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儿子:名字取自唐诗,高中毕业赴美留学,如今越来越像父亲

#娱评大赏#

“垂綏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995年,罗京的儿子呱呱坠地,在为儿子取名的时候,他想到了这首唐诗。

34岁的他喜为人父,为儿子取名“疏桐”。

这个名字透露着他对儿子寄予厚望,他希望儿子能像梧桐的枝干那样挺拔高远,长大后成为一个品格高洁的人。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看到儿子长大成人,就被癌症夺走了生命,终年48岁。

他撒手人寰时,留下14岁的儿子与妻子相依为命。

在刘继红的栽培之下,儿子在高中毕业后赴美留学。

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疏桐与父亲越来越像,让人忍不住回忆起昔日“国脸”的音容笑貌和才华横溢。

1961年,他出生在北京朝阳区一户普通人家。

从小受地域文化影响颇深的他,对文学类十分着迷。

1971年,他凭借着优秀的成绩,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于播音专业。

1983年,大学毕业之时,由于他个人能力出类拔萃,直接被中央电视台录用。

三个月的实习期一过,他就直接被台里安排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播。

那时他才22岁,业务功底十分深厚。

当时,赵忠祥、倪萍等台里的实力深厚的老前辈,对他的业务水平是高度认可和赞扬。

赵忠祥老师夸他口齿清晰,声音浑厚极具穿透力。

倪萍老师夸他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很强,专业功底扎实。

他专业的报道水平,形成了他独特的报道风格。

人们对他最熟悉的工作是在《新闻联播》这档节目,实际上央视中还有许多节目的旁白或者演讲都是他在担任。

一些关于人文的演讲,他擅长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清楚,方便让老百姓听得懂。

报道中充满了真诚与温暖,这是他赢得老百姓的好感的一个因素。

比如,有一次在报道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却没有获得很好的回报时。

他说,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可它对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意义,它蕴藏着我们对生活所需要的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价值。

一些关于科学的报道,他报道的语言结构严谨,但又不失幽默。

他擅长于用生动形象的比拟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比如,他对于人工智能的描述是,科技就如同人类的一双手,能够让人类创造出许多奇迹,但也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当人工智能融入我们的生活,很可能让我们稍不注意便成为钢铁般的机械,没有了灵魂,只剩下冰冷的数字。

他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饱受赞扬,他也同样看见同事们的优秀和做出真诚地赞扬。

比如有一次在央视的晚会上,他的一番夸奖让康辉热泪盈眶。

他说,康辉被誉为“央视一哥”,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和敬业获得大家的喜欢。

康辉就如一棵扎根在新闻一线的参天大树,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为观众传递着真相与温暖。

罗京的风采和魅力,让观众深深体验到语言的力量。

他工作能力的卓越,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华,也启示了我们每个人的潜能。

他的优秀,是来自于长时间专注地学习和积累。

工作上的投入,让他没时间关注和发展个人感情。

为此,他的父母和恩师都为他感到着急。

他的恩师是李钢教授,在大学时期对他十分赏识且照顾有加,事业有成的他经常登门探望恩师和师母。

1985年某天,他登门探访恩师,偶遇了同样在老师家里请教学习的刘继红。

相遇之时,刘继红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的学生,对于他这位“国脸”可是十分仰慕。

两人虽然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但他比刘继红大了5岁,两个人完美地在大学校园错过了。

那次见面之后,刘继红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且这种好感还被师母察觉到了。

恩师和师母有意撮合两名优秀的学生,经常将二人同时约到家里。

后来,师母还索性让他成为刘继红在学习上的指导对象,等于直接给他们只要了私底下约见的机会。

刘继红对他从原来的仰慕变成了爱慕,他也对刘继红产生了感情。

1988年,两人结束了将近四年的恋爱长跑,携手走入婚姻。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两人过着二人世界的同事,也各种为事业奋斗。

不得不提的是,刘继红也十分优秀,大学毕业后也进入央视工作。

或许正是有央视工作的经历,才让她更好地理解丈夫有时候废寝忘食甚至没有私人时间的工作压力。

1995年,两人迎来儿子时,他已经34岁。

他为儿子取名“疏桐”,对儿子寄予厚望。

他将儿子名字出自于唐诗和寓意告诉妻子,获得妻子的认可。

儿子的到来,让他们体验到为人父母的快乐。

可同时也给两人带来了难题,孩子交给谁照顾更合适。

因为两人都有工作,所以首先想到的是双方的父母。

但转念一想,双方父母都年事已高,很难胜任照顾孩子的重任,也不该让父母太过操劳。

夫妻商量之后,一致决定请一个保姆来帮忙。

可孩子的在成长路上的难题,远比他们想象中要多。

疏桐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烧,高烧一直不退,最后住院治疗之后才恢复。

那一次经历,让刘继红深刻地体会到,幼小的孩子应该由父母亲自照顾会更好一些。

罗京对妻子的想法并不意外,他自己也有这种体会。

可如果由父母亲自照顾的话,意味着夫妻中必须有一方放弃当下所拥有的事业。

于是,他只能提议继续请保姆试试。

她拒绝了丈夫的提议,表示自己要辞职回家照顾孩子。

他对妻子的决定十分惊讶,没想到妻子竟然会为了照顾孩子而搁置自己喜欢的事业。

而且,按照两人在当时都收入情况,无疑是刘继红高于罗京。

看着他还想继续作出反应,妻子对他说,有些工作的意义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你是全国瞩目的“国脸”,是祖国的窗口和名片,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

他十分感激妻子为了家庭和孩子所作出的牺牲,更加感激妻子对自己工作那么高度重视。

实话实说,一个品学兼优且有着雄心壮志的职场女性,在最开始成为全职太太的那段时间,心里的落差很大。

她不愿意参加同事们的聚会邀约,也鲜少谈及工作上的事。

一开始,他每天小心翼翼地对妻子察言观色,怕说到一些关于工作的事刺激到妻子的情绪。

后来,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妻子走出这种情绪。

他采取的行动是在妻子面前示弱,向妻子倾诉工作上的一些难题,想获得妻子的提点。

因为他的工作压力,确实很大。

1996年以后,《新闻联播》由原来的录播改为了直播,这对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和临时应变能力而言,皆是严峻的挑战。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就连已经在这个节目工作多年的他而言,也如同走钢丝一般。

即便如此,他依旧保持着认真严谨、沉着稳重的工作态度,保持着“零失误”的工作成果。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去世的讣告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宣读。

四千多字的讣告,全程历时17分钟,他没有一个错别字,没有一处需要停顿或者重读。

他用深厚的播音功底和对小平同志的尊敬,让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对小平同志的敬爱当中。

他的工作能力,总是让他的搭档们惊叹不已,搭档李瑞英甚至说出“他是神奇的人”这句话。

工作成果十分卓越,并不代表工作对他没有挑战和难度。

只不过他所遇到的困难,只有他自己的妻子最了解。

主动向妻子示弱的行动,不只能有效地缓解了妻子的情绪,还让她看到了妻子的专业能力很强。

他发现与妻子交流一些问题之后,要么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就算一时无法解决,也能从妻子那里得到更加新颖的角度。

夜里孩子睡着之后,妻子泡上一杯滋润喉咙的茶给他,两个人便在暖暖的灯光下聊一聊天,聊工作、聊新闻、聊各种社会现象。

这个习惯,不知不觉保留了十多年。

2008年8月31日晚,在《新闻联播》播送完成之后,下了直播室的罗京径直走进了台领导办公室。

他对领导说,我完成任务了!

同时,递上了自己从业26年的第一张请假条。

领导十分伤心却又不敢流露,说了一句等他回来。

2008年奥运会前夕,他作为第140棒火炬手,传递了火炬。

那时候,还鲜少有人知道他已经罹患淋巴癌,正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

为了不影响奥运圣火的传递,他一直对外隐瞒自己的病情。

2009年春节,一家三口在医院过年。

2019年5月29日,这一天是他48岁生日。

台里的领导和同事到医院为他庆生,看着围绕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他十分开心,强打着精神和大家说说话。

2019年6月5日,他因癌症去世,终年48岁。

治疗癌症大概一年时间仍无力回天,撒手人寰之时,深爱的妻子和才14岁的儿子成为他最大的牵挂。

面对丈夫去世的事实,刘继红悲痛欲绝。

那时候,支撑着她没有垮掉的是丈夫临终前对她说的那句话:你和儿子要好好生活!

她知道丈夫的牵挂与不舍,也知道年少丧父的儿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更需要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忍着对丈夫的思念,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

后来,她在采访中表示,儿子高中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这是尊重孩子对专业的选择。

2015年,刘继红在接受北京卫视《档案》节目的采访时,谈到自己和儿子的现状时,她表示儿子越长大越像他的父亲,不管是长相还是性格都与罗京颇为相似。

看着当年的少年郎越来越像他的父亲,总是会让人忍不住想起罗京。

他在央视留下的,是26年口播零失误的奇迹。

如今已经是他去世的14年之后,回顾他去世的那一年,“年度新闻特别奖”颁给了他,在给他的颁奖词中写道:26多年,3000多次主持,没有一次出错!他不仅是“台标”,也是“国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儿子   师母   恩师   新闻联播   唐诗   功底   央视   妻子   丈夫   父亲   父母   名字   节目   能力   优秀   孩子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