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国关掉GPS,全球导弹将会变成“瞎子”,只有2国是例外

前言:GP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毕竟掌握在美国手中,一旦被关闭,将给世界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导航系统对现代军事意义重大,一旦GPS关闭,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导弹都将瞬间变成“无头苍蝇”。

这将引发全球军事力量重大重组,北约联盟的军事优势或将一夜间消失,但是有两个国家却可以解决这种困境,有我们国家吗?

导航系统背后的棋局

当前,全球拥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及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精准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各国开始意识到掌握卫星导航系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当时,美国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1971年,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导航卫星发展计划”,随后正式批准了“NAVSTAR全球定位系统”项目,目的就是要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卫星导航系统。

1978年,美国成功发射首批NAVSTAR导航卫星,至1985年已形成拥有11颗卫星的初步导航系统网络。

1994年,NAVSTAR-GPS正式形成全球导航定位能力,随后,美国还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新一代的卫星加入网络,GPS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对美国来说,GPS系统除了为本国军队提供精确导航和制导能力,也成为维护其在全球范围内军事技术优势的重要基石。

通过向外销售大量依赖GPS的高端武器装备,美国将这个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其他国家的战略控制力。

一旦停止GPS信号输出或降低精度,那些使用美制武器的国家军队就会立刻陷入混乱和被动,比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斗争中,美方就关闭了GPS,导致伊拉克的雷达等军事系统全部瘫痪,成为了“瞎子”。

这些事件无疑加速了中国决心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进程,事实上,在1994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项目正式立项,2000年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至今已完成全球组网。

与此同时,欧洲也不甘落后,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自己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经过近30年的建设,欧洲伽利略系统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驾齐驱。

未来几年,伽利略系统有望扩充至30颗以上卫星,为欧洲实现导航自主提供坚实基础,可以说,自主研发和部署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上升到关键国家安全的高度,成为各强国必争之地。

这不仅是科技实力的较量,也是战略地位的博弈,谁控制了导航系统,谁就掌握了制导武器的制胜法宝,拥有了在战争中占据优势的潜力,因此,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导航之争”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中国自主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当全球开始依赖美国的GPS导航系统时,中国的科学家们如孙家栋就意识到不能永远依赖别国的技术,中国必须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

1994年,中国启动了北斗导航系统计划,但初始阶段困难重重,中国当时没有卫星导航的核心技术,如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自主定轨等

也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测试、运行基础设施和人才,航天发射能力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多颗卫星,我国只能从瑞士等国高价引进部分核心技术设备。

在这艰难时期,中国遭遇外部美国的压力,1993年,美国就曾切断中国货轮的GPS信号,导致其漂流33天,2002年,欧盟排斥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这些挫折迫使中国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2000年,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007年北斗二号提供区域服务,但面对GPS和即将出现的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需要进一步发展,关键是如何使北斗从“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品牌”,这是艰巨的任务。

经过近30年不懈努力,2018年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实现全球覆盖,北斗采用与GPS不同的中高轨道、独特信号结构和频段,具有抗干扰能力,还可提供短消息服务,这更符合中国国情和需求。

在军事上,高精度的北斗信号让导弹、战机、舰艇实现精确制导与导航,大幅提升作战能力,这标志中国结束在导航技术上的外部依赖。

中国研制的东风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等借助北斗实现超精确打击,歼20战机的空投导弹也可全球制导。

在研发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如自主研制成功氢原子钟,大幅提高了卫星定位精度。

北斗二号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可接收灾区求救信息,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拯救无数生命,面对外部阻挠,中国采用空中卫星链技术确保信号传输稳定性。

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成功研制,是中国科学家几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打开了中国航天事业新的篇章。

它证明中国有能力自主掌握复杂的高科技体系,为更多领域的自主创新奠定基础,中国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立自强,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北斗导航的丰富应用及发展前景

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在公路上,北斗用于对客运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监控,有助于提高道路运输的安全性。

在养护管理方面,北斗系统可用于公路桥梁、路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形变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在铁路系统中,北斗为高铁的定位、测速和铁路设备的精准授时提供支撑,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与准点。

此外,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与现有的应急通信系统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铁路的救援与应急指挥。

在海运领域,北斗广泛用于各类船舶的监控和管理,其全天候的定位功能可使水上运输更高效安全。

北斗系统还可用于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海洋工程的施工与监测,在民航方面,北斗可为飞机的监视定位和未来的无人机导航提供服务,其应用前景广阔。

除交通运输外,北斗系统还深入应用于电力、农业、气象等多个领域,如在电力系统中,北斗可为电力设备提供精准的时间同步和频率授时服务,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北斗可用于测绘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实现精准化农业管理,北斗可为气象部门的风速风向监测提供支撑,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

现如今,还出现了如“北斗+5G”“北斗+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模式,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些创新应用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国际合作方面,已有100多个国家使用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北斗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望未来,随着系统性能不断提升,使用北斗的国家数量还将大幅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也必将进一步扩大。

可以看到,北斗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

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持续创新与开放合作,北斗必将大放异彩,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自主导航系统北斗,能否超越美国GPS?

GPS作为全球第一大卫星导航系统,其覆盖范围和精度在全球无出其右,但自主研发北斗系统的中国,是否能在这一领域追赶或超越美国呢?

回顾北斗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空间技术的长足进步,早在1994年,中国就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先后完成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尤其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能力。

在各项核心技术上,北斗也不断取得突破,比如无缝衔接技术,可以让铷钟与氢钟无感切换,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相控阵天线技术实现卫星之间高速通信,国产芯片的使用也减少了外部依赖,这些技术突破使北斗的性能不断提升。

目前,北斗在中国境内的定位精度可达1米,部分区域甚至优于GPS 10米精度,它还拥有双向通信等独特功能,如短报文通信、救援定位等,展现出与GPS不同的应用优势,已有超过120个国家使用北斗相关产品。

但是,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化系统,北斗还需繁星似的大规模补充卫星数量,才能实现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覆盖,一些关键技术也需要时间验证,未来还需加大科研投入和产业化进程。

尽管北斗与GPS间还存在差距,但北斗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化水平已让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它预示着中国有望在卫星导航领域打破美国的长期垄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航天实力。

未来,北斗还将通过“走出去”战略,向亚非拉等地区输出卫星导航技术,助力这些国家建立自主的导航系统,我国也将继续加大北斗的投入力度,以期它早日成为与GPS并驾齐驱的全球化导航系统。

所以开头的提问中,一旦美国关掉GPS,全球导弹将会变成“瞎子”,而只有两国能避免美国的正是我国和俄罗斯。

笔者认为

北斗系统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科技实力和战略眼光,也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胸怀。

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不能陷入自满和盲目乐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强国复兴的长征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美国   伽利略   导弹   全球   瞎子   北斗   中国   精度   导航系统   信号   自主   领域   我国   国家   系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