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武将徐达:历朝历代开国元勋中的天花板!

大明王朝的武将徐达,如果历朝历代只能选一位代表,那他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作为被朱元璋誉为“布衣兄弟”的大明第一武将,徐达在建立大明王朝的功勋方面无人可比,即使与汉朝的韩信、唐朝的李靖等伟大将领相比,他对开国的贡献也是全面且无可比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徐达于元朝至顺三年出生,比朱元璋小四岁。虽然他和朱元璋都是濠州钟离人,但他们并非童年玩伴,二人的相识是在至正十三年六月,当时朱元璋回家乡招募士兵,徐达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朱元璋的军队。而当时,徐达已经22岁了。


根据《明史·徐达传》的记载,徐达具有野心勃勃、身材高大、英勇刚毅的特点。朱元璋第一次见到22岁的徐达时,就非常喜欢他,可以说他们几乎是一见如故。于是,徐达成为了朱元璋心腹的大将。


作为朱元璋的亲信将领,徐达参与了朱元璋早期的创业过程。当朱元璋离开濠州南下定远独立发展时,只带走了24名亲信,其中包括威名赫赫的“淮西二十四将”。在这二十四将中,徐达名列第一,可见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在朱元璋攻占定远和滁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让朱元璋终身难忘的大事。郭子兴被孙德崖追杀到滁州,朱元璋为了救岳父郭子兴,不幸被孙德崖活捉。徐达请求用自己来替代朱元璋,最终朱元璋因此被释放。这件事表明徐达在朱元璋军队中的地位极高,否则孙德崖不可能同意让徐达替换朱元璋。更重要的是,徐达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朱元璋的自由,朱元璋对此自然十分感激。可以说,朱元璋和徐达不仅是君臣关系,更像是情同手足的兄弟。


因此,《明史》中称朱元璋为“布衣兄弟”,尽管后来朱元璋登基称帝,但他依然这样称呼徐达。在整部《明史》中,朱元璋只称呼两位人物为兄弟,一个是徐达,另一个是李贞。对于李贞,朱元璋是从亲戚的角度称兄弟的。而对于徐达,朱元璋则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他为至交好友。可以说,在朱元璋心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徐达的位置,即使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也无法与之相比。


至正十五年的渡江之战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关键一战,也是常遇春投靠朱元璋的第一战。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将,他们的功勋不可忽视。早在朱元璋南京称帝之前,他就对徐达和常遇春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朱元璋说:“徐达是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的最佳人选;常遇春则以勇猛无敌,摧锋陷阵而闻名。”一个是可与自己媲美的将才,一个是为自己攻城略地的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除此之外,徐达和常遇春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仁慈。在池州之战中,徐达带领常遇春等人击败了陈友谅,并生擒了三千多俘虏。对于如何处理这些俘虏,常遇春主张全部杀掉,而徐达认为不可行。他派使者急报朱元璋决定,但当朱元璋宽恕俘虏时,常遇春已经将其中大部分杀死。常言道,“杀完俘虏事后难收场”,常遇春的过度杀戮或许与他英年早逝有关。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打赢了鄱阳湖之战,除掉了成为夺取天下道路上最大绊脚石的陈友谅。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大将张定边逃往武昌,朱元璋决定留在江西,而派遣徐达回应天镇守,以防备张士诚的袭击。应天是朱元璋的老巢,他安排徐达返回镇守,显示出对徐达的高度信任。此时,除了徐达,常遇春、冯胜、邓愈以及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和亲外甥李文忠等人都在身边,但朱元璋最信任的仍然是徐达。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坐镇应天,不再亲自领兵征战。开拓疆土的重任交给了徐达,他成为朱元璋手中最锋利的战刀,随着朱元璋的旗帜指引,徐达征服了江汉、淮楚,在西浙一带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胜利。


至正二十七年,徐达攻破了平江城,擒获了张士诚。当平江城即将被攻破时,常遇春、汤和、郭兴和王弼等大将都准备进城屠杀。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徐达下达了三条命令:掠夺百姓财物者处死,毁坏民居者处死,离军营二十里者处死。因此,尽管张士诚最终失败了,但平江城的城墙和城中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徐达的仁慈之心再次得到了彰显。


在灭陈友谅时,徐达还只是参与者;而在灭张士诚时,他已经成为指挥者。近代史学家蔡东藩评价徐达说:“朱氏王业之所由创,抑徐达首功之所由建也。”同年十一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带领25万大军展开北伐。大军所向披靡,连破河南、山东。


第二年,当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时,徐达等人还在北方与蒙古人战斗,洪武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徐达攻占通州,元朝首都大都门洞开,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见势不妙,带着太子、后妃和大臣逃往应昌。


在进入大都后,徐达没有滥杀平民,他封锁了图书和宝库,保护了俘虏的元朝后妃和宫人,并将他们交给朱元璋亲自处理。随后,根据朱元璋的指令,徐达没有追击元顺帝北上,而是带领大军转向西方,攻打河北和山西等地。


元朝的最后一位名将王保保拥有10万大军,坚守不退。汤和最先与王保保交战,结果差点被彻底击败,要不是他跑得快,恐怕性命就丧失在王保保手中了。徐达赶到后,只用一招即可将王保保赶得落花流水,他的10万大军最终只剩下18个人。


洪武二年,徐达率冯胜、李文忠等人攻打陕甘,一举招降了李思齐等元朝大将,并再次击败了王保保,这一次王保保的失败更为惨烈,他最终靠着抱着一根木头渡过黄河才侥幸逃脱。


在我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实现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但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亲自参与所有的开国战争,真正从南方打到北方统一天下的人是徐达。而且,自从唐朝末年石敬瑭向契丹人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经过400多年,徐达终于把燕云十六州收回到汉人的手中。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历朝历代的开国将领中,没有任何人对开国的参与程度和立下的功勋能够与徐达相媲美。即使是《明史》这样一部清朝编纂的史书也不得不对徐达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古今名世之佐无以过也”。


常言道,“与帝王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徐达作为立下不世之功的将领,与朱元璋共事了18年,并平安度过了余生。这是因为徐达不仅战斗勇猛,更有极高的生存智慧。


洪武三年,徐达再次率军北伐时,军中左丞胡德济畏战逃跑,按军法应受处置。然而,徐达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养子,是胡大海家族的唯一继承者。徐达明白朱元璋和胡大海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他将胡德济押送到应天,由朱元璋亲自处理。至于胡德济麾下的几位指挥使,徐达则按军法将其处死。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徐达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不影响军心的情况下,将决策权交给了朱元璋。显然,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因为他最终也没有处死胡德济。因此,尽管徐达是统兵将领,但在面对朱元璋时,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因为他明白帝王的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明   至正   定远   平江   明史   历朝   元朝   武将   将领   大将   俘虏   天花板   历代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