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情愿做个满清家奴?

曾国藩纯属一个满清家奴。为了表示对主子的忠心,这家伙杀了多少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造反?他爷爷一声吼,他都惶恐无比,让他去干掉主子,他哪来的勇气。曾国藩人生最后一篇日记:自己一生“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他在深深的忧郁失望中离开了自己为之付出了一切的满清主子主宰的大清王朝。清王朝的百姓愚昧,精英阶层同样愚昧,站在一群奴才中间,孙中山确实伟大。

伟人和蒋介石,曾不约而同地把曾国藩当做过自己的精神偶像。这种精神指的是曾国藩被称为“意志力的化身”。曾国藩以他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洪秀全四次秀才不中,造反了。曾国藩,14岁起,考了7次,23岁考上秀才。左宗棠,14岁县试第一,次年府试第二。李鸿章,17岁考上秀才。梁启超,11岁考上秀才,16岁考上举人。显然,曾国藩和这些晚清的风云人物比较起来,他并不怎么优秀。但曾国藩却凭着强大的意志力成为上述人物的老师及偶像。

曾国藩的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个是不停地努力,一个是不停地自省。骂了一句脏话,看了一眼美女,梦见一筐金银,甚至有了性欲,他都要在日记里深深地鞭挞自己一番。

曾国藩也曾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但帝国的官僚集团并不买他的账。他在与官僚集团的反复较量中,学会了如何彻底的圆滑。有了彻底的圆滑,他战胜了太平天国并在帝国的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他知道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所以他成为为数不多的出将入相及安享荣华,虽然他逐渐看出大清王朝这艘破船早已到处漏水。

曾国藩为何情愿做个满清家奴?如果他造反或者干掉慈禧、恭亲王,大清的命运会不一样吗?大清王朝的命运不单单掌握在慈禧、恭亲王手里,它掌握在满清贵族手里。不论是慈禧、恭亲王还是光绪,都无法使得满清贵族放弃腐败,相反干掉主子则会使大清王朝更加混乱。毕竟光绪没有恭亲王的本事,更没有慈禧的手段。至于曾国藩,不是他敢不敢造反的问题,而是他想不想造反的问题。

伍子胥替父报仇,鞭尸楚王,几乎灭了楚国,名垂千古。如果岳飞的儿子为父报仇,联合金朝,灭了宋朝或者杀了赵构,肯定会遗臭万年。

伍子胥的行为,属于先秦的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双向的。君有个君样,臣有个臣样。君对不起伍子胥,伍子胥可以不伺候君,甚至可以弄死君。

岳飞的愚忠,属于周秦之变后的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单向的。君可以没有君样,臣必须要有臣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可以对不起岳飞,岳飞必须伺候君。如果谁敢造反,谁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曾国藩农民出身。农民懦弱、自私、善良,他们不怕日子穷,就怕别人不和我一样穷。他们不怕东西少,就怕别人比我多。农民渴望平等,又迷信权威。他们强烈渴望社会等级明确、秩序井然、稳固不变。天在上,地在下,父为尊,子为卑,农民们从不想什么一律平等,他们崇尚“尊卑上下”。

农民希望有位明君,没有明君最好有位青天大老爷,没有青天大老爷哪怕有位侠客,没有侠客,只好认命,因为农民大多不识字,看不懂武侠小说。

曾国藩农民出身,靠着八股文进入了帝国中枢。一个考了9年秀才的科举坚定人员,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曾国藩进入翰林院,看着大儒们“浑然如天地,粹然如和风”似的整天在身边飘,他励志成为“圣人”。

李世民曾自豪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没错。曾国藩自从励志成为“圣人”的那一刻起,便尽入大清王朝的“彀”中。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他声称洪匪“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儒家思想培育出来的曾国藩,怀着对太平天国的刻骨仇恨,干着太平军干过的事。最少7000万人口的损失,这里面有多少人是曾国藩杀的。

一个被儒家思想折磨的不能自拔的曾国藩,不是他敢不敢造反的问题,而是他想不想造反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满清   太平天国   光绪   王朝   家奴   帝国   主子   秀才   慈禧   儒家思想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