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红色帝国”,真的是戈尔巴乔夫葬送的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终章

2023年的一个夏日,令人惋惜的消息传来,戈尔巴乔夫逝世,享年91岁。

这位名垂历史的苏联领导人,是众多争议与赞誉交织的焦点人物。当年,苏联在他的时代解体,成为历史的一页。然而,一个问题仍然挥之不去:平庸的戈尔巴乔夫是否真的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导致这个巨大的超级大国走向灭亡?


要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不从苏联历史的起点开始,审视早期领导者们的模式。苏联自1922年建国起,长达69年的时间里,一直按照斯大林模式运行,这一模式曾以惊人的工业化速度使苏联崛起。1926年,面对外部资本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通过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使得苏联在短短两个五年计划内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样的成就让苏联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在卫国战争中击败了强大的德国。


然而,这种片面的高速发展却为苏联带来了经济和社会问题。集中计划经济与世界市场隔绝,最终使得苏联陷入了经济的狭隘孤立。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采取的暴力手段也导致了农村社会的动荡和生产力的剧烈破坏。赫鲁晓夫上台后,尝试全面改革,但他的改革过于急躁,带来新的问题,最终被废黜。随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所谓“稳定”,实则是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僵化的时期。


1985年,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位置,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烂摊子。他试图通过经济和政治改革来拯救苏联。然而,他的改革尝试引发了苏联的解体,尤其是他引入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改革,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导致各加盟国逐渐要求独立。苏联鲁莽地介入阿富汗战争,耗尽了国家资源,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的实力。


然而,要理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关注俄罗斯的角色。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总统后,通过积极支持各共和国的独立运动,实质上削弱了苏联的统一性。他以保护国家权利为幌子,最终加速了苏联的瓦解。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宣告苏联的终结。

在苏联解体的风暴中,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渐渐被削弱,叶利钦成为了实际的权力核心。政变的失败以及叶利钦的崛起,使得戈尔巴乔夫无法挽救苏联,最终不得不辞去总统一职,将国家权力交给叶利钦。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一个红色巨人,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就这样轰然倒下,结束了其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一幕。

戈尔巴乔夫的去世,也是苏联历史的一个标志性时刻。他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导人,他的改革尝试有赞成者,也有批评者。然而,无论如何,苏联的崩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它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时之过,更是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反映。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赫鲁晓夫   斯大林   苏联   铁粉   超级大国   帝国   俄罗斯   史无前例   领导人   独立   红色   人类   模式   社会   国家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