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安人民痛恨“早就该炸掉”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前言

三门峡大坝,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自从建成以来就备受争议。

有人说:“如果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力发电工程的话,那三门峡大坝就是最为失败的水利工程。”

尤其是西安人民更是怒斥:三门峡大坝早就该炸掉。

三门峡大坝修建于新中国时期,耗费了全国40亿巨资,那为什么会引起广大西安人民的痛恨?其究竟是壮举还是败笔?

修建大坝的初衷

根据记载,修建三门峡大坝之前,黄河由于没有有效的水利工程调控,经常发生严重的水患,黄河下游洪水导致数百万公顷的土地被淹没,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亡。

三门峡大坝修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对河南、山西造成的重大影响。

按照当时的设计方案,三门峡大坝不仅要起到防洪作用,还要为下游发挥灌溉以及发电等作用,1957年,三门峡大坝正式开始建设。

但是,初期由于对三门峡大坝设计了解的不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持设计工作的苏联专家伯克夫没有考虑到上游泥沙问题,所以在设计方案中,并没有建设拥有排沙功能的排沙洞。

但是得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当时情况下,支持他的人寥寥无几,最终三门峡大坝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案建成。

危害与好处

虽然刚建成的时候,三门峡大坝确实解决了洪涝灾害的问题,河南、山东两省的粮食产量比往年增加了2000多万吨,创下了历史新高。

当时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三门峡大坝无疑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它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财产。

但是上游却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无法排出的泥沙在渭河河道堆积,仅仅两年,渭河河床便提升了4.5米。

渭河出现泥沙淤积,导致渭河河床不断升高,蓄水能力大大下降,每当渭河流域出现大面积降雨便会形成洪水,对两岸人民造成危害。

到1964年,三门峡大坝的泥沙淤积到了潼关峡谷,政府派专人测量的时候才发现,泥沙的淤积已经达到了50亿吨,这样大量的泥沙直接威胁到了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城市西安。

与此同时,大量泥沙的淤积也使得地下水无法排出,导致关中平原出现大面积的盐碱化和沼泽化问题,广袤的农田变成了盐碱地,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水利部门只能采取了应急措施,即开启水闸进行泄沙排沙,但是这种被动应对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问题,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情况依然在恶化。

看到现在这个情况,当时提出异议的黄万里也表示当时就提醒过,但是没有人当一回事,众多水利专家一时之间也羞愧不已。

此时的毛主席知道以后,便提出实在不行就将其炸掉,这也提醒了大坝负责人,于是在1966年和1968年,工人使用大量炸药,在大坝底部炸出了“两洞四管”用来排泄泥沙,这个举措也使三门峡大坝的泄洪能力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暂缓了泥沙淤积的压力。

1969年,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国家又对三门峡大坝进行了第二次改建,这次又耗费了8000万资金,在大坝底部炸出了8个巨大的排沙洞。

这次改建大幅度提升了排沙能力,使潼关以下的泥沙问题出现了明显改善,但是尽管如此,也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大量泥沙堵塞在水库之中,严重威胁到了陕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根据陕西省水利部门公布的数据,自三门峡大坝建成以来,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增加了50%,从1965年到2008年,渭河流域一共发生了137起洪涝灾害。

2003年8月至10月,陕西省连降暴雨,造成了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这场灾害使陕西全省有1080万亩农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成灾人口 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2.9亿元。

仅仅这一次的洪灾就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重创,可以说三门峡大坝自建成以来就对陕西及附近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西安人民对三门峡大坝怨气很重。

今年,三门峡大坝再次受到了全国的关注,三门峡大坝下游发生大型人员溺水事件,造成了十人溺水,其中两人抢救无效死亡。

一提起三门峡大坝,陕西人民就怨气冲天,更是直言:早就该炸掉了。

“壮举”还是“败笔”?

时至今日,三门峡水坝的问题依旧没能彻底解决,对于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也产生了对抗。

从不同角度来看,三门峡大坝解决了黄河下游洪水泛滥的局面,极大控制了河南和山西的来水量和泥沙量,使得两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但是对于陕西人民来说,三门峡大坝使得渭河洪水泛滥,泥沙堆积,使渭河成为了“地上悬河”,直接威胁了陕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显然,三门峡大坝在治理下游水患方面是成功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上游地区洪水泛滥的负面效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水利规划还存在局限,没有考虑到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三门峡大坝的修建本意是好的,我们不能否认三门峡大坝确实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总结而言,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与改建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它既是一项壮举,成功解决了下游的水患问题,也是一次败笔,导致了上游的水患问题。

这种复杂性和两极分化的评价不应简单地归咎于决策失误,而应理解异化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

结语

中国的水利工程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我们不能否认三门峡大坝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视其问题带来的教训。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确保水利工程更好地造福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败笔   西安   壮举   大坝   渭河   潼关   洪涝灾害   水患   黄河   泥沙   陕西   水利工程   流域   洪水   下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