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清朝试图和平统一台湾,郑经却得寸进尺求独立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前言

十七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在清朝统治的统治下,又重演了一地区妄想独立而统治者希望大一统的戏剧。就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刘备,只不过郑经的独立、清朝的试图更具戏剧性。

让我们看一下,看看清朝与郑经给我们上演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错综复杂的台湾势力

在明末清初时期,台湾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荷兰人、西班牙人和郑芝龙(郑经的祖父)的竞争之地,其中郑芝龙和西班牙主要占据着台湾北部,荷兰主要占据的台湾的南部。

1642年,荷兰崛起,他在海军上投入的金钱与人才,足以超过西班牙,再加上英国这把刀(当时英国也局部超过西班牙)。这两大因素让荷兰将西班牙在台湾岛上的势力驱除。

并且郑芝龙组织的势力也无法与荷兰这一个国家做抗衡。荷兰因此占据了整个台湾岛。

1661年,郑成功在没有父亲郑芝龙的支持下,很快就在清朝的攻势下落得下风。与清朝抗争的结果就是,在内陆郑成功再无立足之地。他被迫带领他旗下的两万五千人从福建出发,经过长达几天的海上路程到达了台湾岛。

到达台湾岛后,郑成功就有着一颗为父实现抱负的心。他不负父亲的希望,不辜负旗下战士的努力,不久便收复了台湾岛。

郑经——郑成功的儿子

郑成功死后,郑经继承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岛发展的决心。他倡导当地百姓自力更生。

百姓们在郑经的领导下做到了在台湾这个小岛上自给自足。百姓们将一个小小的台湾发展成了沃土数千里,沃土之上有数百吨粮食在生长的富有岛国。靠着沿海的百姓们也依海而活。

在驱逐了外族人后本可以安居乐业的百姓,再次面临了颠沛流离的险境,郑经的统治让清朝感到了受辱,清朝开始打压郑经。

1663年,清朝攻克了金门等台湾在大陆的据点。

此时荷兰人也试图与清朝合作一起攻占台湾。具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清朝又怎会同意。

清朝以“一面唱白脸一面唱红脸”的架势收服台湾。在攻打完金门后,清朝派官员进行招抚。但郑经却拒绝招抚说:“请如朝鲜、琉球例。”

1664年在清朝态度的转变下,郑经察觉到大陆已不能在久留,待下去只会带来杀身之祸。不久他便回到了台湾。

回到台湾后,他靠着他的祖父、父亲在台湾积累的人脉,不意外的被推举为台湾的王。他也带着台湾百姓对他的信任与他自身的野心,将台湾改名为东宁,自称为“东宁王”

郑经的嚣张

1667年,康熙登基,他为了大一统,同意了郑经提出的作为藩属国的要求,并给予了郑经对台湾的控制权。但郑经得寸进尺并没有同意,他以剃发为由拒绝了清朝的招抚。

在此之后,康熙又进行了连续四次招抚,这可以看出清朝的诚意,但郑经却没有同意。他的做法也让下面的百姓议论纷纷。

在1677年,清朝统治出现危机,爆发了“三藩之乱”。清朝的实力也被削弱,郑经也趁着兵荒马乱,出兵大陆沿海再次攻占在大陆曾经的地域。

在多个势力围攻下,康熙不得不对台湾做出了重大的让步。对于郑经在大陆上出兵这一事既往不咎,只杀几名死囚以立威严且不株连九族,但是郑经还是得寸进尺拒绝了康熙。

这一次拒绝让一部分百姓感到郑经不识好歹,但幸好郑经手下的人都对他十分忠诚,这也是他可以拒绝康熙的后盾吧!

从第五次招抚来看,震惊的是角色的替换,清朝明显处于弱势。而郑经从头到尾的剃发和藩国都只是一个理由,建立一个国家才是主要的目的。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艰苦过程中康熙进行了第六次招扶,当时清朝军事上始终是比台湾要强的,但台湾的军队水战更胜一筹,想要胜利损失的兵力可是不少的。而且还有“三藩之乱”的威胁。

在两者的夹攻下,清朝的财力不足只能压迫百姓,壮丁们也纷纷被逼上战场,这可谓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啊!

作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康熙再次低下头对台湾进行招抚。

在第六次的招抚中,康熙更是承诺,若郑经接受清朝的招抚,那便许可郑经及其族人都可得到高官俸禄!

这可是将朝廷三分之一的势力都交给了郑经啊!可是郑经却仍不服软,再一次的得寸进尺,拒绝了清朝的好意。

三藩之乱与第七次招抚

1679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看到局势不对的郑氏文武官员和士兵投靠清朝。在此之后清朝的势力明显恢复。为了和平统一不愿看到生灵涂炭的康熙皇帝再次对台湾进行了招抚。

就此第七次招抚开始。

康熙答应郑经,能将台湾当成藩国一样对待,希望减少战争,永世为好。

郑经表面上答应第七次招抚的提议,但又提出两大要求,并表示若康熙同意他便归顺清朝。

其一是得到海澄的地界,其二是六万两的钱财。也就是说台湾在大陆不仅拥有了势力,清朝还要每年向台湾“进贡”六万两。

康熙看了都震惊,郑经怎么敢提出这种过分的要求的,他到底是想找死啊!

郑经的得寸进尺让这谈判不能再继续谈下去。

为了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台湾,康熙前后用了20年的时间,不断做出让步。在此期间还一度给予了台湾藩国的地位。让世人震惊的是郑经的得寸进尺和康熙耐心地打太极拳。

在第七次招抚后,康熙不再想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台湾。

他火速在1683年集结了二百余辆战舰和两万余人进攻台湾,并命对台湾十分熟悉的施琅带领军队进攻台湾。在登陆不久,清朝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战争胜利。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不隶属福建省。

总结

郑经七次的得寸进尺和不明局势,是他在最后没有得到好下场的原因。

像如今台湾自治区的独立也是如此。

奉劝当台领导人应该看清局势,不要得寸进尺,中国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我们不愿同胞相残,也不愿失去台湾这么一个同胞,有台湾的中国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现代中国就如当年的康熙,一让再让希望以最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希望不要发生战争,不让百姓面对战争的险恶。这便是中国所希望的。

《阿房宫赋》中曾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代在进步,人就应该在进步。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得寸进尺   台湾   东宁   清朝   藩国   荷兰   西班牙   康熙   势力   惊人   独立   百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