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遇见三件大事,张玉凤:就是这三件大事将他彻底击垮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记忆中的毛主席身材高大挺拔,胸怀开阔,发表演讲时总能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说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话语。

他在每次会议上的诗歌、文章和演讲都会被录制出版,供公众学习和背诵。



毛主席的经典《语录》从亚洲传播到欧洲,给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带来强大的思想理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爆发游行时,还举起了毛主席的半身像。

毛主席就是领袖,第三世界最闪亮的“灯塔”,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和改变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主席在世时,外国元首、使者、代表团访问中国,未能见到毛主席,或未能与毛主席握手、合影、讲话,都被认为是这次访问的“失败”。



晚年的毛主席身体不好,党中央不允许他经常接待外宾,但仍有外国高官苦苦等待,只为与毛主席握手,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当他回到中国时,为自己加油。”投票”。

尤其是到了毛主席晚年,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已经习惯了毛主席在媒体面前的“大银行”形象,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位耄耋老人。

毛主席的秘书和生活助理张玉凤表示:毛主席晚年“闭门谢客”。疾病和孤独是他日常的写照。



1976年,毛主席病重无法下床,他靠着秘书帮他看报纸、看书,但上天似乎并没有给他太多仁慈,临终前还刺激了他3次……

1.毛主席病重,周总理患癌症

张玉凤在《晚年二三事》中这样评价毛主席和周总理:“自1971年以来,毛主席每年春天和冬天都会病重。”

当时,生活医生将毛主席晚年的疾病统称为“老年病”,因为他爱抽烟、熬夜、吃辛辣食物。



相信家里有老人的朋友都知道,老人一旦得了支气管炎,除了无法控制地咳嗽外,还容易出现痰多、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旦不及时清理,呼吸道随时可能被自身的痰液堵塞,进而窒息死亡。

毛主席经历过痰多、胸痛、胸闷等阶段。幸好有活生生的医生轮班照顾,才不至于让主席喘不过气来。

张玉凤表示,毛主席衰老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两个坏习惯。一是他控制不住抽烟,二是他忍不住熬夜。



自从毛主席参加革命以来,熬夜工作就成了他的日常。几十年如一日,老了也很难改变。

1971年后,毛主席因严重的腿部问题而无法行走,但他仍然躺在沙发和床上,点着灯看书到深夜。因为这个坏习惯,1972年,毛主席再次患上肺心病,视力也开始下降。

逐渐衰老的身体和身边没有儿孙的喜悦让毛主席平时乐观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悲观,他甚至开始思考自己“缺席”后的未竟事业该由谁来处理……



1972年1月,毛主席因劳累过度再次患病。这次是心肺疾病引起的“休克”。

张玉凤发现后,立即召集医生和护士现场“营救”毛主席。经过多次打针、吃药、拍背,毛主席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但他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问”张玉凤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在做什么?”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毛主席这次病危,他身边还有一个人紧张得连车都下不了。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周总理。



当周总理得知毛主席伤势危急正在抢救时,立即驱车从西华厅赶往游泳池住所。车门打开了半天,周总理却没有下车。

周总理太痛苦了。一方面,他要承受人民群众和其他中央领导对毛主席“长寿”的压力和期待。

同时,他还要与基辛格打交道,处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事,举手投足都是万能的。

如果毛主席这次不能获救,那么影响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的重大事件该由谁来负责呢?



幸运的是,主席被救了,周总理在毛主席床前只站了一个小时,心里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25000英里的长征。

这次之后,党中央把毛主席的医疗工作交给了周总理和毛主席身边的几位人士。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毛主席在其生活助理张玉凤的支持下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当时,世界媒体聚焦北京,中美关系进入跨时代时刻……

当时,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这几年,终于出现了一件值得肯定的惊心动魄的大事,但这份喜悦没多久,周总理的身上又亮了起来……



那是1972年5月,周总理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医疗队立即写了一份报告并发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脸色顿时垮了下来,眉头皱在了一起。他立即要求中央领导成立医疗队。照顾好周总理。

毛主席对周总理的关心默默无闻。周总理知道,工作人员知道,但其他人不知道。

有一次,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腰腿不好,必须坐在又矮又硬的沙发上,就给毛主席做了一个柔软的沙发垫。毛主席坐上去感觉舒服后,立即让工作人员再加工一张交给周总理治疗。

在周总理生病治病的四年里,毛主席每天都会看周总理的病情报告,比如他流血了多少次,昏迷了多少次,接受了多少次手术,身体状况如何。正在康复,等等。

当他双目失明时,毛主席让张玉凤等人读给他听,并在每份报告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意见。

1975年,毛主席前往长沙养病。在医生发来的报告中,他看到了周总理便血加重的消息。

于是毛主席直接要求医院将周总理的病情报告发到他的办公室,以便他及时了解情况。



每当周总理病情紧急时,毛主席担心医院会一步步拖延报道,就请秘书和张玉凤直接代为签字,并说:“快去办吧!”

周总理这边,一边忍受着癌症转移的痛苦,一边在广播里听着毛主席的新作,询问毛主席的身体状况。

1975年3月下旬,周总理担心毛主席过于关心自己的健康,亲自写信给毛主席,详细说明了他的身体状况,同时恳请主席放心疾病。


但毛主席永远不会安心,因为周总理的健康报告一次比一次严重。届时,毛主席自身的眼病将会恶化,急需治疗。

恍惚间,毛主席总有一种大业未竟的失落感,时间迫使他们“翻过这一页”……

1975年10月下旬,周总理接受了人生最后一次手术。他的病情迅速恶化,经常陷入昏迷。



毛主席也卧床不起,依靠张玉凤根据嘴型来确认自己的讲话。他唯一的行动力,就是用笔慢慢地写下几个字。

1976年1月8日,毛主席侧身躺着,彻夜未眠。他似乎预感到“某些事情”。结果,上午10点,他就收到了周总理去世的噩耗……

张玉凤表示,总理去世后,毛主席变得非常“恼火”,对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关心变得非常不耐烦。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过去,毛主席还没有从周总理去世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朱老板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朱不存,毛必附”

朱先生始终是建国第一元帅。他入伍较早,比毛主席还大几岁。他遵循真理,一生支持毛主席。他是毛主席一生中最信任和尊敬的长辈和领袖。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书中评价朱、毛的关系:“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如果没有朱、毛这两位‘双胞胎天才’,那是不可想象的”。



在斯诺看来,毛主席是共产党的最高王牌,如果说他的文笔有雷的话,那么朱德作为开国元勋,有着一颗热忱的心,能够很好地调解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我们党。朱、毛两个人“天作之合”,牢牢掌控党和军队,把党、军队和人民完美地结合起来。

而现实也正如外国人埃德加·斯诺所说,朱与毛的关系,连他们自己都非常“认可”。

毛主席和朱老板是1928年在井冈山相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年轻的毛主席很尊重朱老板的革命决心,而朱老板则看重“毛委”的文字、才华和先进的指挥能力。



1929年,毛主席身体不好,遭到党内人士的排斥,回到江西养病。回来后,朱老板找到毛主席说:“我们是朱毛的红军,谁都离不开谁。”

长征期间,张国焘在队伍中制造分裂,公开点名朱老板,让他选边站队。朱老板坚决捍卫毛主席“北上抗日”的主张。

与此同时,朱老板还当着全党干部的面对张国焘说:“你可以把我砍成两半,但你永远不能割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我可以相信毛泽东!”



因为朱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毛主席无限的力量和支持,最终他们团结在一起,做出了历史上最正确的选择。

朱老板至今在毛主席心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毛主席常对朱老板说:“尺度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特殊时期,朱老板也受到了别人的批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主席一一称呼朱老板为“司令”,并力挺他。

随后毛主席当着全体干部的面和朱老板聊天:“我们是朱毛,你看朱在前,毛在后,没有朱哪有毛?”



所有干部都目睹了这一切,就连坐在一旁的周总理也看到了毛主席在催促一些同志。

目的就是告诉他们,朱老板在毛主席心里和党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任何人都不能向他泼脏水。当然,这一切,朱老板都能感受到。

1976年,朱老板病重,毛主席在病床上也关心着他的病情,时不时地发来信、短信,嘱咐他安息。

结果,6月底的一天,朱老板突然发高烧,被紧急送往医院。毛主席立即要求党中央组织医疗队24小时关注朱老板的病情,但他仍然无能为力。



1976年7月6日,与死神激战10天后,朱老板依然“迷失”,给共和国的上空又增添了一层阴霾。

中南海菊香书店内,毛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谨慎地听到秘书传来的坏消息后,他的表情变得呆滞,浑浊的眼睛里流着泪水。

“朱毛……朱毛……如果朱不存在,毛怎么会附着?朱毛……朱毛……形影不离……”


“太突然了!太突然了……”说着说着,毛主席就开始抽泣,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开始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期限快到了”。

唐震是压垮毛主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陷入了麻木的状态,那么朱老板去世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失去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精神支柱,哪怕他还有孩子在世,还不如这个好。

但下午3:00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又发生7.8级地震,直接给了毛主席“致命”的打击。



据悉,唐山地震已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地震波及天津、北京等14个地区。就连住在泳池里的毛主席也感觉到了摇晃,被迫动了动。

地震发生后,华国锋同志致电毛主席。当毛主席得知数十万人受到影响时,不禁痛哭起来。

那是工作人员第一次看到毛主席如此痛苦地“大声哭泣”。想必,百姓遭受了一场浩劫,彻底打击了他的弱点。



此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直线下降,经常伴有昏迷。恢复意识后,他立即让秘书给他宣读唐山救灾文件,并给予他一些指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去世前五个小时,他满脑子都是管子,读着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关心着日本新一轮大选。

毛主席有很多话要说,但不能说。他对未来国际局势有很多担忧,没有人能够理解。



最终,他只能被迫放下那些依依不舍的人们和他亲手建设的新中国,去见马克思……

来源:历史有点冷

【免责声明】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该内容!特别声明的是,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推广。


声明:内容并无任何违规违法,所有内容不是传播任何负能量,警醒后人,一定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事正常的商业活动,谨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使命,烦请审核老师准许通过,谢谢老师!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基辛格   尼克松   党中央   医疗队   唐山   都会   临终   晚年   中国   病情   工作人员   秘书   痛苦   老板   身体   报告   张玉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