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浩回国后默默无闻,妻子任副部长,儿子却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很好!陈昌浩你的主张非常的好!”毛主席在会上表扬道。陈昌浩面色一喜,自己的作战主张能够得到领导人的肯定,内心十分的高兴。

“长征途中的每一步都是惊险万分的,好的计策能够降低风险保持兵力。我希望能够为解放事业尽微薄之力。”陈昌浩并不居功自傲,虚心说道。

陈昌浩是谁?他为什么会在长征会上得到毛主席的夸赞呢?

左右为难的陈昌浩

1935年长征路上,中央给当时陈昌浩的领导张国焘致电,明确要求“北上”。张国焘仗着兵强马壮,并且他的过于自负对当前形势分析失误,拒绝“北上”,而是想要挥师“南下”。

“陈昌浩,我现在下发指令,我希望你能认清现实,伙同我南下,完成解放事业。”张国焘的话十分冷漠,也十分危险。

陈昌浩作为下属,面色凛然,不卑不亢道:“解放事业是我们共产党人毕生的追求,路线的对错,却是由千万的红军来承担结果,我不希望我做的决定是错误的。”

陈昌浩虽然并未拒绝,但内心依旧不赞同张国焘的主张。

未来几天,张国焘愈发激进,陈昌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让中央能够警惕起来。”

1935年9月,中央与张国焘方面数次沟通,张国焘依旧顽固,执意“南下”,并秘密让陈昌浩率兵先行。

事态进展到如此地步,陈昌浩受到两面夹击,左右为难。

他携带电报,秘密前往周恩来住地,并对张国焘的计划如实相告,且明确自己的主张。

对于他的行为,中央高度重视连忙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并及时调整战略动态,领导人并不希望内部出现分离的声音。

陈昌浩怀着忐忑的心绪返回了营地。

数日后的晌午,张国焘将陈昌浩找来,指着额头大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陈昌浩梗着脖子,不说话,眼里却满是不赞同。

“算了,你不必出现在我面前。但这次行动你必须跟我一起干!”张国焘威胁道。

陈昌浩自知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暂时妥协,接受了张国焘的任职。

面对“南下”失败,痛定思痛

1936年,陈昌浩接到一封无名信,信中说要请他前往一个茶楼详谈。

陈昌浩不疑有他,秘密前往,到了地方才发现是贺龙、刘伯承一行人。“我真的十分后悔,看到红军损失巨大,内心无比震动,战场中一幕幕的悲惨景象,一直折磨我。我真的十分煎熬。”陈昌浩看到他们,终于吐露了心声。

“这次惨痛的失败,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但是我希望你振作起来!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你记住,不能让同袍的鲜血白白流淌。”贺龙拍了拍陈昌浩的肩膀,“我希望你能振作起来。”

“经此一役,我决心更甚。”陈昌浩说道。

陈昌浩彻底改变了对张国焘的态度,强烈压制他“北上”,并逐步夺取其政权,为实现西北大联合做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虽然陈昌浩及时醒悟,之前所犯下的过错因指挥失误,也得到免去一切职务的处罚。

1937年,陈昌浩到岗新的职位中宣部部长。

但他因多年行军,战火的摧残导致他的身体脆弱不堪,常年累月的病痛,让他十分痛苦。1939年经过中央的批准,陈昌浩携家眷前往苏联治疗。自此,阔别祖国。

重归故里,扎实于马克思研究

1949年,刘少奇等人在站台上焦急的等待。

来往人群无不好奇,是谁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让刘少奇亲自接站呢?

“欢迎回家!老朋友!”刘少奇看着风尘仆仆的陈昌浩说道。“感谢!感谢你们,感谢祖国!我回来了!”陈昌浩红了眼眶。

阔别故土多年的陈昌浩,在此刻终于安下心来。

数日后,陈昌浩接到党内和军队的数项任职书,他一一婉拒。“我在外多年,离开之时,山河破碎,错过了抗日最重要的时期;归国以后,国家建设欣欣向上,我应该向普通千万党员一样,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不应接受这么高的职位,我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让我心里更加安定。”

于是他在1953年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编译局副局长。

主编并翻译多部书籍,主编《俄华大辞典》,翻译并出版了《旅顺口》、《论共产主义教育》等书。

令他骄傲的妻儿

相比于曾经的故友,他们如今名满天下,而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热量。

同样还有,他的妻儿也在国家建设中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秋琴,我对不起你。”陈昌浩在归国以后探望前妻,握着她的手满脸泪水的说道。

张秋琴,新中国纺织部部长,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领导人。

她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早年留学海外,思想政治理论扎实,头脑清晰冷静,共产主义理想坚定。

早期加入共产党,经过多年党内工作,排兵布阵,战略战策都相当成熟,有大家风范。加上文学及口才都十分优秀,在被俘解救之后主动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出色的女干部,用实力告诉大家,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我党中流砥柱。

陈昌浩的长子陈祖泽在优秀长辈的影响下,成为了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陈祖泽的一生也是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

不到14岁的小男孩,还未享受家庭的温暖,就突逢国家大难,当时的他,拼着一身热血,加入抗日战争。为战争的胜利,抛洒自己的热血。

1949年,陈祖泽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一个破碎的国家,用千万人的希望牢牢紧密团结起来。

百废待兴,百业待兴。陈祖泽深知唯有祖国强大,他的小家才能更加稳固。于是他毅然投入祖国的建设之中,顺应时代,刻苦学习,继而赴苏联留学。

“陈祖泽,你的成绩非常优秀,有没有兴趣留下来?我这边的研究室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职位,要求你随便提。”陈祖泽的导师私下对他说到。

“老师,十分感谢您能认可我,我不能接受您的邀请,我的国家正需要人才去建设,我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抛弃我的原则。国家便是我的原则底线。”陈祖泽眼神坚定的说到。

八年的求学生涯,短暂而又漫长,陈祖泽放弃了导师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决然的回国。

回国后,陈祖泽不骄不躁,从基层开始一步一步做起。

将自己学来的先进经验与现实工作努力融合,一点一滴积累,让自己不仅有扎实的先进理论知识,更有完美的操作技术。

陈祖泽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从边缘职工,到核潜艇动力研发研究员,并且凭借先进的理念和稳妥的技术,在研发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1982年,陈祖泽被任命为核工一研究院的副院长。

自此,陈祖泽带领一批研究员,在核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研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台核蒸气发生器、反应堆稳压器等一系列核工业核心设备。

陈祖泽在新中国核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结语

陈昌浩的一生充满坎坷与传奇,他的妻儿更是人中龙凤。不幸的是陈昌浩的身体因战乱期间落下病根,又因长期国外生活艰辛得不到治疗,回国后不辞辛劳的工作,终于累垮了自己,在几年后辞世。时至今日,八宝山革命公墓里,他的墓穴只有一只空空的骨灰盒。可谓是由神奇而腐朽,由腐朽而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马克思   苏联   妻儿   党内   左右为难   大人物   默默无闻   新中国   扎实   领导人   祖国   部长   说道   内心   妻子   儿子   多年   秘密   中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