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晚年有多凄凉?被亲儿子软禁,又被宦官凌辱,在孤独中死去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追史探今

编辑:追史探今


引言:

李隆基算得上中国古代最具割裂感的皇帝。

李隆基

前半生的他在政坛所向披靡,治下的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所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他的后半生似乎成了前半生的镜像:沉溺女色、宠信奸佞、国家动荡,他身上贴满了亡国之君应有的标签。

很多人都知道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被迫出逃长安,与杨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

但却很少有人了解李隆基之后凄惨的晚年生活。

曾经的一代圣主被软禁、欺辱,直到在孤独中死去。

一、安史之乱,惨被腰斩的大唐盛世

公元742年,彼时的唐朝仍处在繁荣昌盛的开元盛世当中,唐玄宗李隆基却执意放弃使用了29年的开元年号,改元天宝。

此次改元似乎标志着李隆基主动与过去励精图治的自己作别。

和每一个年老不思进取的皇帝一样,李隆基的晚年充斥着骄奢淫逸。

对宠信之人的赏赐挥霍无度,所谓“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听说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国色天香,便不顾伦理地抢了过来。

为了迎合杨贵妃,专门派几百人为她做衣服,为了满足她的口腹之欲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至长安运送荔枝的驰道。

杨贵妃的家人也都得到了大肆封赏,争相在长安城中炫富。

李林甫去世后,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顺理成章地占据了宰相之位。

如果说开元年间的宰相姚崇、张九龄是德才兼备的标准古代贤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能力尚够而私德欠佳,那杨国忠就是才德两缺的大奸臣。

杨国忠剧照

独断专行、贪腐严重,杨国忠任宰相期间是唐朝官场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

沉溺在温柔乡中的李隆基不会想到,他最信任的边疆胡将,贵妃的“好大儿”安禄山早已计划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

天宝十四载,李隆基得到了这个震惊的消息:安禄山在范阳组织起十几万大军起兵造反。

此时承平日久的中原已多年不见兵戈战乱,自范阳起兵后,一路州郡望风而降,安禄山的军队几乎没有遭遇抵抗。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叛军就攻克了东都洛阳。

后知后觉的李隆基这才开始考虑御敌一事。

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在长安组织了几万未经训练的市井子弟,打算借着潼关天险将安禄山的军队隔绝了关外,以此保住首都长安。

就在被阻隔的叛军内部即将内乱时,年老昏聩的李隆基听信了监军宦官的诬告,竟在阵前斩杀了两位大将。

接替二人的大将哥舒翰拿着李隆基要求他迎敌的圣旨,恸哭出关。

结果大败于叛军,自己被属下捆住投降了安禄山。

没了潼关天险,叛军直奔长安而来。

李隆基在傍晚诏命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整军备马,在黎明之时带着贵妃宰相、皇子皇孙和近侍逃出宫门。

李隆基成了唐朝第一个被打出首都的皇帝。

二、分道扬镳,互相猜忌的父子二人

很难想象西逃路上的李隆基在想些什么,但跟随的将士们心里可是充满了怨恨与不满。

与拖家带口的唐玄宗不同,将士们的家人老小都留在了长安城,只身跟随玄宗出逃。

终于,这种负面情绪在马嵬驿爆发出来。

在将士的簇拥下,大将军陈玄礼决定起兵杀掉杨国忠。

知会太子李亨之后,禁军将杨国忠处死肢解,并杀掉了他的儿子和姐妹。

以“清君侧”为由起事的将士们已经杀红眼,又冲着杨贵妃而来。

此时的玄宗面对兵变也束手无策,最终在爱妃和自己的皇位之间选择了后者,用一条白绫让杨贵妃香消玉殒。

亲眼见到杨贵妃尸体的禁军将士脱铠跪地,高呼万岁,这场马嵬驿兵变才算到此为止。

尽管唐玄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皇位,但皇帝的威严却大幅折损,局势的细微变化这也让一个人看到了转机。

这个人便是太子李亨。

李亨

到马嵬兵变时,李亨已经44岁,在太子位上战战兢兢地坐了18年。

尽管自己是长子,但唐玄宗可是能因他人构陷便在一天之内连杀三子的狠角色。

在这18年里,李亨一直忍辱负重,面对李林甫、杨国忠的陷害中伤始终选择忍让。

本想熬到老父亲去世,结果又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的存亡都成了未知数。

跟随玄宗出逃路上,李亨不是没有想过自立门户。

李亨剧照

一直有观点认为马嵬兵变就是太子李亨一手策划的。

马嵬兵变后玄宗的威严大幅折损,李亨觉得机会到了。

于是,李亨派人找来当地老百姓做“托”强行挽留,就势与唐玄宗分道扬镳。

唐玄宗一行计划入蜀偏安,李亨就一路北上向朔方前进。

李亨剧照

来到朔方军治所灵武,李亨急不可耐地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

一方面,李亨的确在太子之位隐忍了太久。

另一方面,他也亟需通过称帝,来让身边的近臣和迎接他的朔方军得以享受从龙之功。

至于蜀中的老父亲,李亨仿照唐朝历代“经验”,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此时的唐玄宗虽然被架空,但他毕竟曾经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他深知,此时与儿子争权夺位没有意义,最关键的是能够平定安史之乱,也只有能够率众平叛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新天子。

唐玄宗将散在各地的亲王和边军都派到灵武,并派人将玉玺送去,接受了这次权力的过渡。

称帝后的肃宗也不负众望,命其子广平王李豫、朔方军将领郭子仪、王思礼等率领二十万大军,从灵武起兵平叛。

另一边攻占两京的安禄山部众内部开始迅速腐化、矛盾四起。

加之自范阳到洛阳一线陆续有当地官员率百姓抵抗,长安的叛军很快被唐军击败,被迫退出关中。

广平王李豫趁机东进洛阳,安禄山被其子所杀,叛军势头日下。

至德二载,唐军收复洛阳。

收复两京后,唐肃宗李亨返回长安,此时的他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太子,而是当之无愧的新皇帝。

他当然没有忘记,在遥远的成都还有一位老皇帝。

三、六载上皇,盛世天子的凄凉晚年

当收到儿子唐肃宗返驾长安的请求时,身在成都的玄宗皇帝百感交集。

两京收复、叛乱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当然值得欣喜。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肃宗的皇位彻底坐稳,自己不可能再重掌皇权,甚至性命都握在了儿子手中。

面对儿子的邀请,玄宗皇帝表示自己年老经不起折腾,打算留在成都。

唐肃宗自然是不会应允,放任自己的老父亲在西南地方威胁自己的皇权。

在反复给老父亲吃了定心丸之后,唐肃宗终于将玄宗从成都挪了出来。

尽管有痛哭流涕、三让而后受之等一系列“父慈子孝”的行为,父子二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政治场上的作秀罢了。

从回到长安那天起,唐玄宗几乎失去了一切。

最初,太上皇李隆基被安置在兴庆宫,侍奉他的依然是曾经的大将军陈玄礼和多年近侍高力士,亲妹玉真公主也常来看望。

不问政事的李隆基每日听听梨园曲,在宫墙上见见长安城中的百姓,除了对杨贵妃之死耿耿于怀,玄宗的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不过,好日子很快到头了。

三年后,唐肃宗的亲信宦官李辅国为了巩固恩宠,上奏肃宗说:

太上皇居兴庆宫时常与外人沟通,如今的将士们都是当年在灵武起兵时的元勋,他们对陈玄礼高力士这些老臣也颇有微词,因此请求将太上皇移居别宫。

此时正值肃宗患病,李辅国便擅自作主,强行把唐玄宗迁往甘露殿。

甚至在迁居途中以武力恐吓玄宗。

其实,李辅国一个不掌兵的宦官哪有这么大的胆量,所谓的“迁居”无非是因为唐肃宗本人为了提防唐玄宗复辟而将其软禁。

此事之后的李辅国甚至没有受到唐肃宗的一句斥责就可见唐肃宗本人的态度。

除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唐玄宗身边人也遭到清洗:

高力士因“串通逆党”而被流放,陈玄礼被强令致仕,玉真公主也被命令居于玉真观中。

此时的玄宗作为君主手中没了权力,作为与肃宗间没了父子亲情,作为老人身边没了故旧。

余下的两年多岁月里只能在甘露殿中孤独度日,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参考资料:《旧唐书》

《资治通鉴》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灵武   开元   朔方   太上皇   叛军   兵变   长安   宦官   贵妃   晚年   太子   凄凉   皇帝   孤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