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腰子的缅北:本是中国领土,他是如何丢失的

缅北,这个现在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曾经也是中华领土。那么,它到底是怎么丢弃的呢?

云南三司和三宣六慰

明朝初年,面对刚刚被纳入大明版图边疆地区,施行的政策可以说是大明版的“胡萝卜+大棒”政策,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威德相继,抚其归附”,即以国家武力为后盾,迫使其归顺,再施以“抚绥之政”,令其安居乐业。具体实施的办法,一是设立各种行政机构,以传递号令、调遣军队、征敛赋税、差派徭役;二是派遣官员和军队以镇抚、征讨、安抚;三是因地制宜,推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在西南设置了多个不同的宣慰司和宣慰司。

明初的时候,云南省管辖的地方,比现在的地盘大的多。这主要是由于云南省不仅要管理内地的汉族人口,也要管理边疆的各个大大小小的土司。为了尊重各个民族的习惯,明朝在云南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即汉族人口由三司管理,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这与内地各省的机构是一样的。其他少数民族则由各个土司自己管理,可以说,这些土司实际上是处于自治的地位,土司地位还可以世袭传承。

正统十一年,朝廷将之前分封的各土司统一调整为“三宣六慰”。“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的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三宣六慰和云南三司(三司即常说的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组成了西南的整体管理机构,其管辖的地方除了今天的云南省外,还包括现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的中部地区。这个阶段,明朝的国力可以完全覆盖到整个中南半岛,甚至到达东南亚一带。

遭逢叛乱

明初的时候,国家实力强大,军事覆盖面和打击面都很强,西南的这些土司都能安分守己。随着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急剧下降,对于这些土司的威慑力也逐渐降低,一些力量强大的土司就开始不断自立,脱离明朝中央的控制。

东吁王朝初期

嘉靖十年(1531年),因对明朝中央不满,缅甸宣慰司土司莽体瑞发动叛乱,建立东吁王朝的崛起,“三宣六慰”开始遭到了不断蚕食和侵吞。明朝中央面对东吁王朝对西南的不断骚扰,本来决定派王守仁去评判,但是还未到达地方,就已经病逝。此时,再无其他合适的人选可以去平息叛乱。西南诸土司不断脱离中央管控。

东吁王朝逐步吞并了老挝宣慰司和八百大甸宣慰司,又趁木邦宣慰司遭遇灾难之际,也学着用大棒和胡萝卜策略把木邦也拉了过去。六慰里只孟养和车里两个宣慰司还在明朝管辖之下。“三宣六慰”基本已经名存实亡。

万历征缅

万历四年(1576年)夏,东吁王朝又开始进攻孟养。孟养土司紧急向昆明求援。时任云南巡抚王凝本着“关我毛事”的态度,不假思索就拒绝了。找不到援军的孟养土司,最后还是靠自己打退了东吁的进攻。

对于西南的战事,明朝中央并不是没有察觉到。比如在万历五年的时候,云南巡按陈文燧就向朝廷上书陈奏过此事,当时的首辅是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但是,当时张居正被“丁忧”一事搞的一个头两个大,陈文燧的奏疏完全没有一点回音。这正给了东吁发展壮大的绝佳时机。两年后,东吁正式将孟养收归麾下。又过了三年,整个“三宣六慰”都尽归东吁。至此,云南腹地已经完全洞开,大明的西南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

万历十一年东吁入侵路线

万历十一年,东吁计划攻取顺宁府(今云南凤庆),继而继续攻取昆明,夺占整个西南地区。此时的张居正已经去世,万历皇帝自己做主,从全国海选武将参与平缅之战。明缅战争正式开始。

平定叛乱

在这些被选拔出来的武官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分别是迆东(今云南寻甸)守备刘綎和武定参将邓子龙。此时的东吁,经过多年的征战,军队战力极强,而且非常熟悉云南的山地作战,而刘綎和邓子龙彷佛就是专门为克制他们而生,两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正适合同野蛮彪悍的缅军作战。

邓子龙,江西丰城人,嘉靖三十七年中武举人。在前往云南之前,已经在江西参与了多年的平匪之战。邓子龙到云南的第一战就选择了姚关。邓子龙曾指关誓曰:“不复三宣诸郡,不擒罕、岳诸夷,不平西南一统,不复入此关”。

姚关一战,明军先是以逸待劳,消耗缅军的体力,待缅军疲惫不堪之时再全力出击。邓子龙亲自指挥中军,左右伏兵一齐发射火箭,又大鸣锣鼓,惊扰象群,战象在缅军阵中四处奔逃。姚关一战斩首一千多人,缴获战象数头,取得大胜!另一方面,刘綎也取得了多起的胜利,很多土司也都重新投奔到明朝。到万历十二年的时候,基本恢复了“三宣六慰”原来的格局。

卷土重来

姚关大捷后,刘綎和邓子龙都被晋升为副总兵,各自成为一方军事首领。这两人打仗都很猛,但是做人的缺点也很“猛”,互相看不上对方,都认为自己的功能比对方大,抓住机会就给对方使绊子。

有一次,刘綎的手下因为谎报军功,被当地土司告到朝廷,朝廷查明后就将这个犯事的人抓了起来。在此之前,刘綎因为其他的事也已经被抓了起来。现在刘綎辖区的军队全部归到邓子龙管理,而邓子龙总觉得他们和刘綎是一样的货色,对待他们和对待自己的军队总是厚此薄彼,最后终于酿出了兵变。

东吁抓住机会,趁机卷土重来。万历十八年(1590年),东吁攻占孟养和蛮莫,蛮莫土司向明朝求救,直到这时,万历才发现朝廷在西南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可用了。无奈之下,又把邓子龙从牢里放了出来。邓子龙一来,明军很快就帮蛮莫稳住战线。此时的东吁,可以说是祸不单行。这边被邓子龙打的溃不成军,哭天抢地,家里后院又遭到暹罗的反攻。然后,隔壁的阿拉干王朝(今孟加拉地区)也来踹上几脚。东吁打成一锅粥。1599年,东吁首都被攻破,国王莽应里被杀。

至此,自1531年开始,持续了六十多年的西南叛乱暂时画上了句号。

永远失去缅北

莽应里死后,他弟弟即位为东吁国王。为了保住东吁,新即位的国王也开始发挥了“卧薪尝胆”的精神。一方面,他把首都迁到了北边的阿瓦城,远离南方那些好惹事的邻居,靠近爱面子的大明,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遣使与大明修好,夹着尾巴发展生产。经过一番苦心经营,东吁渐渐恢复了元气。

明朝这边,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国家财力损耗太大,张居正的改革红利基本被站长榨去了一大半。在明朝平定西南叛乱的同时,万历年间还有著名的“万历三大征”。

万历十八年(1590年),宁夏发生哱拜叛乱,明朝不得不对宁夏用兵。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大举出兵入侵朝鲜,明朝为了挽救藩属国,又不得不出动大军入朝参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再一次发动叛乱,明朝又不得不耗费巨资去平定播州之乱。

可以看到,这些战争和西南的叛乱时间,基本上都是重叠的。万历初期的张居正改革,确实给国家增加了巨额的收入,但是战争就是一台绞肉机,再多的国家财政也经不住长年累月的消耗。况且,自万历十年后,张居正的改革基本被废,国家财政收入也是戛然而止,再发动什么大型的战争,也是后续乏力。

在此背景下,明朝不得不采取战略收缩。

自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开始,明朝沿着南甸、干崖和陇川三个宣抚司的边界,依托山势天险依次构筑了神护关、万初关、巨石关、铜壁关、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等八座关隘。这八座关隘的建立,标志着大明朝已经实际上放弃了关外的领土主权。

万历三十年(1602年),东吁大举进攻蛮莫,蛮莫土司思政向明朝求援,但明朝方面不仅没有给予任何援助,反而将前来求援的思政给砍了交给东吁军队,蛮莫至此终于被纳入了缅甸版图。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东吁进攻孟养。明朝军队依然不肯出八关一步,最终,孟养也被纳入了缅甸版图。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东吁进攻木邦,明军依然一兵不发,最终木邦也成为缅甸的的一部分。

至此,明缅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这场战争如果万历十二年开始算,持续了23年之久,如果从嘉靖十年开始算,则持续了长达75年之久。这场叛乱将大明帝国拖向了毁灭的深渊。

我们今天说的缅北嘎腰子集团,就盘踞在这些曾经的明朝疆土上,曾经属于我们中华的国土。

后记

大明朝的战争意志虽然很强,但是耐不住高层的不作为。但凡,嘉靖和万历不那么混,我们也不会失去那么多地方。从整个战争的过程来看,泱泱大明朝,却被西南一个措尔小国打到龟缩到关隘内不敢出门,何其耻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老挝   缅甸   大明   明朝   王朝   腰子   土司   叛乱   云南   万历   中国领土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