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失联、母无业,你能帮帮这对孤独症双胞胎吗?

双胞胎儿子好动,蔡女士只好用绳子牵着。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姚时美 实习生/杨世鸿

近日,蔡女士向本报求助,为给双胞胎孤独症儿子治病,已掏空家底。3个多月前,外出务工的丈夫突然失联,更是让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如今,丈夫杳无音讯,两个孩子的康复治疗也面临中断,让蔡女士十分着急。

双胞胎儿子患孤独症

5年前,蔡女士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给家庭增添了一份浓浓的温馨,也让蔡女士和丈夫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望。

不过,从两年前开始,孩子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蔡女士夫妇的注意。孩子喜欢拿着筷子敲碗,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用头撞墙。两个孩子被带到长沙体检,经医院诊断,孩子患有孤独症。

“其实就是孩子觉得没有小朋友陪他玩。”孩子的父亲颜先生当时说。对此,蔡女士当时也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只是好动、脾气倔。

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后,因过于好动、不服管教,连续5次被幼儿园劝退后,才引起蔡女士夫妇重视。

蔡女士找出孩子的诊断书,前往医疗机构咨询,了解到孤独症的严重性:如果不进行干预,孩子终生都难以融入群体,融入社会。

三个月前,蔡女士辞掉工作,把孩子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全程陪同照顾。家庭收入锐减,孩子康复训练费用却持续支出,逐渐掏空蔡女士的家底。

不幸的是,今年5月,在山东威海务工的丈夫突然失联。蔡女士向山东威海、株洲当地警方报案求助,均无法查询到5月17日后的身份证购买车票、开房等记录。她的丈夫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早期儿童患孤独症

多被认为“好动、内向”

“很多家长像蔡女士一样,很难判断早期儿童的异常行为是否属于孤独症。”株洲市同心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以下简称同心圆训练中心)教务主任袁艳梅说,家长大多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好动,或者内向。

在我国,一般将孤独症归属为精神类疾病(障碍),且分布范围极广,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均有分布。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在于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患儿通常不具备交往动机,或是交往方式不当。

“比如说,正常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招招手,孤独症孩子会拍你几下,或踩你一脚,这是明显区别于正常孩子的行为。”袁艳梅说。

袁艳梅记得,蔡女士的双胞胎儿子刚来接受康复训练时,在课堂上上蹿下跳,根本劝不住。这也是孤独症孩子的典型症状之一。

据袁艳梅介绍,孤独症其实在胎儿期间就存在,但很难被发现,目前国内已知发现最早的一例患儿,年龄为6个月,一般要到孩子两三岁时,才容易被发现患病。

至于孤独症的患病原因,目前还是未解之谜。而且没有治愈办法,目前唯一有效手段为康复训练,且只能缓解症状。也就是说,孤独症将伴随患者终生。

康复救助年龄限定愁坏母亲

蔡女士介绍,目前她的两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收费标准为2400元/月/人,残联补助1500元/月/人,自费900元。即便如此,蔡女士的两个孩子每个月仍要支出1800元,这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根据《株洲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细则》规定,孤独症儿童属于康复救助对象,救助年龄为0-6岁(指不满7周岁)。也就是说,年满7周岁后,孤独症儿童只能全自费接受康复服务。

同时,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机会比普通孩子也少很多。

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却在逐年增加。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下孤独症儿童约200多万人,并以每年20万的人数递增。我市对于孤独症患者没有专门统计,不过同心圆训练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该机构已为全市1800余户(个)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服务,并且服务数据仍在上涨。

“专业机构少,康复训练需求大,明显供不应求。”袁艳梅说,很多孤独症儿童正在社会边缘苦苦挣扎。

如果您愿意帮助蔡女士的双胞胎孤独症孩子,请联系本报热线28829110。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孤独症   双胞胎   株洲市   自闭症   同心圆   好动   女士   儿童   孩子   康复训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