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最奇葩女性:因嫌弃正部级丈夫挣得少,离婚嫁给上海资本家

从影像资料中看到的陈碧莲,面容俊俏、气质不俗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中透着一股灵气,看得出来,这是一位读过很多书也很有思想的女性。

陈碧莲有很多传奇性的故事,不过,其中最令人惊讶的还是非她的感情史莫属:上世纪50年代,陈碧莲顶住巨大压力,执意与共同生活近20年、曾经一起经历过战争年代洗礼、刚刚升任正部级的丈夫郑洞国离婚,然后很快嫁给一位上海资本家。

而在很多年后,她又不辞劳苦奔赴北京,千方百计谋求和郑洞国复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一见钟情

陈碧莲女士家世显赫,她的父亲陈鸿藻是我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法律学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长期在中山大学任教,在法律方面亦有不少开创性的成就。

如此优越的家境,陈碧莲自然也是深受熏陶,不但从小就出落得亭亭玉立,还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女子,追求者数不胜数。

陈碧莲自幼酷爱读书,语言天赋尤其出众。那个年代,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女性本来就非常罕见,陈碧莲更厉害,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说起来几乎没有违和感,加上她出众的形象气质,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有名的才女。

陈碧莲的第一任丈夫是郑洞国。认识郑洞国的时候,陈碧莲只有17岁,涉世未深的她自带一种天真无邪的气质,看到郑洞国盯着自己看一下子羞红了脸,让郑洞国非常动心。

郑洞国比陈碧莲大了13岁,他与陈碧莲相识,其实源于一次巧合。

郑洞国有一位好友,他的太太正好是陈碧莲的表姐。最初,郑洞国并不知道这层关系,直到有一次他去南京探望自己这位生病的好友,恰好碰到了陈碧莲。

尽管年龄悬殊多达13岁,郑洞国还是禁不住对陈碧莲发起了追求。

30岁的郑洞国,当时正是事业有成、意气风发之际。出生贫寒的郑洞国,从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时,年仅18岁的郑洞国亲自走上街头,和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军一起为革命救亡运动摇旗呐喊,号召大家抵制外来入侵者。

从那时起,郑洞国就似乎注定要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4年,郑洞国考入黄埔军校读书,那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恰好是周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洞国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1933年,郑洞国奔赴东北战线,在严寒之中不顾敌众我寡的巨大劣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展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郑洞国与陈碧莲的这次相识,就发生在他奔赴抗日前线之前。

年龄相差那么多,郑洞国敢追求陈碧莲,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虽然参军没几年,但郑洞国已经是蒋介石麾下17军2师4旅的旅长,虽然官职不算高,但地位是实打实的,可谓是军中的希望之星。

收入方面,郑洞国也是相当可观,虽然工资收入基数不高,但是作为旅长,郑洞国还有一笔数额不小的“特支费”,两者结合在一起,郑洞国一个月大概能有一万大洋以上的收入。

二、战时相濡以沫

陈碧莲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嫁男人首要的标准就是经济条件要足够好,一般的男人还真养不起她,当时的郑洞国在经济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两人开始频繁约会,除了喝茶聊天之外,有时候还会步入舞池,相拥着翩翩起舞。

度过这段蜜月期后,郑洞国与陈碧莲很快结婚,他俩的结合,也被视为“郎才女貌”结缘的佳话。

感情最好的时候,陈碧莲其实也是郑洞国的贤内助。婚后不久,郑洞国便投入到激烈的战争中,从台儿庄战役到昆仑关会战,几乎每一次重大战役都少不了郑洞国的身影,陈碧莲

一方面为郑洞国为国建功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饱尝了离别相思之苦。慢慢地,她也开始不时去军队看望郑洞国,他们的感情看上去是那么地令人羡慕。

1939年,郑洞国被派到云南与日军交战,陈碧莲作为家属随同征战,在一线,她慷慨地拿出自己的积蓄救济战士和家属,让郑洞国在军中威信大增。

1943年-1945年,郑洞国又被派到印度战场打仗。这次甚至要跨国征战,陈碧莲自然是依依不舍。陈碧莲不远万里追随他来到前线,整整两年的时间,陈碧莲无怨无悔地陪伴在郑洞国身边。

看到妻子千里迢迢来到艰苦的作战前线,郑洞国万般感动,他特别感激眼前这位与自己相守的女子,也对自己和陈碧莲相遇感到无比幸福。

从印度回国后,郑洞国被任命为国民党京沪卫戍副司令,授予中将军衔,他们一家人也来到了上海。陈碧莲满心欢喜,她觉得吃苦的日子终于结束,他们夫妻两人还接收了一个养女,陈碧莲觉得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要来了。

然而,和平的日子没能维持太久,战火再度爆发,1948年,被派驻到东北的郑洞国被围困在长春。得到消息后的陈碧莲给他写信,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做无畏的抗争。

到了9月中旬,辽沈战役爆发,蒋介石屡次命令郑洞国必须突围,然而这对已经兵乏马困的国民党军队来说谈何容易。在蒋介石的再三催促下,直到曾泽生率领的60军起义当晚,郑洞国依然在伏案制定突围方案。

“必须战斗到底!”尽管知道形势不妙,但郑洞国还是依然决定死守;部下一再劝他认清形势,但郑洞国又挂念上司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迟迟拿不定主意。

正当郑洞国左右为难之际,他的下属已经先行向解放军投诚,随后挟持郑洞国出城,长春正式解放。

这时候,远在上海的陈碧莲,一直牵挂着丈夫的一举一动。听到长春解放的消息,陈碧莲也松了一口气。

三、决绝的离婚协议书

解放后,郑洞国和陈碧莲一起被安排去哈尔滨生活。冰天雪地的哈尔滨,让习惯了南方温热潮湿气候的陈碧莲极不适应。1952年,郑洞国接到北京发来的通知,邀请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搬到北京生活。

如果郑洞国成为全国政协常委,从级别上来讲,郑洞国属于正部级,而陈碧莲也将成为“正部级太太”。

不过,郑洞国和陈碧莲之间的感情也是从这时起产生了隔阂。陈碧莲早已厌倦了在北方的生活,她不想再次经历旅途劳顿,陪着郑洞国到北京生活。

1952年,郑洞国几乎一整年都留在北京,他的妻子陈碧莲则继续在上海定居,显然,两人的婚姻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北京的这一年,郑洞国将自己生活费之外的工资悉数寄回上海,而没有郑洞国在身边的那段日子,陈碧莲则通常和母亲住在一起。后来,郑洞国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手头上的工作日渐增多,工资则是245元。

金钱与物质,实际上是两人婚姻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从职位上讲,郑洞国确实是上升了,但是少了在国民党军队做军官的那一笔“特支费”,郑洞国忽然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满足陈碧莲的生活开销了,这点也让陈碧莲非常不满意。

不仅仅是在物质和金钱层面,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郑洞国和陈碧莲之间也产生了莫大的分歧:郑洞国被建设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所打动,他打算接受周总理的邀请扎根北京,满怀激情地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但陈碧莲却更加眷恋南方,她宁可继续享受那种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每次“谈判”都是不欢而散。

闲暇之际,陈碧莲常常和母亲谈起自己和郑洞国之间的事情。母亲并没有站在陈碧莲这一边,她也意识到,让陈碧莲无法与郑洞国延续婚姻的主要原因是——陈碧莲根本不愿意放弃她习惯的生活。

对此,陈碧莲的母亲也试图说服陈碧莲:“现在形势变了,不要再对以前的那种生活方式念念不忘”,她认为郑洞国为了祖国建设选择自己的前途没有错,需要改变的是陈碧莲——她应当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陈碧莲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她没有半点让步的想法。

1952年底,陈碧莲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和郑洞国正式离婚。这次离婚,本来就是陈碧莲主动提出,据说在离婚前不久,陈碧莲不顾父母反对,曾经寄给过郑洞国一封手写信,可能正是这封信,让原本依然打算和陈碧莲再续前缘的郑洞国彻底死心。

这封信中究竟写了什么,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但信中的确有一封陈碧莲已经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而且据说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也是陈碧莲早已对郑洞国没有了一点眷恋之情。

接到信件的那一晚,郑洞国万念俱灰,在夜色中潸然泪下。他没想到,和自己相濡以沫20多年的发妻,这位一起经历过战争年代依然不离不弃的陈碧莲,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如此决绝地选择与自己劳燕分飞。

冷静了几天后,郑洞国终于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妻子态度如此坚决,自己也没必要过分眷恋了。

从郑洞国对外界的表态来看,我们几乎可以再次确认两人的离婚原因:“以她的生活开销,我在北京一个月的工资大概还满足不了她十天的花费。”毫无疑问,金钱和物质因素仍然是这段婚姻宣告结束的主要原因。

离婚后,郑洞国和陈碧莲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郑洞国于1955年与另一位知书达礼的江南女子顾贤娟结婚,而陈碧莲则很快如愿嫁给了另一位上海富商。

从离婚到再婚间隔如此短暂,人们不禁怀疑,所谓“北方天气太冷”的离婚原因是不是一个借口?不过,和之前与郑洞国的那段婚姻一样,陈碧莲的第二段婚姻仍然没有任何子女。

四、复合?不可能

让陈碧莲没想到的是,她的第二段婚姻根本没有想象中美好。

她安逸的生活在60年代被彻底打破,他的这位资本家老公因为非法收入问题被捕,出狱后,两人的收入状况显著下降,陈碧莲再也无法和他一起过上那种富足的生活,而远在北京的郑洞国却在事业上蒸蒸日上。

1954年,郑洞国和陈碧莲离婚的第二年,郑洞国便在人大会议上被提议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中南海,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席间,郑洞国倾听了毛主席对于未来的规划,毛主席表态:郑洞国依然年轻,未来可以在祖国的建设方面大有发展。

郑洞国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自己的亲切关怀——不但继续给予了自己在工作上发展的机会,还对自己的个人生活非常关怀。

第二年,经过他人介绍,郑洞国认识了当时只有35岁的顾贤娟并与其结婚,两年后,顾贤娟诞下了一个女儿,两人给孩子取名“宝玉”,寓意对孩子的疼爱与珍视。

远在上海的陈碧莲,在第二任丈夫入狱后就过上了拮据的日子,多亏弟弟救济,陈碧莲才得以勉强维持生活。

1972年, 顾贤娟离世,得到消息的陈碧莲,马上收拾行李来到北京,要与郑洞国见面。

得知陈碧莲要来看望自己的消息,郑洞国感到很震惊。看着曾经与自己一同相伴的发妻,郑洞国禁不住泪如雨下,而陈碧莲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两人百感交集,诉说着彼此的哀愁。

陈碧莲这次不远万里只身来找郑洞国,是为了谋求与郑洞国复合。然而,在郑洞国看来感动归感动,复合又是另一回事。

面对陈碧莲复合的请求,郑洞国却坚决拒绝——对于深爱的女人,在自己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离自己而去,郑洞国依然无法释怀,他无法忘记陈碧莲在那封要求离婚的信中决绝而冷漠的语气。

2002年,郑洞国的孙子郑建邦来到上海,探望陈碧莲。时光的洗礼,让陈碧莲百感交集,这一刻,她终于说出了自己多年来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郑洞国相伴的那段岁月;而我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选择和郑洞国离婚。”

岁月,呼啸而过。错过了那班火车,又如何看到沿途的风景?这段传奇的婚姻,被时代镌刻上了浓重的烙印,老照片,旧皮箱,缓缓走过外滩的陈碧莲,在那个年代里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她很聪明,但也的确选择了一条让自己悔恨不已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黄埔军校   上海   特支费   全国政协   丈夫   年代   长春   奇葩   资本家   蒋介石   北京   部级   母亲   感情   婚姻   收入   日子   消息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