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辽宁老农遗物中发现破木盒,专家看后大惊:你祖上是何人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1988年的一天,辽宁一个老农刘老汉去世了。

他的女儿刘春花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看起起来十分破旧的木盒。

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条镶满了粉蓝色宝石的项链!

当天,家住喀左县南公营子乡七间房后坟村的刘老汉病得很重。

他命不久矣,只能躺在病床上,最后再无力地看着人世间一眼。

独生女刘春花悲痛不已,一直陪伴在老父亲左右。

似乎是回光返照,刘老汉的眼神突然清楚了几分,像是要给女儿交待些什么要紧事似的。

紧接着刘老汉一口气没上来,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刘春花还没来得及问上一句,就发现父亲咽了气,一时痛苦不已。人死不能复生,刘春花只能忍着悲痛,留下力气操办葬礼。

等到把父亲安葬后,她才回到父亲生活了一辈子的寒酸破屋,收拾着为数不多的遗物。

刘春花一边心疼着父亲一辈子没享过什么清福,一边随手打开一个破旧的木头盒子。

刘老汉的遗物

刚掀开木盒,她就被惊呆了——眼前竟是一大串晶莹剔透的粉蓝色宝石项链!这100多颗宝石映衬得黑黢黢的小屋都明亮了几分。

刘春花吃惊之余,不由得思考起来,父亲也从没说过祖上有传家宝啊?

父亲种了一辈子庄稼,别说珠宝了、就连一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这看起来就金贵的项链是从哪儿来的呢?

刘春花疑惑不解的同时,又惴惴不安,隐约觉得背后有蹊跷,便在村里问了一圈,结果一无所获。

她心想,还是先找个专业人员鉴定一下这东西的价值,再做打算。于是刘春花从村里跑到了县城的珠宝鉴定店。

谁知,珠宝鉴定商看了半天,也摇摇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估计这项链的原料是碧玺和蓝宝石。

珠宝鉴定商最后建议刘春花找文化人看看其中的门道。

于是,刘春花又赶紧带着项链赶到县文化站。

珍宝现身

这天,文化站工作人员们一如既往地上班,处理的事务也是平平淡淡。

就在工作人员以为“今天又是无事的一天”、百无聊赖地等着下班时,刘春花抱着个盒子走了进来。

她说自己有个物件,但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来历,请工作人员帮忙看看。

文化站成员们请刘春花打开木盒,顿时睁大了眼睛。

大家固然见过些文物,但也是头一回见到如此晶莹剔透、精致无比的艺术品,于是特意请出站里的资深专家。

专家经过一番仔细查看,终于得到定论:这不是项链,而是一串清朝的朝珠!

朝珠是什么东西?又有何用途?

朝珠是清朝时搭配礼服的佩挂物,一串朝珠总共108颗,每隔27颗就有一颗稍大的珠子。

四颗大珠子也有名字,叫做分珠。

这样一来,不同的珠子搭配不同的涤色,就可以区分佩戴者的官品的大小及身份地位的高低。

从皇帝、后妃,到五品文官、再到四品以上武官,都可佩戴朝珠。

就算朝珠本质上只是装饰品,可普通官员和寻常百姓是没有资格拥有的。

文化站员连忙问刘春花:

“你家祖上是不是出过达官贵人?”

刘春花立即否认,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生活贫困,大字也不识几个,根本不可能有当官儿的先人。

于是,刘春花这得空定下神来,把得到朝珠的经过细细说来。

贝勒与后坟村

刘春花说完朝珠的得来后,这下不光她自己疑惑不解,周围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沉思。

穷乡僻壤的地方,为何会藏着如此宝贵的东西呢?

这时,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询问刘春花的家是不是就在后坟村。

刘春花一边老老实实地点头,一边惊奇道:“你咋知道?

于是这名工作人员开始细数后坟村的历史。

丹巴多尔济墓就位于辽宁省,具体地点正好就在刘老汉的家——后坟屯

据记载,丹巴多尔济是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任清朝大臣。

嘉庆八年时,清仁宗经过神武门时,突然遭受一刺客行刺。

清仁宗身旁的一干人等乱成一锅粥,不知如何是好。

千钧一发之时,丹巴多尔济从人群中挺身而出,奋力救驾。

清仁宗因此免遭灭顶之灾,重赏丹巴多尔济,并将任其为御前大臣。丹巴多尔济一朝飞黄腾达,从此领侍卫内大臣,还兼任了都统掌銮仪卫事。

十年后,忠心耿耿的丹巴多尔济再次护驾,但却不幸被刺客伤得很重,最后不治而亡。

朝廷念及丹巴多尔济的忠心与生前功绩,将其厚葬,并追封了“贝勒”封号。

于是,丹巴多尔济的灵柩就被运到南公营子东村,他从此在这里长眠。

再后来,丹巴多尔济墓被今人发现并挖掘、研究,有关清代蒙古王爷的墓葬历史也得以被考究。

丹巴多尔济墓里的陪葬品也就成了难得的文物。

可以推断出,刘老汉的朝珠肯定源自丹巴多尔济墓。

工作人员把长长的一段故事讲完后,迷糊的刘春花一知半解。

她最在意的是,终生没去过几个地方的老父亲是怎么和清朝的贝勒扯上关系的?

尘封的秘密

几年前的一天早上,刘老汉起早下地,经过丹巴多尔济墓。在那个年代,防盗技术有限,警察侦查手段不及现在这般先进,盗墓贼很是肆无忌惮。

刘老汉听人说,附近有一个清朝贝勒的墓葬,没啥好看的,所以这次也没上心。

然而,他不经意的一瞥,目光突然被吸引住了。墓园里好像有东西被清晨的阳光晒得反光。

他好奇地走上前。

那是一条漂亮的宝石项链在发光!

整条项链上,粉色和蓝色的宝石交错分布,十分精美。刘老汉把它放在手里,只觉得沉甸甸的。

“应该值不少钱吧!”刘老汉没有细究项链的来历,赶紧把它揣进兜里,转身就往家走。

到家后,刘老汉这才发起愁来:怎么处理这条项链才好呢?

其实,这条朝珠极有可能是盗墓贼在偷取丹巴多尔济墓内的陪葬品时不慎掉落的。

经历风吹雨打后,形状显现出来,才碰巧被刘父看到并捡回家。

“把这古董卖了吗?还是留给女儿,由她处置?”

犹豫不决的他只好先把朝珠的事当成秘密,连女儿都没告诉,把它装到盒子里藏起来。

但人算不如天算,几年后,刘老汉竟然病重,奄奄一息。

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刘老汉或许想在临死前把秘密公布于世,在回光返照之际想对女儿说出项链的事。

奈何一口气没上来,只得撒手人寰,旁边的女儿哭得肝肠寸断。

如今这个宝贝到了刘春花手里,她也陷入和父亲当年一样的纠结中。

朝珠上交记

父亲苦了一辈子,最后留下的这点遗物,她想妥善处理,也为父亲的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刘春花没什么文化,但自打她走进文化站,听完众人的解释后,就意识到朝珠是国家的,不能私自窝藏。

于是,她也不再去纠结父亲当年是不是真的想把朝珠作为传家宝,而是毅然决然地把它上交给了文物站。

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很惊喜,没想到刘春花能这么痛快地主动上交朝珠。

在那个时候,如果把朝珠卖给不法分子,得到的钱财足以支撑一家人安稳生活很久。

文物站表扬了刘春花的行为,直接奖励了她200块钱,这笔钱在当时可算是大数目。

刘春花拿着回报她真诚的200块钱,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朝珠从此重回到世人面前。它如今就静静躺在辽宁博物馆,等待后人去观赏、去品鉴一段历史。

总结

古人留下来的东西已经超脱了“财物”的意义。

是我们的祖先跨越时间长河而留下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厚重性时刻提醒现代人感今怀古。

它启发我们发掘历史真相,传承传统文化文化。

它可能不只是摆在故宫博物馆,也可能散落在民间,等待着重返世间的机会。

刘春花的行为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是巨大的道德考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对文物秉承一颗敬畏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贝勒   遗物   丹巴   老农   文化站   祖上   辽宁   清朝   项链   文物   工作人员   父亲   女儿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