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大将,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不敢动另外4人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戎马之君和权谋之主。他甚至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为的就是巩固权力。

朱元璋登基后,为稳定江山,他下令连杀数十个陪他打天下的功臣大将,弄的朝中人人自危,生怕下一刀就是自己的脖子。在这些功臣中,有4个人幸免于难,那就是汤和、耿炳文、沐英和徐达。

他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制止朱元璋铁血手段,让自己躲过这场腥风血雨?

汤和:发掘明朝栋梁之材

1352年一个阴雨绵绵的春日,江西沙县和尚庙里,朱元璋正一边念着佛经,一边思考着乡亲们如何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此时,他的老乡汤和突然造访,汤和言辞恳切地劝说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起义,为苍生解困。

朱元璋沉吟片刻,终究决定跟随汤和投奔郭子兴,加入了红巾军。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发现者,对他寄予厚望。他见朱元璋骁勇善战,很快便荣升为统帅,娶了郭子兴的女儿。

汤和对朱元璋历来忠心耿耿,两人关系十分密切。起初,汤和的地位还高于朱元璋,但他不计较功劳,只求朱元璋能成大事。后来朱元璋在军中地位日渐上升,汤和不仅不生妒忌之心,反而更加尽心辅佐。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是汤和梦寐以求的景象。他欣然前往应召,被封为信国公。朱元璋也十分敬重汤和,对他像兄长般亲切。

然而好景不长,朱元璋为巩固权力,开始大肆杀戮功臣。汤和看在眼里,心中隐隐不安。他了解朱元璋的为人,既然能灭亲生儿,难保自己能幸免。于是他主动向朱元璋请假回乡,避开了惊涛骇浪。

朱元璋对汤和刮目相看,便把家乡凤阳封给他为食邑,叫他回去享清福。汤和欣然前往,终于躲过一劫。朱元璋杀戮再多,也绝不会加害自己的恩人。

汤和用智慧与退让,躲过了朱元璋的铁腕震慑。他就像一位老者,眼见江山已基业确立,也该适可而止,主动退隐才是上策。

耿炳文:低调的英名将军

1335年,耿炳文在一个武将世家出生。他继承父业,从小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耿炳文勇猛善战,屡建奇功。他数次大破朱元璋的主要敌手张士诚,与徐达、常遇春等并称第一流猛将。

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掌管禁军。他深得朱元璋信任,成为心腹大将。可就在此时,朱元璋为查明反叛,开始大开杀戒。耿炳文虽然功高震主,却丝毫不敢有僭越之心。

他谨小慎微,从不在朝堂上显摆武功,更不敢要求赏赐。有一次,朱元璋问到他要什么赏赐,他坚决推辞,只求朱元璋多保重龙体。这出乎朱元璋的意料,让他对耿炳文刮目相看。

开国之后,战事仍多。朱元璋又任命耿炳文为征西大将军,让他率军征讨西北。耿炳文从未有过异心,只求效忠。他在西北军营里日夜训练,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军心。

1399年,61岁的耿炳文被派往辽东镇守。他欣然前往,未曾推辞。赴任前,朱元璋亲自设宴饯行,两人言谈甚欢。朱元璋感慨耿炳文忠心耿耿,将他与徐达并列为第一等功臣。

耿炳文在辽东边境守土有功,终于渡过这场腥风血雨。他用谦卑的态度,制止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功高盖主的他,反而用谦逊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成为少数存活下来的开国元勋。

沐英:忠贞不二的养子

1360年,8岁的沐英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他幼承庶母的教导,对朱元璋孝敬有加。12岁从军,撇开儿童稚嫩,他勇猛非凡,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

18岁时,沐英已是一员大将。他在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十分欣赏这个养子。1382年,沐英率军南征云南,终于将之纳入明朝版图。朱元璋信任他,任他镇守云南。

沐英对太子朱标及生母马皇后极为孝顺,两人过世时,他悲痛欲绝,痛哭失声。他对兄弟也情同手足,朱棣曾想谋反,都被沐英劝止。

沐英任云南长达10年,边防大好,从未有过异心。朱元璋放心让他镇守边疆,从不像朱棣那样频繁调动,可见朱元璋对他极度信任。

1408年,沐英病逝于云南,时年仅48岁。朱元璋听闻,不禁痛哭流涕,将沐英灵柩护送到京城,亲自主持葬礼,追封其为黔宁王,以示哀荣。

沐英忠心不二,深得朱元璋喜爱。他用孝顺 化解了朱元璋的疑虑,终成为少数逃脱魔掌的大臣。

徐达:忠勤廉慎的文武全才

徐达生于1328年,少年时便跟随朱元璋起义。他先后击溃陈友谅及张士诚,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甚为看重此人,1368年登基后,他被封为左丞相,后官拜太傅。

徐达不仅文韬武略,而且清正廉洁,深得民心。他在任何场合,从不营私图利,军队也严禁掠夺百姓。朱元璋曾数次提出重赏,都被他坚决推辞。

1375年,徐达奉命镇守北平,加强边防。他勤政爱民,使北方社会秩序渐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此时的朱元璋已在京城杀害多名大臣,徐达深感忧虑。

边防稳固后,朱元璋召他入京共议国事。见到徐达的瞬间,朱元璋激动地说:“大明国家有你这样的万里长城,我就放心了。”可见徐达在朱元璋心中举足轻重。

1394年,徐达因积劳成疾,病危的他还被朱元璋亲自接到京城治疗。徐达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亲自主持葬礼,又建庙配享,以示哀荣。

徐达最终凭借忠诚和廉洁,远离了铁腕皇帝的猜忌,成为极少数未遭杀戮的功臣。他用仁政来展现忠心,最终感化了朱元璋,不被那铁血手段波及。

结语

朱元璋崛起于乱世,铁血手段是他稳固江山的法宝。但他终究没有置功臣于死地,留下汤和、耿炳文、沐英、徐达四人。他们不是靠躲避朝堂,而是智谋和忠诚化解朱元璋的疑虑,最终幸免于难,成为千古佳话。

朱元璋杀戮再多,心中也有一份留情。这份感恩和仁慈,成就了大明盛世的基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江山   功臣   大将   辽东   哀荣   大明   明朝   京城   养子   边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