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核物理博士,顺利上岸城管,理由“面子算啥,我只想活着”

【编者按:本文由以笔为观独家发文,拒绝任何形式抄袭转载】


“面子算啥,我只想活着。”

这句话来自一名北京大学主攻核物理的女博士,北大博士、北京城管,这八个字无论是从身份还是地位上来说都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

2022年,一份公务员录取名单在北京街道炸开了锅,北大博士竟榜上有名?这一消息散出引得不少人思考,究竟是就业困难还是另有原因?

一个是博学多才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的博士,另一个是管理市场商贩的城管,为什么女博士选择了城管而不是与博士身份相符的大学老师?女博士又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很多人没日没夜的熬着、苦恼如何上岸、未来将面临着怎么样的工作压力时,王梦珍,北京大学核物理博士却作出一个让许多人为之不解的选择。

顺利进入心仪的大学是每一个高考生的心愿,王梦珍也不例外。在得知考入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后的王梦珍和父母都十分的激动和开心,这是她一生中宝贵经历之一,那一天王梦珍永远也无法忘记。

深知自己有想要完成理想,就一定要更加努力的王梦珍在步入大学学习后也丝毫没有懈怠的想法,正是这样一颗积极向上,为理想冲锋陷阵的心,让王梦珍一步步走向更高的顶峰。

秉持着积极上进的心,王梦珍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专业依旧是核物理,而王梦珍好像一路开挂,随后也考上了博士,相比与本科,研究生和博士都偏于向学术研究,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更是数不胜数,她的任务量也是只增不减。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的王梦珍逐渐失去了最初的自己,也时常因此感觉疲惫不堪,渐渐地,她开始思考自己读博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

像王梦珍这样一路读到博士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王梦珍面对学术界更多优秀的人才时丝毫不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

名牌大学毕业,专业还是十分吃香的物理专业,这些标签足够让王梦珍在未来拥有更好的工作,享受更好的人生。

最合适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些好像也不是王梦珍所想拥有的。

那年六月盛夏,那个充满笑脸,满心只想在未来给自己一份快乐的王梦珍,在无数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中被压的喘不过来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或许才是王梦珍想拥有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对读博主攻核物理的王梦珍来说就像是压着她的一块大石,也是这块大石让她早已忘记了最初想要的生活。

学历,对王梦珍来说并不是不重要,这份学历是她成长的经历,有她的泪水、汗水和努力,这十分宝贵。

但比起人生的求追,学历在此刻对王梦珍来说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选择公务员报名的一瞬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在眼前,自由在的生活就在眼前。

选择,有时很难,有时又很简单。王梦珍的选择对她来说十分简单,一个瞬间、一个信念,都是让她慢慢靠近理想生活的关键。

有着丰富学习经验的王梦珍在备考时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坐在考场的心情无论是过了多少年都一样让人激动不已。

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王梦珍成功被录用,成为了北京朝阳区的一名街道城管。这样的结果在王梦珍看来十分满意,但是却引发了不少人异样的眼光。

一些开着车拿着喇叭追赶商贩的城管大车经常出现在大街小巷,这些商贩对这些城管也是避而不及,更别说好印象了,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这样一个“不受人待见”的职位怎么能和当博士搞研究相比呢?许多人费解时,王梦珍却十分满意。

虽然城管和女博士的身份相差之大,但树的方向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

走出质疑,坚定自己

众人高呼太“卷”了,北大核物理博士“卷”到底层,博士去当城管让很多大众觉得自己没希望找到好工作了。除了网友对自己的没信心之外,还有质疑王梦珍的声音。

即使面对很多质疑的声音,对王梦珍来说这些声音不足以和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的快乐相比。“女博士去当城管?是专业学的不精,然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吧。”“博士毕业都没好工作,还要去当丢人的城管。”

“国家辛苦培养的人才就这样被浪费了。”

“去当城管对得起国家的栽培吗?”

当女博士王梦珍成功上岸城管后,质疑声从未断过。

这些人发出质疑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一个素未谋面甚至毫不了解的一个人。殊不知恶语伤人六月寒,也好在王梦珍并未被这些质疑所影响,反而她犹如平静的河水,平缓的告诉大家,“面子有什么重要的,我只想好好活着。”

除了质疑,不少暖心网友为王梦珍的行为点赞,明确自己的想法,坚定自己的信念是很多人有时候都做不到的,他们的鼓励也是王梦珍更加坚定自己的动力!

可以进入北京大学足以证明王梦珍的成绩优异,后来的一路直升博士更是证明了王梦珍的能力,而那些专业知识不精一类的言语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一则报道引发许多网友关注,媒体也格外的十分上心,在媒体多次追问下,王梦珍接受了采访并道出她所追求的生活。

“为什么放弃熟悉的专业转而去尝试陌生的领域?”

“怎么作出这个决定呢?”

与这类相似的问题扑面而来,而王梦珍也是耐心的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简单、快乐、自由,光是看着这六个字就觉得十分美好,而王梦珍也是这样认为的。

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不意味着她要放弃自己的自由,王梦珍可以选择更好的工作,但她并没有那样做,她反而是听从内心的想法,用另一种不被大家理解方式去爱自己去爱生活,同样的,这也不需要别人理解。

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对王梦珍来说有些沉重了,读博期间的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让王梦珍倍感疲惫,对于工作她是尽心尽力,而对于她自己生活可是说是不闻不问,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享受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比起失去好的工作而言,失去她自己也许更让她悲哀。

王梦珍不想把自己困在科研工作、学术论文中,她不能把自己困住,更不想去做那些被安排好的的工作和未来。

她年轻,有勇气,但是她却没有勇气将最好的时光奉献于科研,她自私,但是她应该自私,她应该去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梦珍说想去看不同的风景,想尝试不一样的工作,城管这份工作于王梦珍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她说自己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愿意为城市秩序献出一份力,干一行爱一行的行为值得点赞。

当她走出舒适圈,走出科研所后,她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她做出一小部分不敢做、不会做的选择,在别人眼里就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很多不敢做出选择的人,在看到王梦珍的故事后,相信也能像王梦珍一样走出舒适圈,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人追求体面、追求名利、在乎别人的眼光,可人生的路有很多,我们没有必要选一样的路,每一份工作都在等合适的人,但前提是要像王梦珍一样坚定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才会慢慢走向理想的自己、理想的生活。

独立、有思想、有格局,这将成为王梦珍新的标签。

任何一个人不应该被定义,任何一份工作也不该被定义,这是属于她也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怎么活、怎么活得自在应该由自己定义。

认清自己,找对道路

现如今像王梦珍这样放弃专业对口的,反而去选择公务员编制的人大有人在。

公务员名单被公布之际,不仅有博士,还有研究生、本科生,这些人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不仅如此,也有来自外交学院、中国社科院大学的。

这些本应该在自己专业领域闪闪发光的人才,最后却没有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专业领域的人,是否辜负了国家资源呢?

这则是另说,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家对人才十分珍惜,也会大力培养,但是无论如何,走对路,走对得起自己的路才更重要。如今高学历下沉或许已成常态。

普通人面对就业的压力不比高学历人才小,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反而都要争先去报公务员编制呢?

像低学历、专科、普通本科的人他们又该去选择怎样的工作呢?这一社会问题也是值得探讨和深究的。

当今社会的现状也确实让人担忧未来的工作方向,随着国家培养的各领域人才的壮大,高学历不再是稀缺。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压力增大,专业面临着不好就业的问题、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所以很多人选择继续往上读书,提升自己的学历,于是就有了很多人讲的“内卷”、“上岸”这一类的字眼。

还有一部分人安于现状,随便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就可以,这些都是对当下,对他们而言,最好的选择,也是属于他们的正确的路。

疫情三年,再加上这些年来的自然灾害,都对就业者施加着压力。

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因为疫情可能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一些刚刚得到稳定工作的实习生因为疫情却又成了无业游民,这些突如其来的压力都在推动着人们往前走,同时也在让他们认清自己和自己应该选择什么道路。

“北大高材生卖猪肉”,这个话题在当时也是引起一波热议,当事人卖猪肉并不觉得丢人,而网友们却纷纷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

高学历高智商跑去卖猪肉,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家庭白培养你了,国家白资助你了,每个人都站在道德的立场去评判每一个追求生活的普通人,但他们不应该是焦点,也不应该成为被指责的人,他们是追求生活的普通人。

高学历的人才没有进入好的单位,没有找到好的工作,那就不是高学历人才了吗,就应该接受人们的指责吗?

不是的,他们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就像那句话说的,你要允许自己普通,这样勇敢、大胆的人才是我们真的应该学习的点。

越优秀的人压力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物时,第一反应是他好棒,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好累。

他们的成功是无数个日夜,在每个不能入睡的夜晚,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未来,随着这种想法越来越重,重到都快把他们压得也喘不过来气了,最终放过自己。

选择和普通本科、专科一起来竞争事业编制单位是他们对自己最清晰的定位,因为他们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应该要活的轻松些。

理想好像从小时候就开始在心里生根发芽,有人说,我长大要当航天员;也有人说,我长大要当医生;还有人说,我长大要造飞船。

但有些人,他们在努力过后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可能有人觉得,这会不会太过于平凡,但即使是平凡的职位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活法。

每个人在谋求职业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没有应不应该、适不适合,只有喜不喜欢。

尊重自己的意愿,聆听他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可能指责不会断,但尊重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健康、快乐的工作。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核物理   城管   北大   博士   北京大学   学术论文   公务员   面子   坚定   想法   顺利   理由   理想   人生   国家   人才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