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守灵时发觉不对劲:张仙朋为何没来?


1976年,一场重大决策在中共中央酝酿中,这一决策将毛主席的遗体永远安放在人民大会堂,而九月的第二周则定为毛主席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

在这段特殊时刻,各界受邀的人们都纷纷前来人民大会堂,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的敬意和最后的告别。然而,在这个庄严的场合中,李敏,毛主席的女儿,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一个人,一个特殊的人,张仙朋。


张仙朋,这个名字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中并不陌生。他来自山东烟台市,于1934年诞生,1949年投身革命事业,进入了毛主席的警卫队伍。长达13年的时间里,张仙朋一直在毛主席身边,默默地守卫着伟大领袖。

年少时的李敏曾和张仙朋一同玩耍,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李敏迫切期盼着能够见到张仙朋,共同送别毛主席。


然而,事情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李敏一直期待着张仙朋的到来,但张仙朋并没有随着其他受邀嘉宾的脚步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李敏开始感到担忧,她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她一直期望着张仙朋的到来,但为何他迟迟不现身呢?

这时,李敏忍不住提出了一个问题:“张仙朋怎么没来呢?” 这个问题,成了那个特殊时刻的疑团,一个关于张仙朋的疑团。


张仙朋,他是何许人也?他和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毛主席的形象,对于张仙朋来说,曾经是神秘而威严的。他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以严密的安全措施而著称。然而,当张仙朋成为毛主席的亲卫时,他发现毛主席并不像传说中那般可怕。毛主席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回溯到1949年,当时的张仙朋正是一个普通的团支部书记。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却并不知道任务的性质,只是知道这个任务涉及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却并不知道是谁。于是,他满怀期待地等待,不知所措。


当毛主席亲自到达会议室时,张仙朋赶紧端茶倒水,生怕出差错。毛主席微笑着接过茶杯,对他说:“谢谢你,小同志。” 这句话,让张仙朋激动不已,整夜都没入睡,满脑子都是和毛主席初次见面的场景。

张仙朋的下一个任务是在1950年3月,当毛主席再次到文化宾馆住宿时,他再度成为了招待员。有一次,毛主席在吃饭时突然对他说:“给我搞个蜡烛。” 张仙朋听成了“辣子”,以为毛主席想吃辣椒。然而,毛主席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笑了笑,吃了几口“辣子”,并劝解张仙朋不要太紧张。这个亲切的举动,让张仙朋对毛主席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除了工作上的关心,毛主席还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有一次,张仙朋生病了,毛主席立刻让他回去休养。但张仙朋却一直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他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询问他的情况。毛主席回信表示关心,并邀请他回来吃饭。这份深情的回信,让张仙朋十分感动,他渴望早日康复,回到毛主席身边。

毛主席不仅关心身体,还关心思想。他对警卫员有严格的规定:每次回乡探亲的同志,必须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调查能力,同时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张仙朋也接受了这一规定,并一直秉承着毛主席的嘱托。


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不仅需要和毛主席打交道,还需要与毛主席的子女亲戚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人民大会堂   招待员   烟台市   警卫员   疑团   辣子   遗体   敬意   不对劲   庄严   回信   同志   身体   期待   时刻   身边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