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6艘军舰守住仁爱礁,美澳3000士兵抵菲,俄呼吁中方要冷静


最近南海局势并不太平,在美方的阴谋下,菲律宾一直在仁爱礁地区制造争端,试图打乱我们和平发展的进程。

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目前已经演变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就连美方都派出了士兵,前去支援菲方,而我们也派出了军舰,丝毫没有畏惧菲方的挑衅。

那么仁爱礁事件的进展到了什么地步?中方又做出了什么举动?菲方又是如何进行表态的呢?

争夺主权

仁爱礁事件由来已久,早在我国海军力量薄弱的时期,菲方便通过各种手段,将美军遗留下来的一艘破船,故意停在了仁爱礁地区。

1999年间,我们政府便向菲方发出过警告,要求其尽快将破船拖走,不要做什么争夺主权的行为。

而菲方则以破船“年久失修”等理由,在当地搁浅了很长时间。不仅如此,它们还派兵在船上驻守,也会定期向上面运送物资。

其实这不过是菲方留下的一个借口,背后也有美国的影子,就是为了在日后争夺主权更加“名正言顺”。

所以在几十年来,双方围绕仁爱礁问题一直摩擦不断。就在今年8月5日,菲方没有经过我们允许,再度派出了补给船前往仁爱礁。

我军得到消息后,立刻派遣相应船只拦截。在多次警告无果后,又理智地用“水炮”进行攻击,最后将其驱离。

事发以后,美方立刻跳出来支持菲方,还将自己的“里根号”调往南海耀武扬威。可是在看见我们发出“东风快递”后,这艘航母又灰溜溜地逃跑了。

在美方的阴谋下,菲方似乎下定决心要争夺主权,它们的政府开始公开声明:

“我们在未来还计划向军舰运送物资,绝对不会屈服于中国。”

当任的菲方总统马科斯,恐怕早就成为美方的傀儡。因为在上任初期,他曾经有过亲中的想法,结果身边不少的亲中官员,都意外地惨死家中。

这背后的一些故事,恐怕也没有新闻播报那么简单。简单来说,菲方也成了美方的小弟,所以才胆敢在仁爱礁的问题上与中方作对。

中菲关系

近日菲方表现的态度更加激进,甚至还拿出了一份具有很多内容的文件,其中便涉及了仁爱礁的一些问题。


这份文件恐怕不是临时起草,菲方也算是在暗示中方,自己要下定决心和美方一起在南海闹事了。不仅如此,菲方甚至还在威胁中国说:

“如果中方做出了什么拖船的行为,我们就会用更激烈的手段进行反击。”

面对菲方的挑衅,我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先后王毅访问了几个东南亚国家,在态度上达成了一致相同的意见。后来又派出了六艘军舰,目前将仁爱礁彻底地围护了起来。

中国做出的举动,也是在用实际动作警告菲律宾,如果敢来仁爱礁闹事,就是承受来自强国的怒火。

美方一直想要将中国引入战争陷阱之中,打乱我们和平发展的步伐。所以在很多手段上,美方可以说是阴谋阳谋都用上了。

可是美方也担心战火在本土燃烧,所以才希望制造另一个“乌克兰”,能承担战争压力,还能够让美方像二战时期一样,获得巨大的好处。

而且为了对菲方进行给为有力的支持,对我们造成威胁了。美澳两国又集合三千士兵,与菲方共同在离仁爱礁比较近的海域进行演习。

这是很浓重的挑衅味道,菲方甚至还试图挑动台海局势,让中国陷入更大的战争陷阱之中。

菲方的态度似乎很坚决,还切断了两国海警的通话,目前也只能用外交的方式来沟通。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仁爱礁局势已经升级到很严重的地步了,稍有不慎,两国就可能发生交火事件。

近年与我国关系密切的俄方,也发出了声明,真诚地劝告我们不要掉入美国的陷阱之中,要通过理智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俄方这番发言绝对是有实在意义的。毕竟它们就上了美国的当,这才落得如此下场,发展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

俄方需要我们这个暗地里的盟友对抗美国,自然也不希望中国发生动荡。

根据目前的最新进展看,我国的六艘军舰还是守卫仁爱礁。至于菲方敢不敢主动出击,还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我们虽然不会主动开火,但绝对不会害怕,再度进行一场“自卫反击战”。

如果菲方不能端正态度,只凭借美国的声援和利用办事,恐怕越南和印度等地的历史,就是在它们的领土重新上演。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文章由“谷小雨吖”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军舰   仁爱   中方   菲律宾   破船   南海   美方   美国   主权   中国   守住   解放军   阴谋   士兵   地步   冷静   手段   态度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