斯莱斯就是罗罗公司旗下的,不过,在1973年就拆分成两家公司了。

在二战后,罗罗公司就把主要的业务转移到了生产航空发动机上,它是全球第二大军用发动机的制造商,同时也是民用发动机的。

罗罗公司几乎垄断了航空制造业,像是波音、空客这些飞机的发动机几乎全部都是罗罗公司的。

罗罗公司不仅给普通飞机生产发动机,还给豪华公务飞机生产发动机,全球1300架湾流公务飞机大部分的发动机也是罗罗公司的。

如果以为罗罗公司只对航空业感兴趣那就算了,它还涉及了船舶发动机制造、生产,以及英国的皇家海军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装置都是罗罗公司搞的。说它是世界巨头公司之一都不足为过。

既然,罗罗公司这么厉害,怎么向我国求助呢?

简单来说,就是罗罗公司出现了经济问题,目前的经营情况不乐观,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帮助它渡过难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疫情三年的时间里,全球的航空业受到极大的冲击,搭乘飞机出行的人数直线下降了80%,即便航空公司作了不少营销和相对应的公司内部政策,也只能挽回一点损失。

飞机不飞了,损耗就会减少,罗罗公司是生产发动机的,没有需求就没有单子,没有单子就无法养活一大公司的人,更不要提要充足的研发资金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罗罗公司裁了将近1万人,净债务为33亿英镑(约298亿元人民币),亏损达到了20亿英镑,这对一家罗罗公司来说也是伤筋动骨了。如今,疫情不再阻碍人们出行,航空业出现了回暖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迅速弥补罗罗公司连续多年的亏损,让它不得不放眼全球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帮手。

我国的经济虽然也受到打击,但在国家的调控下,还是稳扎稳打的增长,并没有出现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状况,这也说明了我国实力雄厚,能稳住大局面。再加上我国近年来的科技获得了许多成果,证实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不容小觑。

根据《2022~2041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显示,在2022-2041年间,我国将要有7035架民用客机的大单子,其中宽体的干线飞机就有1396架。

而且,我国的14多亿人里,只有4亿多人坐过飞机,这表示,我国的航空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口袋也会逐渐充足,剩下的10亿多人,只要有1亿左右的人去坐飞机,那对飞机的需求量就会提高。

罗罗公司虽然涉猎广,但主要还在航空业,我国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市场潜力,无疑都对罗罗公司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罗罗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曾公开表示,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将会是罗罗公司最大的增长市场,也会是罗罗公司拓展亚洲业务的中心。

2022年,国航与罗罗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

2023年8月31日,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的临空经济区动工建设。总面积将超过8万平方米,预计在2026年投入使用运营,在2030年可以实现满负荷运营,每年能支持超过250台发动机进来维修,员工规模可以到达800人,每年能产生3亿多英镑的净利润营收。

有人会担心罗罗公司会借此把我国的制造业拉回低端水平。其实,罗罗公司的核心技术肯定是不会放到我国的,也不会放到其他国家,一般来说,各个企业的核心技术都会放在本国,这是防止产生一些威胁,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

那为什么我国还会同意帮罗罗公司一把呢?

首先,罗罗公司和我国的业务往来本身就存在的,比如说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和一些船舶的组装方向舵、甲板机械和转向系统等设施,都有罗罗公司的参与,只不过是参与多和少的问题。

罗罗公司与其把大量的资金放在设备的运输上,还不如直接在我国建厂,减少资金的投入,将更多的资金放在研发上。

其次,罗罗公司在我国建厂,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虽然罗罗公司不会把最先进和顶级的技术带来,但带来的技术肯定也不会太差。众所周知,我国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只要能摸到技术边角,就能自己往下探索,研制出更强的技术。

技术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无论是对我国科研人员来说,还是对罗罗公司来说,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科技进步。相反,要是像一些国家只会憋着坏,想要单方面发展,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次罗罗公司来我国建厂,是一次互惠互利的行为,既解决了罗罗公司的资金问题,也能让我国更加深入的了解发动机,未来,造出更好的发动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罗罗   中国   我国   航空公司   疫情   单子   英镑   北京   发动机   生产线   出手   航空业   飞机   资金   业务   计划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