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两次组建先遣兵团;知情人说:对淮海、渡江战役意义非凡

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曾经先后两次派出先遣兵团,协助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四野两次派出的先遣兵团,在战役中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野南下先遣兵团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战斗最惨烈的莫过于塔山阻击战。

自从10月10日开始,东北野战军所部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以及热河独立第四师,独立第六师,在塔山一线,阻击蒋军增援锦州的“西进兵团”。

双方血战6个昼夜,“西进兵团”伤亡惨重,却未能前进一步。

锦州被我军攻占以后,“西进兵团”顿时丧失了进攻的意志,却又舍不得撤军,就这样在塔山一线,与守军对峙了十多天。

虽然双方没有再爆发战大的战斗,可零星的交火,一直没有间断。

10月28日,蒋军廖耀湘兵团在辽西全军覆没。塔山阵地上,也突然没有了枪声。

蒋军第62军军长林伟俦,战战兢兢的上到守军阵地,才发现阵地上已经空无一人。

林伟俦领教过塔山守卫部队的厉害,他担心遭到伏击,于是下令停止前进。

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的东野第四、第十一纵,以及热河独立六师组成先遣兵团,10万大军在兵团司令程子华的率领下,于10月30日出发,踏上进军华北的征程。

很多人认为,“先遣兵团”入关走得是山海关,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山海关一线是传统的辽西走廊,是进军关内的捷径。可当时辽西走廊还控制在蒋军手中。

要走辽西走廊,首先要攻占兴城。兴城古称宁远,明代大将袁崇焕,曾经在这里重创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

“先遣兵团”执行的是秘密任务,不可能过早的暴露行踪。因此可以断定,“先遣兵团”走得路线,从锦州以南向西南方向行进,一个纵队经过青龙,从冷口入关。另一个纵队经义县、凌源,从喜峰口入关。

11月9日上午,“先遣兵团”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急行军,秘密进抵北平以东,蓟县的石门、马伸桥、赵各庄一带。并开始短暂的休整。

就在昨天,蒋军名将杜聿明,刚刚指挥“西进兵团”撤离东北,就接到傅作义的热情邀请。

傅作义宴请杜聿明的目的,就是想从老杜口中,探听一下东北野战军的虚实。

在当时,包括老蒋在内,都低估了东北野战军的实力。

辽沈战役以前,除了在东北作战的蒋军将领,其他人都不知道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即便是老蒋,在指挥塔山战斗前,还天真的认为,东北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兵力,也就相当于一个加强师,充其量也就是两万多人。他做梦也没想到,东北野战军一个主力纵队兵力都在五万人左右。

老蒋调集11个师,总兵力12万人攻打塔山,而东北野战军两个主力纵队加两个独立师,兵力也在12万人左右。双方兵力,老蒋毫无优势可言。

可老蒋天真的认为,塔山守军只有6万人,用12万人对付6万人,老蒋感觉稳操胜券。

其实傅作义又何尝不是如此。蒋军“西进兵团”的11个师中,其中有五个来自傅作义的麾下。

尤其是那个有“赵子龙师”之称的独立95师,在华北战场上的三年时间里,一挺机枪都没有丢过。可是这次让他们去闯了一次关东,仅五天时间,独立95师所部的三个团,就只剩下三个营,勉强凑够一个团,直接让东北野战军给打残了。

这件事让傅作义以及他手下的将领们大为震惊。从开始对东北野战军的轻视,变成了莫名的恐惧。

杜聿明是个实在人,对傅作义有什么说什么。傅作义当时嘿然不语。

当时关内几个战场的形势,其实很微妙的。

西北野战军和胡宗南集团打得不可开交。彭老总指挥作战很有一套,奈何兵力不足,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华北野战军三个兵团11个纵队,加上地方武装共有46万多兵力,由第八、第十三、第十五纵队组成的第一兵团,正在围攻太原。

第二兵团下辖第三、第四、第八纵队,在河北阜平一带集结,阜平距离西柏坡只有70多公里,要是没有第二兵团在那里守着,傅作义早就派机动兵团去偷袭西柏坡了。

华北第3兵团下辖第一、第二、第六纵队,他们包围了归绥(呼和浩特),归绥是傅作义的老巢。城内守军有八万多人,和围城兵力相差无几,华北野战军缺乏攻城的重武器,所以傅作义并不担心归绥的安危。

华北野战军的另外两个纵队,第七纵队监视保定。

第十四纵队为了配合中原野战军发动郑州战役,负责监视佯攻蒋军重兵防御的新乡和安阳。

华中野战军总兵力24万人,周围强敌环伺,虽然相继解放了郑州、开封等重镇,但是盘踞在大别山区的桂军主力,对华中野战军虎视眈眈。形势并不令人乐观。

在辽沈战役激战正酣之际,华东野战军出人意料的攻克了济南。

华东野战军不善于攻坚,能够打下济南完全是个意外。

当时按照司令员粟裕的计划,对济南采用佯攻战术,而把华东野战军主力用来打援。当时粟裕集结了36万兵力,其中12万用来攻城,剩余的主力部队都是用来打援的。

没想到手握10万大军守济南的王耀武外强中干,仅9天时间,济南城就丢了。

老蒋四个重兵集团60多万援军,在徐州一带徘徊不前。让粟裕准备打援的24万大军,结结实实的做了一次看客。


在这种微妙的环境下,手握50多万重兵的傅作义,成为老蒋眼中的“香饽饽”。

平津地区与济南近在咫尺,傅作义的机动兵团,一天时间就能够抵达,由于华东野战军兵力有限,肯定不会在济南驻扎重兵。所以济南会被傅作义轻而易举的收复。进而与老蒋的4个重兵集团,对华东野战军主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傅作义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因为他手下的这些士兵,有一大半都是老蒋的嫡系。

就算是能把华东野战军打败,傅作义本来就不多的嫡系部队,也会受到很大损失。到了那时候,傅作义就没了和老蒋讨价还价的本钱。所以他才没有轻举妄动。

桂系的白崇禧想法和傅作义差不多,只不过他野心更大,他想将老蒋取而代之。

就在这几位勾心斗角之际,竟没人能够觉察到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已经悄悄的来到他们身边。

这绝对是个战争奇迹,10万大军,上千里的行军路程,竟然没有让敌人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这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11月6日,先遣兵团越过喜峰口,就已经注定傅作义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就在同一日,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第二、第三野战军,重新制定作战计划,淮海战役从此正式拉开帷幕。

此刻傅作义再也没有心情关注其他,他最关心的,就是四野的百万大军什么时候入关作战。

傅作义最关心的还是山海关那条路线,第四野战军装备的重武器多,没有理由不走捷径。

11月23日,四野主力部队开始行动,为了不惊动敌人,首先出发的几个纵队,都是从喜峰口和冷口入关的。

如此大的军事行动,很难不被敌人发现,到了后来,随后跟进的几个纵队,就大大方方的走的是山海关了。

傅作义发现四野入关以后,急忙调他的嫡系王牌第35军回师北平。

大家都熟知老蒋的“五大主力”,桂系白崇禧的第七军,其实傅作义的第35军,战斗力一点儿不比“五大主力”和桂系第七军差。

傅作义给四野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北平以西都是他的嫡系。北平以东都是老蒋的嫡系。

北平城中,双方的嫡系部队势均力敌。如果傅作义把第35军调入北平城,不但极大的增强了北平的防御能力,而且在兵力上也形成对老蒋的绝对优势。

一定不能让第35军回到北平城,只要把35军打掉,就等于斩断了傅作义的左膀右臂。

作为4野101首长手中的秘密武器,蛰伏已久的先遣兵团,从蓟县出发,任务是切断北平通往张家口的公路,坚决不能让敌35军回到北平城。

先遣兵团得到一个多月的休整,兵强马壮,士气正旺。于12月3日抵达密云附近。

密云城里的敌军也不开眼,四野第十一纵队先头部队第31师从不远处路过,竟遭到密云守军枪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十一纵队虽然说是四野中的小弟级别,可那脾气也是老有性格了。

找个人一问,说城里只有敌军一个保安团。那还等啥,打呗。

结果打了一天,外围据点都没有拔除干净,再侦查。城里还有蒋军嫡系第13军155师的三个团也在城里,总兵力7000多。

7000多人咋的,还反了你不成?非打你不可。

我一个师对付7000多人兵力有些单薄,我还有个兄弟32师。

兄弟跑得挺快,已经过潮白河了。过河了也得给我回来,让密云城里的守军领教一下四野先遣兵团的厉害。

四野先遣兵团两个师,围着密云乒乒乓乓打了一天,终于攻克了密云县城,歼敌7000多。

参与攻城的战士们都得意洋洋,一天时间打下一座敌人重兵防御的县城,攻城部队这战斗力杠杠的。

大家还都等着嘉奖呢。没想到却等来一顿劈头盖脑的批评。

傅作义本来不知道四野先遣兵团的存在,可这回打密云县城,暴露了先遣兵团的行踪。

傅作义吃惊不小,命令爱将郭景云率领的第35军,马上、迅速、不惜一切代价的回北平。

战机稍逊即逝,四野先遣兵团贻误战机,打胜仗挨批评也在情理之中了。

知错就改,先遣兵团急忙加快行军速度,以每昼夜200里的速度,向目的地飞奔。

从张家口到北平只有100多公里。傅作义的第35军乘坐400多辆大卡车,已经于12月6日,离开张家口。只要军长郭景云愿意,这支特殊的车队,最多有5个小时,就能返回北平了。

可郭景云愣是在这条路上浪费了三天时间。更精确一些,郭景云三天只走了60公里,头一天走了45公里,第2天走了不到15公里天就黑了,只得在一个叫新保安的地方宿营。

有人告诉郭景云,在这里宿营太危险,不如连夜赶回北平去。

郭景云的性格,集张飞和关羽所有的缺点,傲慢又暴躁。他认为夜间行军太危险,明天天一亮,马上就出发。

可是当天夜里,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第三、第四纵队及时赶到,将新保安团团围住。

傅作义大惊失色,急忙命令蒋军第101军、第16军,由怀来和南口出发,去接应被困的第35军。

华北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只有4万来人,面对6万多敌军内外夹击,顿时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四野先遣兵团四纵,经过100多小时的昼夜行军,终于赶到怀来、康庄、八达岭一线。并立即从蒋军第16军背后发起攻击。

此时傅作义不知怎么想的,突然给16军军长袁朴发了一封电报,提醒袁朴,那些戴狗皮帽子的是东野四纵,就是守塔山的那支部队,现在业已入关作战,这是一支善打恶仗的部队,你一定千万要小心。

仗还没打,袁朴就独自逃回了北平。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袁朴跑了,他手下那1万多人也逃的一个不剩。

四野四纵赶到后,一个人也看不到,望远处瞧,漫山遍野都是敌人,密密麻麻的跟蚂蚁赶集一般。

本来跑了四五天了,大家都累得要死,可现在看到敌人,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一个字“追”。

很快,四野四纵又创造了一个难以打破的记录,一个小时干掉对手一个军。

收拾了蒋军第16军后,蒋军第104军又出现在四纵面前,那就什么也别说了,打吧。

可这仗没法打,从东北来这帮哥们儿太猛了,一个冲锋,就把蒋军第104军杀的丢盔卸甲,四散奔逃。

无奈之下,四纵战士们只得再次披挂上阵,漫山遍野的抓俘虏去了。

现在华北野战军的两个纵队,没了后顾之忧,放心打吧。

可是这个郭景云真的挺顽强的。一直到了12月21日,郭景云还在新保安城里负隅顽抗。

四野四纵在一旁看了着急,这仗打得不理想,症结所在,就是华北野战军缺乏攻城的重武器。

四纵有个哥们儿,跑来给华北野战军的首长出主意:俺们四纵有个炮兵团,要不俺们过来打两炮,帮你们把城门炸开,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在隆隆的炮声里,新保安的城墙轰然倒塌,战士们蜂拥的冲进城去。

傅作义的嫡系部队第35军全军覆没,军长郭景云战败自杀。

1949年2月25日,华北平原春寒料峭,刚刚结束平津战役的四野部队,再次派出先遣兵团,踏上南下的征途。

淮海战役结束以后,第二、第三野战军在长江以北,再无大仗可打。

此时第二、第三野战军总兵力已经超过百万。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让战士们士气高涨。渡江战役也因此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长江汛期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到来,所以渡江战役一定要在5月份以前完成。

蒋军在宜昌至上海之间间1800多公里的长江防线上,部署了115个师,总兵力70万人左右。

其中,汤恩伯集团的75个师,兵力45万人左右,布防范围上海到湖口,防线长度800多公里。这也是二野、三野在渡江战役中选择的突破地段。

由于长江对岸蒋军的士气普遍不高。所以这场战役的胜负毫无悬念。

但是渡江战役发起前,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手握重兵的白崇禧。

二野和三野选择的渡江地段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白崇禧集团40个师25万多人,并没有撤回长江南岸。从湖口至宜昌间近千公里的长江两岸,都牢牢的控制在白崇禧手中。

白崇禧集团战斗力强悍,尤其是他嫡系的桂军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战斗力尤为突出。

在解放战争中,二野和三野都吃过桂军不少亏。

1946年年底,陈老总动用22个团的兵力,强攻桂军两个团守卫的泗县,结果遭遇惨败。

1947年3月,粟裕指挥的华野一纵、三纵,在沂蒙山一带伏击桂军第七军。

一纵和三纵是华野主力纵队,纵队司令叶飞和陶勇,也是出了名的猛将。可战斗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华野两个纵队损失兵力3000多人,只打掉了桂军一个营。

更要命的是桂军的48军赶来增援,华野两个纵队且战且退,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才摆脱了桂军的纠缠。

华中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时,教员专门致电刘、邓首长:尽量避免和桂军的第七、第四十八军作战。

但是桂军在大别山一带根深蒂固,致使华中野战军蒙受了重大的损失。总兵力从1946年年底46万,锐减到淮海战役前的25万人。

淮海战役后,第二野战军的兵力达到28万人,其中能够用于渡江作战的23万人左右。

二野在渡江战役中,攻击位置在西线。侧翼极易受到白崇禧集团的攻击。

换句话说,如果不把这个隐患消除,渡江战役根本无法进行。

可是仅凭二野的实力,根本无力对付白崇禧集团。

要牵制白崇禧集团,兵强马壮的四野,是唯一的选择。

平津战役刚刚结束,四野就接到命令,组织先遣兵团,支援二野、三野发起渡江战役。

此时的四野也是困难重重,刚刚连续完成辽沈、平津两大战役,部队一直没来得及休整,疲惫不堪。

四野101首长以大局为重,从下辖的12个军中,挑选出战斗力最强的第40军、第43军组成先遣兵团,总兵力12万多人,在兵团司令肖劲光率领下出发了。

四野第40军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旋风纵队。纵队司令韩先楚,更是有“旋风司令”之称。

四野第四十三军的前身是东野六纵,其战斗力在当时是12个主力纵队中最强的。

其他纵队中只有一个王牌师,而六纵有两个。

有“攻坚老虎”之称的六纵17师,一向是被101首长当成主力纵队来使用的,“林总三调17师”的故事,在东北野战军更是尽人皆知。

东野六纵16师的战斗历史更辉煌。

举一个题外话的小例子,16师的战士和兄弟部队打篮球,不知为什么起了争执。

由此路过的高副政委前来劝架,双方不买他的账。

高副政委只能亮明身份说:我是你们的副政委。

16师的战士上来就是一拳,口中还不干不净的骂道:我就打你个JB副政委。

战士们闯了祸,16师的首长,将打人的战士绑了去见高副政委。高副政委一见,急忙亲自给战士解开绑绳,还喜笑颜开的说:我就喜欢这样有血性的战士,连我都敢打,在战场上打仗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16师的战斗力之彪悍,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也是这两个军打的。

在战役中,第43军的表现之所以不及第40军,主要还是在战役发起前,从43军中抽调走了一个师的朝鲜族战士,其中师职干部就有5个。

第43的编制被全部打乱,还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

登陆海南岛后最惨烈的一仗“美亭战斗”,史称美亭决战。

四野43军第128师(原17师)登陆海南岛以后,遭到蒋军七个主力师的围攻,第128师血战三十多个小时,终于等来了援兵。

扯远了,四野先遣兵团出发以后,以每天180里的速度急行军。

即便是这样,二野的刘、邓首长,还是数次致电先遣兵团,提醒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四野先遣兵团快速南下,让白崇禧措手不及。

白崇禧做事谨慎,不想在长江北岸和四野先遣兵团决战,于是开始收缩兵力。

四野先遣兵团长驱直入,仅十几天时间,就相继占领了信阳、驻马店、确山、明港、长台关等战略要地。

4月初,先遣兵团进入湖北境内,又先后占领了花园、汉川、应山、广水、浠水等地。

当时白崇禧也曾试图阻止先遣兵团的攻势。调集驻扎在江西九江的第三兵团,到长江北岸的汉口驻防。

第二野战军侧翼的威胁,被彻底解除。

白崇禧的第三兵团是桂系的三个军,也是他赖以起家的底牌。

桂军擅长山地战,可是江汉地区地势开阔,河流密布,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桂军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白崇禧舍不得拿第三兵团和四野先遣兵团血拼。4月19日,白崇禧的第三兵团撤往长江南。

4月20日,二野和三野正式发起渡江战役。四野先遣兵团牵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圆满完成。

白崇禧集团,在渡江战役中,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打击,实力尚存的他们,对渡江后的二野、三野部队,威胁依旧存在,迫切需要四野先遣兵团尽早渡江南下。

但是长江北岸的团风、黄冈、兰溪、蕲春等地区,还控制在蒋军手中。

为了免除后患,四野先遣兵团从蒋军手中,先后收复了上述地区。

5月14日,先遣兵团开始渡江作战。

5月15日凌晨3点,四野先遣兵团第1支部队渡过长江,兵不血刃占领了黄石港。

渡江后的四野将士,积极向西穿插,试图围歼驻扎在武汉的蒋军。

白崇禧见势不妙,仓皇南逃。

驻扎在武汉的蒋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轸宣布起义。四野先遣兵团顺利解放武汉。

1949年5月19日,武汉解放两天后,四野先遣兵团正式完成全部使命,先遣兵团的编制,正式被101首长下令撤销。

四野两次派出先遣兵团,都是在自己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两个先遣兵团,也确实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只不过是在后来的记述中,先遣兵团的作用被抹杀了。以至于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

关于四野派遣先遣兵团的作用,完全是作者个人的见解,所参考的资料都是公开的,局限性很大,难免有管中窥豹,挂一漏万之嫌。

期待有更多的饱学之士,多加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淮海战役   兵团   北平   战役   密云   四野   华北   野战军   嫡系   纵队   长江   济南   兵力   非凡   主力   部队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