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波澜壮阔,与这个国家的沧海桑田相随相伴。他就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1908年,一个3岁的孩子在一纸诏书下成为大清王朝的皇帝,承担起这个帝国的命运。然而他太过年幼,在位时间又太过短暂,对这国家的历史无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数年后,他含泪与皇位诀别。这一别,就是永诀。

但是对于这个曾三次登上皇位的人来说,他的一生似乎永远与那个虚位难断。在民国时期,他曾孤注一掷,想要重新复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与日本人勾结,建立傀儡政权。种种迹象表明,他内心从未放下过皇帝的身份。

直至晚年方才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在这变幻莫测的世道中,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放下了那沉重的枷锁,重新出发,开始崭新的人生。

溥仪的一生,是这个时代给他安排的剧本。他努力想要掌控命运,但终究是其中一个被推动的角色。我们不应视他为奸诈小人,而是同情他那惊世传奇的命运,以及其中无可奈何的呐喊。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一、三岁登基,肩负朝命运

1908年,在北京紫禁城内,一个小男孩被抱上了龙椅,成为大清帝国的新皇帝——溥仪。当时溥仪只有3岁,仍是一个吃奶的婴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一无所知。这一切都源于慈禧太后的一纸诏书,她见光绪帝膝下无子,为保大统,便从宗室旁支中选定年仅3岁的溥仪作为新的皇帝。

作为一个出生在皇室的孩子,溥仪生来就被赋予了不同凡响的命运。他是光绪帝的一个堂弟,有着与皇室直接的血缘关系,这成为他被拥立的重要原因。

在他出生时,父母并未想过他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帝,只当他是皇室一个枝干上的孩子。直到那一天的诏书发下,溥仪的人生轨迹才陡然改变。

当晚,溥仪被抱入宫中,经过简单的典礼就被安置在龙椅上。这位稚齿未换的小皇帝自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咿呀学语地望着下跪在身前的群臣。大臣们见此景,心中都不免感叹命运的无常。一个吃奶的婴儿,就这样承担起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二、六岁遗民,难断皇念

清朝覆灭,溥仪被迫退位,不过六岁的他还处于懵懂时期。面对这场让他举目无亲的变故,小溥仪哭闹不已,不愿放弃皇帝的身份。但大人们温言劝导,他才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陛下,民国已经到来,您已经不是皇帝,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大臣柔声道。

“那我还可以回家吗?”溥仪哭红了眼睛。

“可以,陛下以后就住在颐和园,一切生活还和从前一样。”

“那好吧。”溥仪抽噎着,终于点了点头。

他还年幼,对皇帝这个身份的概念还很模糊。他更在乎的,是能不能继续住在熟悉的宫殿,由宫女侍候着过十分舒适的生活。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他最关心的了。

就这样,溥仪和他的宫人们继续住在颐和园内,保留着皇帝的日常生活。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他唯一熟知的生活方式。即使不再是皇帝,他也无法适应外面的生存环境。

三、十二岁复辟,权力虚设

1917年,张勋发动辛亥革命,试图复辟帝制,拥立溥仪为帝。当时溥仪已十二岁,被迫再度登上皇位。但这次复辟仅持续12天便宣告失败,溥仪的皇帝生涯再度画上句号。

“臣再次见到陛下登基,实在太好了!”大臣跪地激动地说。

“这次我真的可以当皇帝了吗?”溥仪有些迟疑。

“臣等定会保驾,让陛下得以复辟。”

十二岁的溥仪还不明白,张勋的行动注定难以成功,他手握重兵,自己不过是一个形式。溥仪以为皇位真的回到了自己手中,却不知道不过是别人谋权的棋子。

短短12天后,复辟失败的消息传来,溥仪再次遗民。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过是别人一时兴起的工具,从未真正拥有过皇帝的权力。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何掌控朝局?他是那样天真,才会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复辟。

四、十六岁出逃,渴望自由

1924年,溥仪16岁,他不再满足于颐和园这隐世般的生活,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有一天,他装扮成平民模样,计划逃离皇宫出逃。

“我听庄士敦先生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溥仪对宫女说。

“陛下请三思,外面很危险。”

“就让我去看一眼吧,我会很快回来的。”

这些年来,溥仪受英国教师庄士敦的教导,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渴望亲眼看看书中的知识所描述的世界,而不仅仅是活在皇宫这座珍宝般的牢笼里。

这天夜里,溥仪趁着月黑风高,翻过宫墙就要向外逃去。却不想刚迈出宫门,就被守卫发现,扭送了回来。一个16岁的少年,竟也难逃皇宫的禁锢,溥仪的第一个逃亡计划就此失败。

五、二十岁移居,为复辟积蓄力

1924年,溥仪20岁时离开了皇宫,来到天津英租界定居。在这里,他过上了颇为洋化的生活。表面看来,溥仪已经放下了皇位,但心中复辟的念头从未消失。 他利用在租界的日子,结交军阀豪强,积蓄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复辟。

白天,他穿着西装打扮,自驾车出入各个场所,受到洋人的礼遇。但夜深人静时,他会闭门不出,一人静坐思考。

“我一定要想办法夺回皇位,这是我的使命。” 溥仪自言自语道。

一个曾经三度登基的皇帝,如何能够忘记掌权的滋味?溥仪的心中从未死过对皇位的追求 ,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聪明耐心,总有一天可以重拾江山社稷。

六、三十岁傀儡,复辟梦破灭

1931年,溥仪30岁,正是志存高远之时。这一年,日军占领东北,为建立傀儡政权,再次找到溥仪,扶持他复辟称帝。

“陛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重建大清江山。”日军首领对溥仪说。

“好!我一定会尽心效劳,重建我们的大清帝国!” 溥仪激动地说。

面对这个久违的复辟良机,溥仪欣喜若狂。他从未放弃过对皇位的渴望,这一刻终于来临了。哪知这个复辟不过是日军的一个幌子,溥仪还是那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这次我绝不会轻易放手,一定要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朝代。” 溥仪暗自握紧了拳头。

七、五十岁退位,人生再起航

经过种种坎坷后,50岁的溥仪终于明白,皇位永远回不到自己手中。1967年,溥仪在病榻上低声对女儿说:“我生来注定要经历这些起起伏伏,如今一切终将落幕。我已经老了,也该好好生活了。”

说完这番话,溥仪便轻轻合上眼睛,结束了传奇一生。或许,他终于可以真正地做回自己,不再被皇位的枷锁所禁锢。生而为帝,他注定要承受非凡的命运。但溥仪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渴望简单的平凡与自由。晚年他终于放下执念,人生也因此而再次起航。

结语

回望溥仪传奇的一生,不禁令人唏嘘。一个出生在顶点的孩子,承担了沉重的历史使命。他三次登基为帝,却从未真正拥有过权力,都是他人手中的傀儡。

在人生初期,他还能体会到皇帝生活的优越。但好景不长,最终只能面对失去、遗民的痛苦。起起落落,他原以为可以凭借皇位重塑荣光,哪知一切不过是幻梦。直至晚年方才豁然开朗,选择真正做自己,得到人生的解脱。

溥仪的一生,是这个时代给他安排的剧本。他努力想要掌控命运,但终究是其中一个被推动的角色。我们不应视他为奸诈小人,而是同情他那惊世传奇的命运,以及其中无可奈何的呐喊。命运给予的恩宠与苦难,都是他不得不承受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故宫   夜壶   遗民   诏书   皇位   陛下   傀儡   皇宫   晚年   花瓶   皇帝   命运   孩子   人生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