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家知名景区说“不”,商业旅拍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城市报】

近期,包括故宫博物院、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颐和园、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景区、场馆、主题公园陆续发布新规:未经批准,禁止商拍、自媒体直播等非参观活动。相关消息一出,引起广泛讨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需要在保护景区环境和游客利益的基础上,对商业旅拍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和管理。旅拍行业或将面临转型与升级。

多景区、文旅场所出新规禁止商业旅拍

近期,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明确规定:“未经我院允许,禁止进行各类表演、宣传、采访、社会调查、宗教活动、售卖商品或服务、商业性拍摄等非参观游览活动。”同时,在《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中,商用摄影、摄像器材,如滑轨、摇臂、反光板、落地式三脚架、稳定支架等拍摄器材也被禁止携带入内。

简单概括,目前故宫禁止的商业拍摄包括两类:一是对商品进行的具有广告性质的拍摄活动;二是携带大量服装、摄影器材、营地车等道具和载具进院,长时间占道进行化妆、换装、跟拍、聚集等古装和其他旅拍类的拍摄行为。

“禁止商业拍摄,但不会限制观众正常拍照;禁止‘长拖尾’进入,而不是对穿古装的观众说‘不’;禁止具有运输装载功能的带轮工具,但对于老幼病残孕观众所需的轮椅、婴儿车等代步工具,只要不是用于运输装载物品,都可以正常携带。”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副处长张博辉表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古建、文物和观众安全,对可能影响文化遗产安全的风险加以防范,防控风险源头,营造更好的参观环境。

据悉,在故宫博物院内,如果是非商业性拍摄,如游客使用单反拍摄建筑、风景或者人像,则是被允许的。

在故宫博物院之后,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颐和园等陆续发文,同样将商业旅拍等行为拒之门外。对此,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主要是依据《北京市公园条例》《北京市旅游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市属公园对商业拍摄行为始终是禁止的。”

除上述景区、场所外,知名主题公园也发布了禁止商业旅拍行为的通知。北京环球影城早在今年4月就禁止商业摄影师入园跟拍,如果游客是正常拍照、录像等,用于私人或是非商业用途的话是可以的;同时,园区会提供相关拍照服务。《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须知》也明确表示,游客不得携带可能妨碍乐园及任何配套设施运营的摄影器材、摄像器材、落地式三脚架、稳定支架和相关工具等入园;不得从事的活动包括进行摄影、摄像、录音或直播,个人使用及非商业目的除外。

针对国内知名景区纷纷禁止商业旅拍的原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首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商业旅拍行为可能会对景区的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商业拍摄可能需要移动设备、搭建场景等,会对景区的绿地、文物等造成损害;商业旅拍可能会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过多的商业摄影活动占据了景区空间,就会导致其他游客无法正常参观;商业拍摄需要进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而景区的管理部门可能缺乏相关经验和资源,难以有效管理商业拍摄活动。

“而主题公园不同于一般景区,它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自身的内容及IP。因此,禁止未授权的商业旅拍也是其对知识产权和IP的保护。”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说。

商业旅拍与日常参观如何实现平衡“共赢”

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文旅场所明文规定禁止商业旅拍,相关讨论也愈发火热。

“我是非常支持禁止这种行为的。”北京市民苏童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以他自己的经历为例,好不容易预约成功购买门票进入故宫,遇到狭窄的过道,还得小心翼翼绕过身着古风服装拍照的“队伍”,这让他的参观体验大打折扣。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不少人的观点与苏童相同。同时,也不乏另一种声音,即对于景区、公园里的商业拍摄行为并不要“一棒子打死”。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商业拍摄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然而,也有人认为商业拍摄可能会破坏景区的自然环境、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考虑,合理规范商业拍摄活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例如限制拍摄区域和时间,以完善旅游资源的维护和游客权益的保护。

“这就需要在保护景区环境和游客利益的基础上合理规范和管理商业旅拍行为。”柏文喜建议,应通过制定规定和准入机制,保证商业旅拍和其他参观活动的平衡发展。

其实,为解决景区正常运营管理与游客拍照需求的矛盾,国内部分景区也对此进行了明文规定,以寻求平衡发展。比如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在去年4月出台规定称,所有拍摄活动进行时,所使用的器材、设备、道具、服装等,不得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商业拍摄活动须提前一周报备,开馆期间每日上、下午各接受5组商业拍摄活动,每组不超过6人,约满即止。

长期出现在抖音热榜的洛阳老君山,同样也是旅拍机构争相入驻的对象。据悉,旅拍是该景区消费布局中的业态之一,景区通常与旅拍商家以收租或经营分成模式进行合作。为了避免引起恶性竞争,景区一直在控制旅拍机构的入驻数量。

未来旅拍行业或朝更合规方向发展

起初,旅拍的目标客户是新婚夫妻。但近年来,受市场需求、技术开发、“颜值经济”、社交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更多游客把对美的愿望催化成更多个性化、定制化、风格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人们外出旅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像记录,希望为旅行增加一定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美感,比如到西安拍汉服照、到敦煌拍侠客图……由此,在商业摄影行业,旅拍已经从特定的人群消费扩展到不分男女老少的各类群体。

当下,旅拍的市场规模、消费及从业人数均保持着稳定增长。智研咨询报告显示,除婚纱旅拍外,个人写真和亲子旅拍渐受追捧,预计2023年中国旅拍行业市场规模或将接近400亿元。

然而,在越来越多景区、文旅场所出新规禁止商业旅拍的形势下,未来,旅拍行业是否还有发展空间?

“未来旅拍行业可能会朝着更合规方向发展。”柏文喜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景区对商业旅拍采取了限制措施,对旅拍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加强监管和景区规范的推行,会有更多的合规旅拍机构出现,并为游客提供合法合规的旅拍服务。在此背景下,一些对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有一定了解和经验的机构会更有竞争力。虽然部分知名景区对商业旅拍限制较多,但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和主题公园仍然对商业拍摄活动持开放态度。因此,旅拍行业可能会转移到那些允许商业拍摄的地方并发展出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新的旅游形态和技术,为旅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张雪峰也称,旅拍行业仍然有发展空间,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转型。旅拍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并为他们留下珍贵的回忆。然而,旅拍行业也应注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旅拍行业可以通过与景区合作,制定更为严格的规范,确保商业拍摄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在自媒体时代下,旅拍行业还可以向新的市场和平台拓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行拍摄服务。”张雪峰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景区   颐和园   市报   商业   可能会   主题公园   北京市   何去何从   知名   游客   环境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