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光帝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时,竟想纳她为妃?成为后世笑柄

前言

清朝末期最为著名的战役,无疑是鸦片战争。这场战役的惨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历史的屈辱时期,成为了国破家亡的象征,影响深远。

鸦片战争是一场不可磨灭的历史伤痛,它带来了严重的国家屈辱与领土割让。这场战争的指挥官道光皇帝,以其愚昧无知而被后人广泛批评。他的指挥失误和政策错误,导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损失惨重。

然而,更令人铭记的是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后说出的一句话,成为了后世的笑柄和嘲讽对象。

一、鸦片毒害中国社会

十九世纪初,英国鸦片泛滥中国已经数十年。这种违禁药物如洪水般席卷大江南北,腐蚀着中华民族的身体和意志。曾经的朝气盎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吸食鸦片后便嗜睡昏迷,堕落消瘦,甚至走上不归路。

鸦片毒害之深,已然腐蚀骨髓。自鸦片传入中国起,中国人就如陷入魔障,难以自拔。起初吸食鸦片的只是少数人,但后来逐渐蔓延开来。寻常百姓买不起鸦片的,便在鸦片馆里抽食片刻,以求忘却现实的疲惫。

而有钱人则整日将自己关在屋里,与鸦片为伍。也有不少官员私藏烟土,借鸦片贿赂权贵。鸦片如蛆附体般吞噬着中国,令广大人民身弱体软、意志消沉。

京城禁烟的严令难以执行,地方官吏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间叫苦不迭,愤youth不已。父母与子女因鸦片而反目成仇,兄弟阋墙相向。许多人吸食鸦片后把家里的东西典当一空,妻离子散。还有人吸食过量后中毒而亡,夭折的壮年人不计其数。鸦片的祸害无处不在,却无人有力制止。

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英国商人无耻的鸦片贸易。他们将鸦片运到中国,用鸦片金银掠夺中国的财富。可英国商人仍嫌利润不够,屡屡压低鸦片价格,扩大销量。

这使鸦片如洪水猛兽,几乎吞噬了中华民族的元气。英国商人侵吞中国的白银,中国的经济因此每况愈下,百业萧条。而他们却依靠鸦片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还利用这笔钱打造战舰,作为侵华的准备......

二、道光帝意图禁烟

眼见鸦片害国如此严重,道光帝心痛不已。他原本以为鸦片烟是民间的陋习,并不知其害处如此深重。一旦听闻鸦片的危害,道光帝便立即下决心禁绝鸦片。

道光帝登基以来,力图扶危济困,尽显君德。他爱护百姓,温和寬裕,深得民心。奈何鸦片祸害日甚,道光不得不严厉禁绝。他派心腹大臣林则徐南下广州,希望林则徐以他的威望,能彻底禁绝鸦片贸易。

林则徐奉旨南下广州,与英商谈判。他先是耐心地跟英商解释鸦片的害处,表示希望大家和平地解决此事。英商置若罔闻,林则徐只得明确表达朝廷的立场——鸦片贸易必须彻底停止。

在林则徐逐渐强硬的态度面前,英商仍不为所动。作为剥削者的英商,怎会关心鸦片对中国人的损害?他们拒不合作,甚至公开表达对清廷的蔑视。

林则徐恼羞成怒,斥责英商贪婪无耻。最后他忍无可忍,出台禁烟令,命令英商三日内交出全部鸦片,否则一律治罪。英商被迫交出了成吨的鸦片。林则徐将其全部销毁,鸦片化为乌烟,自此英鸦片大举走私的历史宣告终结。

三、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英国商人利益受损,气急败坏。他们把林则徐描述成不可理喻的疯子,怒称清廷藐视英国的力量。这些英商罔顾帝国的罪恶本质,一心只想向中国人敲骨吸髓。

英商回国后,遭遇重重阻力。理性的英国政府官员认为,发动战争代价太大。但是,那些怀揣着种族优越感的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占了上风。他们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对华用兵报复,以重夺损失的利益。

1840年,在商人们的叫嚣下,英政府终于让步。英军突然来袭,轰击廉州,鸦片战争就此打响。这场战争,是贪婪的资本家挑起的。

消息传到京城,道光大惊失色。他原以为英国不过一个小岛国,即使中断贸易,也无能为力。哪知英国竟然大举发兵,道光猝不及防。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个海外帝国的贪婪与野心。

然而此时退缩已经晚了。英军兵分两路,突破口岸,直指内陆。清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道光帝听闻英军兵锋,焦虑不已。他召开军机处紧急会议,日夜密谋对策,想尽办法支援前线。然而清军接连失利,一时间朝野惶然,国难当头。

四、道光帝妄想纳英女王为妃

在接连挫败中,道光帝渐感绝望。此时有探子禀报,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不过二十三岁,正值青春美貌。

道光帝听罢大喜,连忙问计于臣子,希望通过联姻手段,平息战争。他想英女王若入宫为妃,英国自然会停战。这念头一出,众臣都默不作声,静候圣断。

道光帝本是个传统君主,认为联姻可以增进两国感情,化干戈为玉帛。他以为英女王若嫁给自己,便可与英国修好,重登和平。

然而道光帝恃宠而骄,忘记皇帝也需顺应天时。西方早已兴起民族意识,不会因为皇室联姻就轻易息战。况且以英国人的傲慢,又怎会允许女王嫁到远东帝国?道光帝的想法实在荒谬!

但是道光帝并未察觉时代变迁,依然我行我素。他兴高采烈地说,英女王若成为自己的妃子,英国自然会与大清称兄道弟。到时收复香港岛等失地,也不过手到擒来。

众臣听后哑然。道光帝虽有仁义之心,然而这番联姻之想法未免太过幼稚。英国既已开战,决不会因为皇室联姻就轻易撤兵。道光帝这想法,根本是痴人说梦。

五、道光帝一语成谶

道光帝的想法很快便传扬开来,引起朝野戏谑。人们都认为,英女王比道光帝年轻二十余岁,怎会肯嫁给他为妃?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且就算英女王真有此意,以英国人的傲慢,又怎会甘心让自己的女王屈嫁他国?单是这个荒唐念头,就已可笑至极。英国入侵者岂会因此而停战?他们的目的只是掠夺而已!

朝野中也有少数大臣劝道光帝,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英国野心狼藉,需要谨慎对待。但是道光帝已经陷入自己的想法,再也听不进他人的劝谏。

道光帝的言论一时间传为笑谈。因鸦片战争愤懑的人们,更加将道光帝视为无能昏庸之辈,以讥笑发泄心中的不满。一时间,道光成了朝中众矢之的。

就在朝野嘲笑之时,战场上的大势已去。尽管道光帝急调援军,然而寡不敌众,终是大败而归。此役之败,直接导致日后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这才明白西方的野心与凶狠。

结语

道光帝的“纳英女王为妃”之举,成为千古笑谈。它鲜明地展现出统治者视野狭隘、守旧腐朽的一面,也预示了大清王朝步向衰落的命运。

鸦片战争的失败,揭开了晚清衰败的序幕。当统治者目光短浅时,灾难就在所难免。我们要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不断与时俱进,以这个民族的觉醒为契机,在风雨中前行,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鸦片战争   朝野   笑柄   帝国   道光   英国   鸦片   后世   中国   商人   想法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