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外孙首次亮相,面对采访真情袒露:这层身份有时是一种负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伟人毛主席,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无限怀念的伟大领袖,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思想至今仍指引神州。

毛主席也如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家人。他的子女有的已经去世,有的仍然健在,而越来越多人关心的,则是伟人的第三代。

在第三代中,毛新宇家喻户晓。

但其实毛主席还有三位外孙,毛主席的外孙们都格外低调,尤其是毛主席的长外孙孔继宁。

直到21世纪初,孔继宁才在公众面前首次亮相,但他却坦言:作为毛主席的外孙,这层身份有时是一种负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毛主席长外孙,孔继宁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毛主席长外孙的首次亮相

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追忆那段烽火岁月,央视和湖南卫视决定联合打造一档访谈类纪实栏目。

由此栏目组决定邀请粟裕、黄克诚、谭政、陈赓等开国大将们的后代,到节目上讲述父辈们的战争岁月,节目的名字就叫《父辈的战争岁月》。

开国大将们的后人都已经确定接受了节目组的邀请,但是节目的主持人却迟迟没有确定下来。

根据湖南卫视的设想,原打算找个形象气质好,临场应变能力强的职业主持人,但是栏目组负责人却认为,作为主持人,一定要对那段岁月有深刻的认知才可以。

孔继宁(中)出席我的长征誓师大会

如此一来,找一位开国元勋的后人担任主持人就再合适不过了,于是经过几番辗转周折,栏目组找到了孔继宁。

“我们诚恳邀请您担任《父辈的战争岁月》纪录片的主持人。”

孔继宁原本并不打算在公众面前露面。

孔继宁的身世一直都隐藏得很好,除了关系亲密的家人和有限几位朋友外,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身世一无所知,所以湖南卫视能找到他,孔继宁本人也十分意外。

不过在其妹妹孔东梅的反复劝说下,再加上湖南卫视栏目组的一再诚恳邀请,孔继宁最终还是答应了,担任这档栏目的主持人。

这也是孔继宁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

节目播出后,很快就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节目收视率也一再走高。

节目中的孔继宁举止儒雅,谈吐亲和,与嘉宾的交流也十分流畅自然,这些都让公众对这档纪录节目十分喜爱。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家的目光也慢慢放在了孔继宁的身上。

当时孔继宁已经45岁,却是主持界地地道道的新人,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个新手来主持这档纪录片栏目,是当时很多人的疑惑。

怀着这份好奇,许多人开始在网上搜索孔继宁的履历,结果查询后才知道,孔继宁竟然是毛主席的外孙。

孔继宁的身世爆出后,很多人都很关心他作为毛主席外孙,能有怎样不同的人生。

为此湖南卫视还特别开了一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孔继宁和几位开国大将的后人一同出席。

在记者会上,最受瞩目的自然就是孔继宁。

此前并没有关于孔继宁的任何报道,所以大家都很关心他与毛主席的关系,并希望得到一些毛主席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细节。

面对记者的采访,孔继宁依然保持着平日里的儒雅,但他在回应关于毛主席外孙身份时却坦言:“毛主席外孙的身份,对我来说有时候是一种负担。”

孔继宁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回顾他一路的成长便会发现,一切与都他的母亲李敏,以及毛主席对李敏的教诲有关。

外公与母亲:孔继宁性格的养成

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她出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是毛主席的长女。

但当李敏4岁时,就被送到苏联生活,直到1949年夏天李敏才回到北京与父亲相见。从此之后,李敏就一直留在毛主席的身边,并住在了中南海。

当时李敏已经13岁,到了上初中的年纪,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同学们交流。

但是毛主席在这一方面对李敏的教育还是比较严格的,告诉李敏尽量不要让她的同学和老师知道她的父亲是毛泽东。

毛主席与李敏、李讷

同时也一再叮嘱她,不要因为是主席的女儿就搞什么特权。不仅不能搞特权,一切都要低调,认真学习,团结同学。

而这些,被仅有十几岁的李敏记了一辈子。

李敏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八一学校就读,也正是在这里认识了高她两届,同时也是开国中将孔从洲儿子的孔令华。

李敏从小在苏联长大,思维方式本就与国内的人有所不同,而孔令华则是她的伴读,经常帮助她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两人在相处过程中也渐渐互生情愫。

1958年李敏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此时的孔令华已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

当时两人都已经成年,再加上有多年的感情基础,于是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

此时的李敏对于毛主席是十分敬畏的,她一直担心自己的家庭不允许她搞自由恋爱,为此一直惴惴不安。

但与孔令华交往的事,时间长了肯定瞒不住毛主席,于是李敏借一次散步的机会,向毛主席坦白了自己正在跟孔令华交往。

没有预想中的大发雷霆,毛主席知道后反而喜笑颜开,直接表态她的婚姻和感情问题自己觉不干涉,这份大度与开明让李敏十分感动。

对于孔从洲,毛主席是比较了解的,只是对孔令华还不太清楚,为此毛主席特意将孔令华请到中南海吃饭。

毛主席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从孔令华的言谈举止上就能看出,他是一个老实人,心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于是对他和女儿李敏的婚姻便多了几分期许。

有了毛主席的肯定,两人的婚事很快确定下来。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就在中南海正式结婚,为了能时常见到女儿,毛主席还特批孔令华和李敏结婚后就住在中南海。

1962年10月,随着一声啼哭,李敏生下了与孔令华的第一个孩子,这也标志着毛主席晋升当了外公。

当时全国都面临困难,毛主席面对各地的情况经常眉头深锁,但听说李敏剩下儿子后,马上欢喜地说道:

“我今年虚岁70,可总算是官升一级了!”

刚做父亲的孔令华希望毛主席给孩子取名,但毛主席本想这名字应该由爷爷来取,于是就打算婉拒。

结果孔令华却说:“我们全家人商量过了,都希望您来取名。”

听到这样讲,毛主席思索了一会便说道:“叫继宁吧!俄国十月革命,希望他能继承列宁同志的革命意志!”

随后的六个月里,毛主席经常到李敏一家生活的小院里来看望小继宁,这也是毛主席最享受天伦之乐的一段时光。

1963年初,因为在上海独居的贺子珍一直身体不好,李敏一家搬出了中南海,来到上海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贺子珍。

只有6个月大的孔继宁就这样与外公分开。

孔继宁的童年几乎都在上海度过,从他开始记事起,李敏就告诉他是毛主席的外孙,并将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孔继宁听。

这让孔继宁对毛主席愈发的好奇和思念。

李敏一家

与毛主席教育自己时一样,李敏同样不希望其他人知道孔继宁是毛主席的外孙,凡事务求低调,以平凡人的身份去生活。

直到上小学时,随着接受更多的教育,孔继宁逐渐了解到外公是一个伟大的人,而他却只能在刚刚普及的电视上才能见到。

想见一见外公是孔继宁儿时的最大心愿。

而就在他成为少先队员的那一年,李敏终于同意带他到北京去与毛主席见面。

不过可惜的是,这次去的不是时候,毛主席一直都非常忙,李敏母子还是没能见到毛主席。

但即便如此,孔继宁见到了外公工作的地方,还从更多人口中听说了毛主席认真工作的故事,也算不虚此行。

回到上海后,孔继宁依然在努力学习,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他已经将毛主席当成了自己奋斗的榜样,并立志要成为像毛主席一样人格高尚的人。

1976年9月,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

不过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改变孔继宁对外公的崇敬之情。

摸爬滚打找到自己的路

怀着对外公的崇敬,孔继宁逐渐长大成人,而他也如外公给自己取的名字一样,决心继承革命传统参军报国。

1979年,孔继宁顺利考上了军校,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

在他读军校期间,同样践行着低调行事的风格,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毛主席的外孙。

孔继宁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因为就读期间学习的是外语专业,随后又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大使馆担任武官助理。

在此期间,孔继宁一直是家人的骄傲,但他却明白,作为毛主席的后人,必然要努力成长,背负起更多的责任。

所以即便在驻外期间,他也时刻不忘提升自己,努力学习一些外交才能,打算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然而到了1997年,母亲李敏的身体情况不太好。

这时候孔继宁毅然选择转业回家照顾母亲,在他看来只要信仰坚定,无论在那里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

市场经济的年代,孔继宁也转而下海经商。

但是即便在这充满物欲的商海,孔继宁也没有让自己的内心受到金钱的腐蚀,每当赚了钱,总会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宣言和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中。

1999年,孔令华因病去世,这让李敏如遭雷击,孔继宁也就此永远失去了父亲。

从此之后,李敏的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孔继宁想尽办法,也没能让母亲走出这段阴霾。

最后,还是毛主席让李敏逐渐从悲伤中走了出来。

孔继宁为了发扬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于2001年和母亲李敏共同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和宣传毛主席的事迹和毛泽东思想。

李敏还多次举办讲座,通过分享与毛主席共同生活的故事,让毛泽东思想更加丰富和具体,同时也更有感染力。

通过这个平台,李敏才逐渐走出了丈夫去世的阴影,虽然自己的身体还是不太好,但精神状态却在不断改善。

在此过程中,孔继宁发现在当下这个时代,毛泽东思想是一把利剑,仍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为此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2004年,由李敏撰稿,孔继宁策划出版的《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正式发行,收获了良好的效益和反响。

随后孔继宁又相继帮助李敏出版了《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等著作。

随着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深入,孔继宁印象中那个模糊的外公形象也愈发清晰,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所背负的责任。

也正是因为这样,孔继宁在面对采访时才会说:“毛主席外孙这层身份,对我来说有时候是一种负担。”

这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责任,毛主席无时无刻都在指引着孔继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而如今孔继宁61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但他却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宣传毛泽东思想,让这份精神与信仰能够传达给更多的人。

毛主席的后人们

在毛主席的外孙中,除了孔继宁,毛主席还有另外一名外孙王效芝,以及嫡孙毛新宇。

除了毛新宇,孔继宁和王效芝都没有在政治领域发展,但他们却都对毛主席怀有无限崇敬之情。

王效芝的名字,便是“效仿润之”的意思,即一生以毛主席为榜样。

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尽己所能宣传毛主席的故事和思想,带给更多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毛主席形象。

这或许就是毛主席在后代们心中的影响。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毛泽东思想都是常读常新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外孙   中南海   身份   毛泽东思想   父辈   军校   外公   北京   后人   主持人   负担   真情   采访   父亲   母亲   岁月   节目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