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林则徐的“民惟邦本”思想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林则徐是晚清一位不可多得的能员干吏。他的政治生涯在禁烟运动中达到了顶峰从而确立了他民族英雄的历史地位。

纵观林则徐一生,有过钦差大臣雄镇一方禁烟御侮的豪壮,也有过忍辱负重罢官免职从军伊犁的悲凉,但无论平步青云还是身处逆境,他都能泰然处之尽其所能地为国分忧为民出力。

他之所以治河贩灾政绩卓著成为万民争颂的“林青天”在禁烟运动中敢于立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铮铮暂言,即使从军伊犁仍不忘造福回疆百姓,都源于他坚定不移地以进步的从政思想做指导。

民惟邦本

“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是林则徐从传统封建文化中继承的精华部分,是人民性进步性都很强的从政思想。虽然林则徐“民邦本”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忠君报国。

从根本上维护清王朝长治久安的封建统治秩序,但他同那些不关心民生疾苦一心升官发财的昏官贪吏相比,无疑有利于社会繁荣与历史进步。

在林则徐从政生涯中,“民惟邦本”的思想在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是敢于为民请命。封建社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掌有生杀予夺之大权,皇帝的话是金科玉律。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为民请命的清官康更可谓凤毛麟角。

1833年,江苏西南六县大雨成灾江水暴涨,灾民田舍尽毁无家可归。东南诸县阴雨连绵,庄稼频遭霜冻,粮棉锐减,只有一二分的收成。江苏历来是清政府的漕赋重地,特别是“苏松等四府一州,漕额甲于天下,其实地域不过三四百里,按亩纳漕,所余无几。

虽丰岁不敷日食”,“遭受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只好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违反成例上书道光皇帝,请求朝廷缓征钱粮以纾民力。

但当时清政府财政吃紧,林则徐的利民之策却道到急需用钱的道光帝的严厉批评,说他“不肯为国任,不以国计为,只知博取好名声”。皇帝的斥责往往意味着罢官免职甚至获罪,足以使那些视名利如生命的官吏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但林则徐面对饥寒啼号的百姓,怀着对大清王朝的赤胆忠心,不畏强谏带来的后果,毅然向朝廷上奏了著名的《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

他在奏折中写到“窃维尽职之道,原以国计为最先,而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之于民,顾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倘通盘筹画,有可暂纾民力之处,总求恩出自圣上,多宽一分追呼。

即多培一分元气”。林则徐对君民关系鞭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忠君爱民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打动了道光帝的心,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江苏百姓躲过了一场灾难。从军伊犁,是他宦海生涯的最低谷。

即使在这种没有资格直接上书皇帝的情况下,他仍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为民请命之心不改。通过伊犁将军布彦泰上奏道光帝请求将新疆新垦之田地归回民耕种。而当时道光帝把回疆百姓看作是危害统治的不安定因素,准备把内地百姓迁往新疆钳制回民。

林则徐的建议被采纳实施以后,既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又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计,受到回疆百姓的热烈拥护。

林则徐主要政绩前期在于治河后期在于禁烟,他在两项斗争中能够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是同他认为“民心可用”,相信人民进而有意识地利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分不开的。

在1836年治理江苏皮岔河时,他事先就挑浚工程中的淤泥处理,农田受益,工程预算等情况,逐一征询了当地老农的意见,为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查禁鸦片抵抗英军侵略中“民心可用”这一思想体现的尤其突出。

他借用民力,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当时修建防御工程和招募五千水勇的经费全部由洋商、盐商和潮州客商捐助。他招募精壮渔民组织水勇,配合官军作战,吸取奥海渔民“打鬼觅”的经验,或火烧或近攻屡破英军,以全民之力拒敌于国门之外。

当然,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动力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作为150年前封建统治者中的一员,能够部分地认识并做到这一点已经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了。

经世致用

林则徐青少年时代即喜读“经世有用之书”。嘉靖道光时期,各种深层次社会问题频频燥发。以经世自励的林则徐面对大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怀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资”的政治热情积极思考,希望为衰朽的清王朝开列出行之有效的济世良方

随着形势发展,清王朝面临的问题不止是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还有外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军事侵略。林则徐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容也日益丰富,由保境安民发展到富国强兵。林则徐经世致用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治本为主,标本兼治。

面对现实问题尽力寻找最根本的原因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这在当时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社会氛围中尤为可贵。清朝开国之初为解决北方粮食问题沿用明朝惯例,通过京杭运河实得南粮北运,是为漕运。

因为运输数量巨大且路途遥远,再加上漕运航道的疏浚和负责漕运的各级官更士兵的盘剥贪污,造成了“京仓一石之储,常廉数石之费”。"漕运成为清政府一大财政负担。而当时减少漕运开支的办法只是惩办贪占。林则徐则放眼长远,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上了著名的《俄辅水利议》。

提出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北方种稻。这个建议对于发展北方农业生产,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战略意义。虽然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利国利民的建议未被采纳,但他提出的“直隶土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的论断为以后北方的农业布局指明了方向。

他在广州禁烟的方针是查禁海口与禁吸鸦片并举而以前者为重。他对鸦片的走私贩售吸食到戒毒的各个环节都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劝戒并用,疏而不漏切实可行成效显著。林则徐从政以后屡担大任。

虽然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的深谋远虑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但他却无眼对这一思想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深入开掘。然而,他的所做所为却直接促成了影响晚清社会变革的名著《海国图志》的诞生。

历史地看,这一贡献并不逊于他的赫赫政绩。《海国图志》的部分资料来源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筹海篇”讲述的正是林则徐抵御英国武装侵略经验的总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正是对林则徐面对外来侵略深刻反思结果的理论升华。

《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在一首诗中写到“乘天上事,商略到欧凫”,并注“时林公属撰《海国图志》”。其时林则徐连这部未问世著作的名称都已取好,可见林则徐对该书影响之深。经世致用这一传统思想在林则徐这里加入了近代化的内容,现实意义更加明显。

清廉捐介

林则徐出身寒门,从小养成了克勤克俭的生活习惯;他熟读经史,深知“公生明,廉生威”的深刻道理和贪贿误国的巨大危害,从而形成了清廉猜介的思想品格。

无论是担任职小位卑的小京官,还是升任钦差大臣封疆大吏,他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品格,并积极同贪污腐化的官场陋习做斗争。他政绩卓著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官场陋习的坚决抵制赢得了民心,团结了一批忠直实干的才智之士,同时为他顺利行政清除了障碍。

他清廉猜介的从政品格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二是坚决戒奢惩贪。林则徐每次赴任巡查,均发出传牌,宣布沿途一切自理谢绝属员招待。

林则徐巡视澳门,葡萄牙总督从外交礼仪出发,准备以部长级规格接待,被林则徐明确拒绝,为中国政府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他多次治理河工查禁鸦片,这两项差事在当时被视为肥缺,但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未利用职务之便私枉法中饱私,从政一生只留下了3万两白银的田产。而与他同期的琦普在1841年被抄家时所得财物田产即有“入官元宝银一千四百三十八个,散碎银四万六千九百二十两。

入官地二百五十二顷十七亩,每年可收租银二千两,铺面房间每月收钱九百六十二吊二百零,银五十一两”。林则徐、琦善同为督抚,家产如此悬殊,清廉与否可见一斑。在清朝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而林则徐是从一品的大员,职权远远超过了五品知。

以致以“修身”“齐家”扬名史册的曾国藩深为钦佩,称赞他“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把他作为家教的榜样。1820年,林则徐出任江南道临察御史。福建澎湖总兵张保原来是江洋大盗,后投靠朝廷,但仍干着半官半匪的勾当。

他用搜刮劫掠来的财物层层行贿,使得他虽劣迹斑斑但屡屡升迁。林则徐巡视澎湖时,张保给他送去一只半斤多重的金老鼠。林则徐顺藤摸瓜,使张保和一批贪官污更中箭落马。林则徐戒奢惩贪雷厉风行义无反顾。

他到河南视察河工,使营私舞弊的河南巡抚琦善丢尽脸面调离河南,琦善于此耿耿于怀,为鸦片战争期间诬陷林则徐埋下了伏笔。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这是他从政思想在内忧外患特殊形势下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

杨国桢.林则徐大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金旺.林则徐家书.外文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民惟邦本   鸦片   伊犁   琦善   经世致用   为民请命   漕运   思想   清廉   江苏   大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