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石油之争!分裂非洲最大国家苏丹,苏丹历史如何被美帝撕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糖葫芦

编辑|t


2011年,一些在非洲工作的中国工程师,突然收到了一份奇怪的“驱逐令”。这份驱逐令要求所有的中国工程师限期撤回本国。

但许多中国工程师在接到通知文件后都发现,签署这份文件的是一个令他们感到非常陌生的组织:南苏丹政府。

这些中国工程师顿时感到错愕不已。因为就在几个月前他们所处的这片土地还是苏丹政府的管辖范围。怎么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政府呢?

当今天的人们在回看这段令人疑惑的往事时,或许能够瞬间给出答案:因为作为非洲最大国家的苏丹被美国人给人为“肢解”成了苏丹和南苏丹两个国家。

而那些中国工程师大多都曾经在苏丹南部地区的油田中参加工作。在南苏丹正式独立之后,精美的新政府当然会将这些中国工程师请出去,将所有的石油利益都让给美国人。

可是,即便是当今天的人们回看历史时也不禁会感到震惊不已。在美国人的操纵之下,如今这个曾经在非洲颇有声望的地区大国逐渐沦为了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肢解苏丹的呢?这个非洲最大的国家又为何会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呢?在苏丹被分裂的现实背后,中美两国又会围绕着苏丹的石油利益展开怎样的竞争呢?

(中国在苏丹经营地油田)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才出虎穴 又入狼窝

看到今天凄惨落魄的苏丹民众,或许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来,这片土地上的国家曾经也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苏丹在历史上曾经是努比亚帝国的一部分。努比亚在埃及语里的意思是黄金。也就是说,苏丹现在所处的这块地方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金矿。

而且,苏丹位于红海沿岸,境内又有尼罗河形成的冲积平原。无论是发展贸易还是发展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

(今天苏丹的地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苏丹绝对可以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非洲地区数一数二的强国。

但是,自从英法等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之后,苏丹便和绝大多数的非洲国家一样被迫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开始欧洲人的工厂提供无比廉价的原材料。

19世纪70年代,无数的英国军队开始从埃及的殖民据点对苏丹发起侵略战争。在英国人强大地攻势之下,尽管苏丹的各路宗教领袖都进行了英勇地抗争,但苏丹最后还是被英国人给征服了。

在征服了苏丹之后,英国人立刻就将苏丹变为了英国与埃及的“共管国”。但当时埃及的法鲁克已经是英国人的傀儡政权了。所以,这个名义上的“共管国”也就被英国殖民者给直接管辖了。

在开始管理苏丹之后,英国人将苏丹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棉花种植园。因为在英国人看来,苏丹对于英国最大的战略价值就是帮助英国摆脱对北美棉花的依赖。

所以,在英国人实际控制了苏丹之后,他们只是对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和苏丹北部地区几个较大的棉花种植园进行了发展。广大的苏丹南方地区依然处在尚未被开发的状态之中,人民的生活更是穷困不堪。

(棉花种植园)


1956年1月1日,苏丹终于在美国和苏联的默许之下,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中独立了出来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虽然此时的苏丹已经实现了独立,但是苏丹的经济发展依然呈现出了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苏丹的中央政府在独立后,依旧将大部分的发展资源投注到首都喀土穆及周边的地区。对于南方地区落后与贫困的状况,苏丹的中央政府基本上毫不关心。

而且,苏丹受到邻国利比亚和乍得的影响出现了军人干政的情况。很快,军人们就将文官政府一脚踢开,成立了完全独裁的军政府。苏丹人民的噩梦也由此开始了。

(苏丹街头的民众)


在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世界上的各个区域挤压苏联的势力曾经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国寻找愿意与他们配合的独裁者。这些独裁者大多是军人出身,倾向于用武力镇压进步运动。

在这样的一套筛选标准之下,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很快就盯上了苏丹的军政府。美国政府答应每年给苏丹政府3.5亿美元的援助。同时,苏丹政府必须保证让美军在其境内驻军并绝不会在外交上倒向苏联。

对于这些要求,苏丹政府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对于这样一个在军人统治之下,腐败丛生、目无法律的政府来说,投靠苏联就意味着自取灭亡。

(描绘“冷战”的漫画)


1989年,苏丹的政治强人巴希尔通过内战上台。而后,巴希尔迅速就宣布解散议会,废除所有的世俗法律整个国家都奉行最为原始的伊斯兰教法。

但是在奉行伊斯兰教法的同时,巴希尔本人却成为了苏丹国内最富有的人。根据许多西方媒体的调查显示,巴希尔本人曾经掌握着苏丹国内最大的金矿。

所有苏丹与国际社会开展的黄金贸易实际上都是被巴西尔一手包揽的。普通的苏丹百姓几乎无法从这些矿产资源当中分得任何的好处,所有的利益都被巴希尔和他的家族所同享。

(苏丹街头的“政变部队”)


但美国人对巴希尔的这种残暴统治却不闻不问。因为巴希尔能够保障美国人在苏丹境内的利益,这对于美国总统老布什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苏丹近代以来的政局十分动荡,但对于普通的苏丹百姓来说,虽然他们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独立了出来,但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发生一丁点的改变。

对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苏丹的百姓们早就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而且,与苏丹相邻的乍得埃塞俄比亚等国都曾经爆发了大面积的内战。苏丹的百姓就是想逃难,也没地方可去,只能够无奈地待在国内。

(苏丹的“前任总统”巴希尔)


不过,苏丹的独裁者巴希尔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与美国人进行了多年的亲密合作,到头来他却成为了美国人的“制裁对象”。

而且,美国人制裁巴希尔政府的理由也听上去十分荒唐。根据美国政府给出的指控文件显示,巴希尔犯有贪污、谋杀等多项罪行,吉尔政府更是直接参与了对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活动。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要突然对巴希尔和他所领导的苏丹政府实施制裁呢?美国人给出的这些制裁借口又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呢?

(苏丹街头的民众)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冲突都可以简单地归因于利益问题。苏丹总统巴希尔无缘无故地遭受美国的制裁也正是因为苏丹政府侵犯到了美国人的利益。

1976年,人们在苏丹南部地区首次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天然气田。1983年,苏丹南部又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油田。

本来美国人和英国人一样认为苏丹只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国。可是,如今苏丹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让美国人瞬间就提起了对苏丹政治的兴趣。

(苏丹南部地油田)


偏偏在巴希尔上台之后,他和他的家人还占有了油田和气田的绝大多数利润。这在美国的资本家们看来是绝对不能够原谅的。

于是,从克林顿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对苏丹施加了各种各样的制裁,将苏丹的经济发展势头直接打入了深渊。

对于这样的情况,苏丹百姓倒是无所谓。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糟糕了。再糟糕一点他们也不会在乎。反倒是巴希尔和他的家人在美国施加制裁后便开始受不了了。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巴希尔几次在外交场合中强硬地对美国放话要求他们尽快解除对苏丹的经济制裁。可是,美国人又怎么会向苏丹这样一个非洲国家低头呢?

思来想去之下,巴希尔决定向远在东方的中国伸出贸易的橄榄枝。在当时,中国的石油公司虽然在技术上不及欧美的石油公司。但跟中国人做生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

反正油田和气田早晚都需要扩大产能,巴希尔便想着将这个任务交给中国的工程师团队去完成。就这样,中国的石油公司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苏丹南部的地区。

(在苏丹工作的中国工程师)


在抵达了苏丹南部以后,中国的工程师团队立刻就被这里落后的景象给震惊了。因为除了油田周边的道路之外,当地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公路。

而且,当地的许多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中国的企业管理人员立刻决定,中国企业在帮苏丹政府扩大油田产能的同时,也要帮助当地的老百姓增加就业机会。

因为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不会只注重于“一锤子买卖”。只要能够与当地的民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那么未来双边之间的这种友好就一定能够产生出更多的价值。

(苏丹南部油田里的中国工人)


在中国企业进驻油田几年之后,苏丹南部的一些城镇就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当地人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需求,还盖起了商店和学校,这在过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对于中国体企业提供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苏丹政府也是看在眼里的。两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因为这些合作而不断增进。然而,苏丹政府这样的表现却令美国的政客们紧张了起来。

自从苏丹政府同意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入本国油田之后,美国政府便在苏丹南部秘密扶植起了一批反政府武装人员。这些武装分子打着“保卫人权,反对独裁”的旗号,开始四处对苏丹政府的军警人员发动袭击。

(苏丹南部油田里的本地工人)


由于过去在英国人殖民苏丹的时候殖民者当局一直奉行着“重农业,抑工业”的政策。这使得苏丹政府始终没有在南部地区投入精力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很快,那些四处出击的反政府武装分子便占据了上风。苏丹政府所指挥的军警人员只能被迫躲在几座大城市内不敢露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也公然站到台前,将苏丹纳入了“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当中。一旦某个国家被美国人纳入了这个名单,就意味着美国将对他们保持完全敌视的政策。

(中国在苏丹南部建设地油田)


在克林顿执掌美国的八年时间里,克林顿不断增加对苏丹南部反政府武装力量的支持力度。从最初的资金支持演变到后来的军事援助,美国几乎毫不掩饰自己对苏丹政府的蔑视。

在反政府军的连日围攻之下,苏丹南部几个重要的油田很快就落入了他们的手中。但为了维持战争带来的庞大开销,苏丹的反政府军还是让进驻油田的中国企业继续维持生产。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即便是中国企业想要在这些油田附近维持生产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美国的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因为苏丹反政府军每通过一个村庄就会将整个村庄洗劫一遍。村里的大多数人都会遭到反政府军的屠杀,这些死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员工。所以,中国的石油企业只能依靠本国的员工艰难维持着生产。

由于苏丹的政府军实在无法弹压强大的反政府力量。苏丹的总统巴希尔曾经多次在私下里向美国政府表示,愿意对他们进行妥协,并让出一部分自己家族在苏丹金矿和油气田当中所占有的利润。

但是,当美国人见识到了苏丹政府的软弱无能之后,他们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了。美国人觉得面对着如此软弱的政府,他们必须将苏丹境内的所有油气利益一口吞下。否则,美国多年以来对苏丹反政府军的支持就是一桩“亏本买卖”。

(苏丹街头的抗议民众)


为了更好地夺取苏丹南部油气田所产生的利益,美国人开始策动那些苏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装人员直接独立建国,并驱逐在苏丹南部参加工作的所有中国籍技术人员,将那些油气田的生意全部转交给美国企业来经营。

同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向苏丹的总统巴希尔开出了取消制裁的条件:如果想让美国解除对苏丹的制裁,巴希尔政府就必须承认南方地区的“独立公投结果”。作为回报,美国也会对苏丹进行一些经济和农业援助。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这项条件等于就是让巴希尔政府赤裸裸地出卖国家利益。但此时的巴希尔已经被美国人多年以来的制裁策略弄得焦头烂额了。在美国的强权面前,巴希尔和苏丹的民众都别无选择。

(苏丹的首都喀土穆)


2011年,南苏丹举行了一场毫无悬念的“全民公投活动”。最终参加公投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本地区直接脱离苏丹政府的统治,成立一个新的“南苏丹国”。

对于美国人来说,能让南苏丹地区不再处于巴希尔政府的控制之下,这已经是空前的胜利了。接下来,他们就将把矛头对准南苏丹境内的中国油气企业。


非洲大国的“命运悲歌”

在南苏丹宣布独立的几个月之后,在当地工作的中国工程师们便收到了来自南苏丹政府的通知。

根据这份通知的内容,所有在南苏丹境内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离开南苏丹,返回中国。并将自己和本单位所掌握的一切技术与设备交给南苏丹政府派来的接管人员。

对于南苏丹政府这种霸道无理的行径,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予以理会。我们的人虽然撤走了,但也带走了绝大多数的技术设备。只有那些为南苏丹人民修建的基础设施还巍然不动地保存在原处。

(南苏丹的“地图”)


随后,多家美国石油企业在南苏丹政府的庇护之下开始大肆进入先前由中国企业开发并经营的油田之内。这对于南苏丹人民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与先前中国企业的开发比起来,美国企业在苏丹南部的油气田里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简直可以被称为是“掠夺”。

他们丝毫不顾及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只要是能够挖出源源不断的石油,这些美国企业的大型机器就会日夜不停地运作。就算整个,南苏丹地下的石油被开发得一滴不剩,他们也毫不吝惜。

(独立之后的南苏丹民众)


另外,这些来自美国的企业可以肆意地占用当地本就不多的基础能源。为了给油田里的美国技术人员提供电力保障,南苏丹政府甚至会直接停掉附近的居民电力网络。

当南苏丹境内的普通百姓还在忍饥挨饿的时候,美国的技术人员们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吃着大餐,吹着空调,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仿佛屋外的一切与他们全然无关。

不过,对于本国百姓的惨状南苏丹政府官员是绝对不会在乎的。因为只要将油田完全交给美国人,他们每年什么都不用干便可以从美国人那里按照百分点拿到分红。

(苏丹南部地油田)


毫不夸张地说,南苏丹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腐败、贪污与背叛之上的一个“不义之国”。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美国人合理地掠夺苏丹境内的石油而已。

如果哪一天苏丹境内的石油被开掘殆尽了,那美国人也会瞬间化身为“正义斗士”,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指责南苏丹的官员们腐败与独裁。

毕竟,无论是美国的政客还是资本家,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友谊与道义,只有满满的算计与利益。一个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的国家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

(美国的“华尔街”)


不过,自南苏丹独立建国之后,北边的巴希尔政府还是时不时地会与南苏丹方面爆发武装冲突。

虽然这种冲突并不能够完全取胜,也无法获得国际上的关注度。但这却是苏丹的巴希尔政府所能发出的最后的反抗动作了。

2019年4月11日,苏丹国内的一伙军官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随后,他们囚禁了苏丹的总统巴希尔,并宣布正式接管国家。

(外交活动中的巴希尔)


在政变发生之后,巴希尔被迫宣布辞去一切职务,接受政变的结果。许多人都认为,在这次政变的背后有着许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影子。看来,时隔多年美国人还是忘不了这位老仇人。

在巴希尔倒台之后,苏丹境内虽然举行过几场规模较大的民主选举活动。但苏丹却再也没有迎来过一个稳定的政府。

即便是某些政治团体能够组成松散的统治联盟,但这些联盟在执政后的几个月内便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分崩离析,苏丹也会因此而再度陷入内战。到头来,处境最为悲惨的还是苏丹的普通百姓。

(军事政变之后的苏丹首都街头)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失去了苏丹南部的油田开发权,也只不过是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对于苏丹南部的无数百姓来说,在中国企业撤出之后,他们又会重新回到暗无天日的生活之中。

从苏丹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苏丹所缺乏的从来就不是肥沃的土地和丰厚的资源。他们所缺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及一位愿意帮助苏丹人民的朋友。

不过,真正能够拯救苏丹这个国家的只有苏丹人民自己。中国人民早已用实际行动为世界各地受压迫的民众给出了答案:实现独立自主的道路必然充满了艰辛,但唯有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奋不顾身的斗争才能实现这个人类间最为宏伟的目标。

参考文献:

Ousted Sudanese President Omar al-Bashir held at army hospital ALJAZEERA

Sudans ex-leader Omar al-Bashir being held in military hospital, says army The Guardian

Mystery of Ex-Dictators Whereabouts Adds to Crisis in Sudan The New York Times

Omar al-Bashir: Sudan's ousted president BBC News

Sudan to hand ex-President Omar al-Bashir to ICC CNN New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克林顿   中美   石油   国家   非洲   英国   中国企业   美国人   美国   油田   中国   政府   历史   苏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