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次召开全省大会支持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位个体户受表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马焱 通讯员 市闻

“浙江个体工商户的形成是较大的生存压力、较少的计划经济束缚和较强的商品经济意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浙江个体经济发展白皮书》

1979年,温州姑娘章华妹17岁,为了讨生活,把一张小桌子摆放在家门口,卖一些针线、纽扣、表带之类的小商品,一个月下来能挣20多元,够一家人吃饱饭,但那时还要时刻提防穿制服的管理员,“看到他们来了就赶紧收摊关门。直到有一天,我正要收摊躲工作人员时,却被他叫住了,说‘现在有政策了,可以申请营业执照,再也不用跑了’。”1980年,章华妹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全省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自此,浙江省个体经济拉开蓬勃发展的序幕。

今天下午,全省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据悉,这是浙江首次单独为个体工商户召开全省性大会,支持推动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大会还首发《浙江个体经济发展白皮书》,并授予30位个体工商户首届“最美浙江人·最美个体劳动者”称号。

全省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浙江个体经济发展白皮书》首发

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个个体工商户

今天的大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首发《浙江个体经济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分五个章节,分别介绍浙江个体工商户的诞生起源、发展繁荣、提升转型、未来展望和典型案例。

浙江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数量和规模年年大幅增长。40多年来,全省个体工商户数量实现了从1到600多万的指数级跃升,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全省个体工商户户数10年间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目前,全省在册个体工商户647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64.5%,占全部民营经济主体总数的67%;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个人创办个体工商户。

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浙江个体工商户也在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从降本减费、要素支持、营商环境、发展保障四个方面提出43条政策举措,全力解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

浙江个体工商户经营领域持续拓宽,新兴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增速强劲。据统计,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浙江共计14.1万户,近三年增长率均高于20%。

直播零售、电商微商、新媒体等新个体经济不断涌现。众多头部MCN、直播平台、服务商、配送网络等均纷纷落户浙江。其中,杭州每4户个体工商户中就有一户从事网络个体经济。

“个转企”36.71万户,发放信用贷632.29亿元

政策支持浙江个体工商户发展

浙江个体工商户已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摇篮。以前,个体工商户转型企业需要先注销再新办企业,材料多耗时长,且新设公司容易因为易名,使旧有品牌价值下降。

浙江2012年开始推动“个转企”登记制度改革,由原来的“先注销、后设立”改为直接申请办理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老字号价值得以延续,融资扩产更为便利。目前,全省累计完成“个转企”36.71万户。

一些早年创立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更为繁荣。章华妹当年的小门店已发展为如今的华妹服装辅料公司。海宁裕成纺织有限公司由个体工商户转型而来,如今已成为海宁市许村镇家纺产业发展的榜样,纺织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宁波海曙洪靓记茶餐厅通过“个转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个转企后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万。天台县政府助推永丰橡胶厂等橡胶经营户转型企业,使信贷支持、订单量、用工人数等迅速翻番,全县橡胶行业层级大幅提升。

第一张营业执照

此外,为破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难题,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信用融资破难行动,并于2021年与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打造“浙江小微增信服务平台”,全省域应用“信用评、精准定、快捷放、贷后管”信用融资新模式,推动更多信贷资金高效、便捷、低息流向个体工商户。平台上线以来,已为12.36万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贷款632.85亿元。

以缙云县的烧饼贷为例,当年,缙云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打响缙云烧饼品牌,为解决个体工商户缺乏启动资金的难处,缙云县“烧饼办”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和相关金融机构,量身定制“烧饼贷”,对烧饼产业全链条进行批量授信。缙云烧饼店如雨后春笋一家接着一家涌现。赵一均是第一批受益者之一。有了启动资金,他从“摊主”变成了“店主”,开起了缙云烧饼第一家标准店“缙云烧饼一均店”,开店第一年营收就达到200多万。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出700多家缙云烧饼示范店、1万多家烧饼网点。

预计到年底

个体经济将带动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尤其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浙江省政策举措密集发力,出台《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为个体工商户减税367.17亿元,减免国有房租32.96亿元,减少手续费支出14.6亿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09亿元,返还失业保险9959万元,对38.14万个体工商户实施用电用水用气欠费不停供。

浙江个体工商户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努力将危机化为机遇,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纳税个体工商户38.21万户,纳税总金额32.51亿元;实现“个转企”1.07万户;上半年新注册经营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70%。据介绍,浙江省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岗位,带动的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预计到年底,全省还将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我省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全力打响“浙个好”个体工商户发展品牌,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在册个体工商户超680万户,吸纳就业人员1340万人以上,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5万家,突出降本减负、服务增值、要素赋能,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加完备、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都是最生动的人间烟火气

30位“最美个体劳动者”受表彰

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的持续,是平等准入、多元赋能的坚持,更是富有冒险、吃苦、创新、合作的浙商精神的体现。今天受表彰的30位个体工商户中,有不畏艰难的开拓创新者,有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历史技艺传承者,也有以科技致富并示范带动共同富裕的引领者。他们的故事是浙江个体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归的非遗传承人

杨雨潇是省级非遗临海剪纸的第二十二代传承人,也是一名海归研究生。2016年,她回到自己的家乡临海,创立临海市潇声文艺创作工作室,开始奋斗在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一线。

其实,杨雨潇的母亲张秀娟就是临海剪纸的传承人,她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杨雨潇。都说“出国”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七年前,在法国已经工作两年的杨雨潇,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从事了一份与文化、共富紧密相连的工作——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浙江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杨雨潇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非遗产品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如何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传承发展去推动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临海剪纸”始终坚持“以草根文化滋养草根”的理念,于是,杨雨潇将剪纸文化园地点设在了家乡临海市括苍镇,并且投入自己的全部存款和助力非遗的贷款资金,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凝聚和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开启文化园建设。园区预计今年8月完工,届时它将是一次可同时容纳400人,可教学可展示可交流的综合性乡村剪纸文化园。

目前,杨雨潇的工作室已先后开展临海剪纸进万家、农民素质培训、技能培训等服务,惠及2万人。其中,农民剪纸技能培训已举办150余期,累计结业农民2000余人,获得剪纸高级工证书约80名。我们择优选取技艺过硬的农民为“张秀娟剪纸”品牌制作文化礼品,逐渐让剪纸技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手段。

同时作为一名与教育紧密结合的非遗传承人,深知艺术教育在农村教育系统中的缺失,三年来坚持每年开展“非遗流动课堂”公益项目,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艺术教育课堂,开启留守儿童看世界的第二双眼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至今直接或间接惠及2000人。

非遗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传承人的更是社会的。为了让“临海剪纸”这个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能进一步发挥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杨雨潇在留法期间就指导母亲将“张秀娟剪纸”注册成为商标,合法保障非遗技艺的权益。

同时,她还研发了“丝绸剪纸”,以丝绸代替纸张进行创作,解决了传统纸张易潮易霉变的痛点,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还将传统剪纸变为彩色的、立体的,将剪纸作品变为项链、杯垫、钥匙扣等不同形态。让原本略显“乡土”的剪纸,进入国家收藏,又让进入国家收藏的剪纸,回归到民间,漂到海外,被海内外不同群体所接受和喜爱,使临海剪纸成为临海市独特的文化地标。

省级非遗临海剪纸

教科书级的烧饼师傅

今年55岁的赵一均,是一名缙云烧饼师傅。他说:“我的生意很小,小到一个饼、一个人、一餐饭,我的生意也很大,大到一个品牌、一个产业、一片乡愁。”

今年是赵一均做缙云烧饼的第36个年头,一路走来,他见证并参与了缙云烧饼从“小买卖”到“大产业”的发展变迁。

36年前,19岁的赵一均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带着“当城里人”“过好日子”的质朴愿望,来到缙云县城学做烧饼。1992年开始,他和爱人在县城东门街头支起了小烧饼摊,靠着山里人吃苦耐劳的顽强、越来越娴熟的手艺,烧饼摊生意越做越好。

2000年之后,许多缙云人开始外出闯荡、南下淘金,一些曾经熟识的老乡朋友,都在外面挣了钱、发了财,赵一均和老婆也开始犹豫,要不要另起炉灶。“我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俩半夜收摊回家的路上,老婆问我:咱们就烤一辈子烧饼?我们四目相对,却说不出来一句话。”

转机发生在2013年底。当时,缙云烧饼已经在省内有了一定的名气,烧饼师傅也越来越多,缙云县委县政府看到了小烧饼中蕴藏的大民生、大产业、大机遇,下决心要打响缙云烧饼品牌,以缙云县委县政府为主导的“烧饼办”应运而生,像赵一均一样分散在各地的烧饼师傅,开始有了“主心骨”,成了支“正规军”。

2014年,缙云县“烧饼办”联合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品牌化、标准化的管理规范、操作指南,鼓励大家从街边走进店面。为解决烧饼摊缺乏启动资金的难处,“烧饼办”还找到相关金融机构,为大家量身定制“烧饼贷”这种有地方特色的贷款产品,对烧饼产业全链条进行批量授信,赵一均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从“摊主”变成了“店主”,开起了缙云烧饼第一家标准店“缙云烧饼一均店”。有了标准化的店铺,开店第一年营收就达到200多万。

比赚到钱更让赵一均开心的是,缙云“烧饼办”还聘请他当“烧饼教头”,传授烧饼技艺,让更多的人通过做烧饼过上好日子。赵一均边教边总结,还把琢磨出来的经验都写成了一本书面教材,现在已经成了烧饼班里的“指定教材”。随着学徒一批一批就业,烧饼的香味开始从缙云飘向全国各地,有些学员还将烧饼店开到了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让大家眼里最土的烧饼一下子成了最洋的产业。

2018年,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缙云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缙云烧饼店如雨后春笋一家接着一家涌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出700多家缙云烧饼示范店、1万多家烧饼网点。去年,光烧饼这一个富民产业就赚了30多亿元。

“烧饼教头”赵一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个体经济   缙云县   浙江   临海市   缙云   全省   浙江省   个体户   剪纸   烧饼   个体工商户   大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