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五位“世界级”科学家排名:钱老仅排第三,位居榜首的是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林川叙

国家的强大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还有科技等多个方面的进步。这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能够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建设

他们也许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他们的努力还有智慧,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有5位世界级的科学家,钱老只排名第三,那前两位都是谁呢?

钱学森的成就

1956年,钱学森参与筹备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他首次提出了“火箭军”的概念,钱学森认为火箭军不同于传统的三军,是一支可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新型部队

在他的倡导下,中国进行了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的发射试验。

在空气动力学领域,钱学森与其弟子郭永怀等人共同开展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他们意识到,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因此钱学森积极倡导在国内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在四川组建了空气动力研究机构,用于高速飞行器的研究

郭永怀更是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该中心下设多个研究所,专门从事高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中国各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郭永怀领导建成的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仍然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高质量风洞群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十分重视激光陀螺技术的自主研发。他相中了科学家高伯龙,指导他攻关这一关键核心技术。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高伯龙团队终于攻破了技术瓶颈,使中国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激光陀螺装置。

并且,早在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构思出利用火箭将飞行器送入太空,再由太空长距离滑翔返航的“钱学森弹道”设想

这一颇具前瞻性的设想为后来各国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例

如今天一些高超音速导弹的工作模式,就与钱学森弹道的思想惊人相似。

在核动力航天方面,钱学森同样很早就意识到其重要性,提出了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推进火箭的设想。

他的这一设想为中国后来实现核动力星际飞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斩获”图灵奖“的姚期智

20世纪70年代,姚期智初涉计算机这个新兴学科时,全球范围内都还处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姚期智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在这个领域快速崛起,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1972年,26岁的姚期智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一次野餐会上,他偶然结识了一名MIT的计算机系女博士生储枫,两人一见倾心。储枫开阔了姚期智的视野,使他对这个新的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他转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仅用3年时间,他就在这个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并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随机化算法复杂度理论,为计算机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姚期智放弃美国的养老金,与妻子储枫归国发展。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姚期智想到中国计算机领域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急需培养优秀人才。

所以,他选择在清华大学创建一个一流的计算机学科团队,亲自执教六门课程,每天工作九个多小时。

可以说,姚期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

华人科学第一人

杨振宁,1922年生于中国合肥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从小家庭贫寒。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一名私塾教书先生,母亲郑梅芳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

7岁那年,为了给杨振宁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父母带着他北上迁居北京

然而好景不长,战火纷飞,一家人又不得不辗转搬迁至合肥、广州等地避难。少年杨振宁顶住生活的艰辛,靠自学积累知识。

后来他如愿以偿进入西南联大,起初选择了化学专业,后来在老师建议下转读物理系。

由于当时中国内战频繁,经济极为落后的状况无法支持大规模科研,1945年杨振宁只能离开祖国,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理论物理学。

本已准备好归国的杨振宁,却因当时美国政府禁止华人留学生回流中国的命令,被迫滞留美国。

孤身在外求学的艰辛历程并未击倒杨振宁,而是成就了他在物理界的伟大成就

当时,杨振宁与当时的研究生罗伯特·米尔斯一起提出了开创性的“杨-米尔斯理论”,奠定了现代粒子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随后杨振宁又与同乡物理学家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直到1971年,杨振宁终于等来了重返故国的机会。

当时美国政府解除了对华旅游禁令,杨振宁第一时间申请回国探亲。自80年代起,他几乎全年都在中国工作生活。

重返祖国后的杨振宁,一心一意投身中国科教事业的振兴。他利用人脉资源在国内高校建立研究院与实验室,大力引进海外尖端技术。

他还从世界各地延揽杰出学者来华任教,其中包括数学家张忠舒、密码学家王小云等。

杨振宁还慷慨解囊,设立奖学基金,鼓励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80多岁时,他仍继续在清华大学执教,亲自培养青年一代科研人才

排名后两位的贡献

丁肇中,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南京中学,后赴美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参与建立了标准模型,预言了粲子的存在,因发现了“J/ψ”粒子而在40岁之龄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陈省身,江苏南京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

他创立微分拓扑学,对广义曲面作出基础性研究,证明了著名的高斯-波恩 nitric定理,奠定了微分几何与全局几何结合的研究方法。

晚年归国,积极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培养出大批杰出数学人才。

两位先驱者的科研成就,开创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们的爱国情怀,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总结

现在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成为了国人们自豪的根本。

现在的这一局面,是无数时代的伟人努力而来的,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这群人的付出与贡献

这些人用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向世界证明华人科学家的智慧与中国的力量,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尽全力去建设祖国

对这几位科学家的经历,你有什么看法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米尔   美国政府   科学家   声速   诺贝尔   华人   清华大学   核动力   飞行器   榜首   导弹   中国   几何   火箭   成就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