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无边-佛图澄

佛图澄(232—348),以神异著称的西域来华僧人。俗姓帛。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前秦皇帝苻坚手下大将石勒屯兵葛陂(今河南新蔡北),以杀逞威,僧徒遇害者甚众。佛图澄大发悲悯,策杖至石勒军门,以神异令其信服。从此石勒每遇军旅之事,必先咨询而后行。佛图澄劝石勒多行德政,少事杀戮,因而即将被杀幸而得救者十有八九。石勒称帝后,奉澄尤笃。石勒死后,其子弘继位,不久,被石虎所杀。石虎自称“天王”后,奉澄更甚。

佛图澄博学多闻,道德高尚,从其受学者经常达数百人,先后门人数以万计。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佛图澄是第一个使国家统治者把佛教纳入国家统治之下,借助国家力量发展佛教事业的有功之僧。在后赵弘法期间,佛图澄所到州郡,皆立佛寺,共800余所。

赵建武十四年(348年),佛图澄卒于邺宫寺,终年117岁。


石虎迁都邺城后,佛图澄住进邺宫寺。一日,他派弟子法常去北边襄国办事法常走到梁塞城下,遇见法佐。法佐刚从襄国回来,师兄弟多日不见,分外亲热。当晚宿于一处,畅谈通宵。

法佐问:“多日不见师父,他老人家近日可好?”

“好,”法常道,“当然好!师父神迹,如今更名传遐迩,妇孺皆知。你在襄国;可曾听说师父‘兴云灭火’之事么?”

法佐道:“什么叫‘兴云灭火?’”

法常道:“前不久,师父与皇上共坐中堂,说话间,师父忽道不好,说幽州有火灾。皇上问‘要不要紧’,师父道‘不妨’,命人取酒来。师父以酒洒地,过了一会,开颜笑道‘火已灭矣’。皇上派人去幽州打探,回来报告,当时幽州先是四门突然起火,随即又有黑云从南面而来,停于空中,顿时大雨倾盆,浇灭烈焰。雨过之后,街上一片酒气。朝廷上下,都道师父真是神人,这就叫‘兴云灭火’。”

法佐哈哈一笑,道:“兴云灭火?只怕里头会不会有些儿文章。想当年,先皇在襄国城西北,使师父敕龙,取水降雨,以救大旱。当地曾有过一口泉眼,已干枯多年。师父说,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若以咒语告之,水必可得。于是师父选了一个日子,在枯泉之畔,坐于绳床,烧燃安息香,念咒语百遍,直至三日之后,果然水渐流出,又有一条小龙随流而出,浮于水面。在场众人惊而争相上前想看个究竟。师父大喝,说此龙有毒,人勿靠近,靠近必死。于是,师父自己走近前去,只见水流渐大,而龙已不见。此事当时也是轰动朝野。但是,后来也有另一种说法。”

法常道:“什么说法?”

法佐道:“说那三日之中,是师父暗中布置人工,凿通了水源。又说,那条小龙乃是师父用布帛所制,不让众人靠近观看,谎称有毒,乃是怕人看出破绽。”

法常的脸色顿时一沉,道:“法佐!这是什么话?”

法佐立刻想到,法常是日常随侍师父之侧、为师父最亲信之人。他自知失言,赶忙起身央告道:“师兄,你我兄弟戏言,可万万不能说与师父知道啊!”

法常道:“师弟,我等做弟子的人,当思师恩如海,春晖难报,惟倾心服侍才是!你这等不敬的言语,以后休再提!”

法佐唯唯连声,答应不迭。

一夜无话。天明上路,法佐看着法常上车走得远了,方才放心。回到邺城,即去邺宫寺谒见师父。

佛图澄一见法佐来到,不等法佐开口,劈头就说:“法佐,昨夜议论师父,说得好痛快啊!”

法佐惊得魂飞魄散,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佛图澄又道:“先人有言,幽独者,敬慎之本,越是自己独处之时,越应该恭敬谨慎啊!这是要紧的为人之道,可不能随意放纵自己!”

法佐伏身叩首。

佛图澄见他真心悔过,便不再计较,以后待他也一如往常。

这样,法佐既感激师恩,也更被师父所震慑。

此事传开之后,国中百姓见大和尚洞察一切,敬畏至极。再加上法佐等人的渲染,人们只要知道佛图澄在哪个地方,对这个方向吐唾沫擤鼻涕都不敢。大家都互相转告,做人不能起坏心,一起坏心,天知道,大和尚也知道。

由于佛图澄的影响,出家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以此来逃避苦役残杀,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

佛图澄在各州郡主持建造的寺院竟达893所,兴隆之状,可谓空前。这样又带来了问题。

各地建造寺院则竞尚高广华丽,费财竭产;老百姓大量出家则劳动力锐减,捐税收不上来。加上出家的沙门之中,又难免良莠间杂,常有各种秽闻污事传出。对此,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石虎特为此下诏,要臣下讨论如何看待此事。

中书著作郎王度等人,以儒家正统理论为根据,上书奏道:“因为‘佛’是外国之神,华夏之人不应奉为神明,所以应该禁止佛教信仰流行。”

然而这些书生没有想到,石虎以至石勒,本来就是被称为“羯胡”的少数民族出身,现在做了华夏君王,已经不符合以往那种正统观念,正需要在儒家传统理论之外,为自己做皇帝寻找理论依据。

何况佛图澄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巨大的号召力,对于巩固政权统治,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于是,石虎下诏,对王度等人的看法予以坚决驳斥,明确表示,自己是生于边壤之人,现在入主华夏,正应信奉少数民族的“戎神”,不必拘泥前人的见解。并明文规定,赵国一切人民,皆可信仰佛教,自由出家。

这样,在中国历史上,佛图澄第一个使最高统治者把佛教纳入国家保护之下,佛教事业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得以发展起来。

从此,佛教从民间流传的宗教信仰一跃成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这一来自异域的宗教,正式开始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血肉交融。

在对佛图澄的重视和倚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下诏颁告天下:“和尚是国之大宝。但既身为和尚,不能加其高官厚禄,如此,怎么向天下表彰其高风亮德?从今之后,请和尚穿绫锦、乘雕辇,和尚上朝之时,常侍以下官员,都要为其推辇而行;和尚下车之时,太子诸公,都要两旁搀扶。”并特别规定,每逢朝会,当佛图澄到时,掌朝仪的官员要高唱一声:“大和尚到—”所有文武官员,就须起立致敬,以显示大和尚的尊严。

石虎还命司空李农负责早晚问候,又命太子诸公每五日探望大和尚一次,既表示敬意,亦可面聆教诲。

尽管受到如此尊崇,佛图澄对自己从无丝毫放纵,而是一如既往地严守戒律,每日中午之后,不再进食,也从不饮酒。其人格道德亦足以风范当世。

这日,佛图澄与几个弟子同坐说话。

弟子中,当时已经脱颖而出、后来颇有声望的释道安说:“当今天下,郡国分崩,民遭涂炭,师父出而泽润苍生,真是功德无量,若无师父,则天下更不知将如何!”

佛图澄道:“石氏凶强,虐害非道,如今盛我为国之大宝,只怕也不会长久了。”

道安不解地问:“师父何出此言?

佛图澄道:“北方鲜卑族慕容氏日益强盛,石氏荒淫无度,难免内乱,不久当被慕容氏所灭。咋日,我以隐语告石虎,只道昼寝而梦,见群羊负鱼,从东北而来,似乎不祥,暗示鲜卑将占有中原,而石虎始终不悟。”

道安等品味着师父之言,默默不语。

佛图澄道:“佛经云:‘若要建立正法,则应亲近国王。’此中大有深意也!我以道术,令二石稽首,使胡人皈依,让百姓蒙益,从而佛法得一时之盛。但是,要使佛法真正深入人心,传之久远,还须靠玄学义理。尔等日后勿得负我,好自为之!”

道安等齐道:“弟子谨遵师父之命!”道安虽不会任何神通法术,但后来做了前秦苻坚的最高政治顾问,一生致力于佛教哲学义理传播,并培养出了慧远等大有作为的人才,使自己成为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终于没有辜负师父佛图澄的期望。此是后话。

东晋永和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佛图澄在邺宫寺中圆寂,终年117岁。

第二年,石虎死。

石虎死后,石氏子孙互相残杀。次年,后赵亡。


OK,我是寒夏屏,中日擂台赛热的那一波棋迷。

#佛教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儒家   后赵   前秦   神异   佛教   义理   鲜卑   幽州   华夏   佛法   皇上   师父   弟子   和尚   国家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