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帅阵前发火要撤129 师番号,战后刘帅发现“猫耳洞”可以敌为师

1940年10月上旬,百团大战已经接近尾声。日军为了报复,进行了大规模的“毁灭扫荡”,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粮就抢。

10月26日,日军第四混成旅冈崎支队一部突然窜至黎城县黄崖洞,袭击了八路军总部的水腰兵工厂,破坏了能月产400余支步枪和大量枪弹的兵工设备。对于缺枪少弹的八路军来说,黄崖洞一仗损失颇大。正在黎城八路军指挥所的彭德怀副总司令决心歼灭这支日军,以使日军再不敢以小股兵力骚扰根据地。

29日下午1时,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接到总部的电令: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取道武乡回沁县的冈崎支队。日军对形势似有察觉,当天傍晚即停止前进,宿营文德高地。

文德高地是日军对关家垴的另一种称谓,位于武乡县以东40多公里,是群山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冈,冈顶上有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山冈的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山壁上构筑着一孔孔的窑洞,住着50来户姓关的人家,关家垴由此得名。此时村里的人早已避难去了,日军占领易守难攻的关家垴后,立即紧急抢修工事,准备迎战。

29日夜,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三八六旅、新编第十旅及山西抗日决死第一纵队两个团的兵力,将冈崎支队包围在了关家垴高地。

日军冈崎支队由驻山西运城的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各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而成,总兵力约1200人,指挥官为冈崎谦受步兵中佐。此刻,被包围在关家垴的只是冈崎支队其中的一部,计有步兵第二二五联队第三中队、第二二六联队第八中队、第二二七联队第六中队、第二二六联队第二机枪中队第二小队,另有卫生、通讯、行李等分队,出发扫荡时约有560人,此时估计有500人左右。应该说,冈崎谦受中佐是位有较好战术素养的指挥官,部下的日军士兵也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当夜,冈崎命令日军一个中队突袭了关家垴西南凤垴顶的决死一纵队阵地,占领了凤垴顶制高点,以两处制高点互为犄角,固守待援。

晚8时,特意赶到蟠龙镇一二九师指挥所的彭德怀下达作战命令:三八五旅和新十旅为右纵队归刘邓指挥,占领关家垴西北和西面阵地,堵死敌西逃之路;三八六旅与决死一纵队三十八团、二十五团归陈赓指挥,占领关家垴南面及东南面阵地;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特务团,控制关家垴东北面阵地;总部炮兵团三营及特务团山炮连距关家垴东南1000米处占领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陈赓在前线

次日凌晨4时,八路军发起总攻。所有炮火集中猛轰敌前沿阵地,随后各部队从几个方向一齐扑向关家垴;日军则用数挺机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往垴顶的不足一米宽的窄路,攻击部队遭到严重杀伤,只好停止进攻。当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了八路军阵地,部队损失惨重。下午4点,八路军进行第二次总攻,以极大代价终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日军大部被歼灭,余部撤至关家垴上一个突出孤立的台地上,据险固守。战斗中,十六团团长谢家庆战死,新十旅旅长范子侠负伤,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崖下的黄土。

战至31日晨,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的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一二九师主力。在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的情况下,刘伯承建议彭德怀停止攻坚,暂时撤围,寻机再战,彭德怀则下达了更为严厉的进攻命令,他本人也不顾危险,前进到离垴顶不足500米的战壕里指挥战斗。

八路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总部指挥的山炮和迫击炮炮弹,不停地倾泻在日军困守的台顶上,攻到前沿的战士们投出的手榴弹,也雨点般地落在日军阵地上。但奇怪的是,残余日军的抵抗仍然很猛烈。

这时由黄崖洞方向来援的日军主力逼近,彭德怀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关家垴上剩余的61名日军在援军接应下仓惶撤走,冈崎中佐被迫击炮炸死。

几天后,刘伯承带领部分干部回到关家垴,实地查看日军防御阵地,发现高地上的窑洞都被日军打通了,窑洞之间形成交叉火力网,易守难攻。尤其是在台地四周的壁沿上,日军临时挖了不少防炮洞,这些洞深不足3尺,然后向左右两侧各挖一个耳洞,不要小看这些临时挖出的简陋的土洞,只要不是炮弹和手榴弹直接命中,人躲在里面就很安全。

素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指着这些土洞,感慨地说:“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招式,凭我们现有的武器还真难对付。这个办法,我们也可以学习。”

关家垴一战为百团大战画上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彭德怀后来也承认:“我也有些蛮干的指挥,使一二九师疲劳和伤亡过多了一些。”

此战也让一贯以游击见长的八路军从日军身上学到了野战防御的长处。刘伯承经常用“胡服骑射”的典故教育部下,“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要有以敌为师的气魄和胆略。小小的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说明他们有一些本钱,在训练上、战术上有一些长处。只有摸透敌人,才能玩敌于股掌。”

这种简陋的防炮洞又被形象地称为“猫耳洞”,一说因其状似竖起的猫耳而得名,还有人认为北方方言“猫起来”就是“藏起来”“猫耳洞”就是“藏人的耳洞”。

“猫耳洞”这种看起来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不起眼的小土洞,在解放军后来的作战中得以应用。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先用猫耳洞躲避炮弹,然后挖深,将两个猫耳洞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坑道,后来又把坑道加以改造,不仅能避弹,而且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非常“管用”。在80年代初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前线部队挖的“猫耳洞”在全国叫响。

来源《四两拨千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猫耳洞   武乡   文德   番号   窑洞   阵前   纵队   联队   中队   高地   炮弹   兵力   日军   支队   战后   阵地   部队   总部   发现   刘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