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师傅,别开玩笑;王掞:皇上,是他们先开玩笑的!

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往西北平乱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皇帝决定从诸位皇子中“择一贤者,代朕出征”。彼时,胤礽已经彻底被废,储君之位空缺许久,谁能争得这个带兵之权,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这是代天子出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储君”的意思;

再者,就当时的局势而言,谁能手握西北军权,谁的胜算就能陡升;

更重要的是,皇子亲自前往西北平乱,朝廷必定会倾尽全力保证粮草后援和武器装备,战败的概率很小,一旦拥有了如此显赫的战功,自然就能无限靠近储君之位。

所以,平静许久的“夺嫡之争”再度开启,一场争夺兵权的好戏,正式开始上演。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传尔丹之所以会兵败,其实和“八爷党”有着直接关系:

传尔丹全军覆没,大家都说他是轻敌冒进,可就是没人替他想想。兵部一个月几道兵符,责他畏观望劳师糜资,而应给他的钱粮器械,又找种种借口不按时供应。他坐困愁城,能不急着找叛军决战吗?他的失败不是败在敌军,而是败在自己人手里

传尔丹之所以会败,主要原因就是兵部的瞎指挥,而十四阿哥胤禵正是兵部的该管阿哥!

也就是说,“八爷党”不惜牺牲朝廷的六万大军,就是为了争夺这个代兵之权!

权力争夺,早就已经暗中进行。

只是,皇子们精明,大臣们也绝不是吃干饭的,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就好像表面糊涂的马齐一样,早就提醒过康熙皇帝。

传尔丹于西北大战的时候,马齐有过一次看似“作死”的表现:

康熙:西北的战报来了吗

张廷玉:回皇上,已经派人打听过几次了,至今还没有个准信儿,只听说传尔丹率领部下向乌苏河挺进

汇报,是一门艺术,张廷玉的这句回话颇具指导意义,甚至堪称教科书。

领导问来了吗?

你就直接回答没有,然后再等着领导继续问,你再继续答,直到领导不耐烦?

当然不行!

“没有”是领导不想听到的答案,心里除了焦急甚至还可能不悦,你就别再往枪口上撞,没有就是没有,当然不能欺骗,但你要强调自己的努力,强调自己为了得到结果而进行的各种安排,甚至还可以给出些许猜测和听说,尽可能缓和领导的情绪,躲避可能会有的训斥。

所以,领导再问你工作有没有完成,别直接说没有,强调完成程度,给出预计完成时间,再说明没能按时完成工作的原因。

基本原则只有一个,让领导尽可能少问,自己尽可能多答,堵住领导的嘴,你才能掌握主动。

焦急等待战报的康熙皇帝,回想自己曾经三次亲征,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如果再早上他个十年,朕又何须指派他人,别说一个小小的准噶尔,再来它十个八个,唉,垂垂老矣

提到“垂垂老矣”,马齐有了反应,给出了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操作:

要说到老,皇上还真没老,几时见到老人,还能练得一手好剑呢?不过圣圣相承,祖宗的江山社稷总是要传下去的,皇上,自从废太子以后,朝野都在期盼着储君

先来听听康熙皇帝的反应:

马齐呀,朕早有明诏,不立太子,你怎么又说开了

注意,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并非反问,而是真的疑惑:你老糊涂了?朕的圣旨你都忘了?

马齐真就糊涂了?

真就糊涂到公然对抗圣旨?

别误会,先听听马齐给出的反应: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康熙皇帝虽然没有震怒,但这句话明显有着不悦,带着指责的意思,马齐应该回应“奴才该死”或者“皇上恕罪”,为何偏就给了一句“皇上圣明”?

意思很明确,这就是提醒康熙皇帝:圣明如皇上,难道听不出微臣话里有话,有着另外的意思?

有了这句提醒,康熙皇帝立马醒悟,随机给出了针对性回应:

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我太祖太宗也没有立太子,天下不也照样太平!朕再说一遍,立太子的事,朕自有主张,以后不要再说了

别担心,朕心里有数,天下照样太平!

那么,马齐的提醒到底是什么呢?

西北战事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有着诸位皇子相互博弈的影子,皇上一定要提前提防,提前做好应对!

正如邬思道的分析,康熙皇帝不是不知道西北战事背后的猫腻,如果不是“八爷党”领兵出征,换谁都改变不了兵败的命运。其实,康熙皇帝早就明确了“代朕出征”的人选,之所以不说,就是为了等着看诸位皇子的反应,更是为了考验四阿哥胤禛有没有人君的气宇,帝王的心胸。

按照邬思道的谋划,胤禛决定举荐胤禵,但必须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节制西北粮草,抓住了这个官职就等于钳制住了西北大军,有了这个前提,四阿哥胤禛才可以放心树立自己的形象,稳固自己于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

传尔丹兵败的消息传来,康熙皇帝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代朕出征”的人选。

今儿叫你们来,主要是商量一下西北用兵的事,传尔丹轻敌冒进,六万兵马全军覆没,朕决定从皇子中择一贤者代朕出征,封大将军王

领导讲话,胤禟却在下面开始了小动作,领导哪能饶过:

胤禟,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注意,领导是问你有什么话说,并没问你有没有心仪的人选,但胤禟随后的一句话就将整个“八爷党”彻底出卖:

回皇阿玛,胤禵现管兵部,儿臣以为应先听听他的见解

啥意思?

早就等着你问呢,我们早就商量好了结果!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胤禟为何想将话头甩给胤禵?

就整个“八爷党”而言,甚至所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中间,唯独胤禵有过带兵的经历,最适合担任大将军王,乃系八阿哥胤禩最大的威胁。胤禟之所以想让胤禵先说,就是担心胤禵临阵反悔,你先说,你就被动,如果你举荐胤禩,那我们就都附和,如果你敢毛遂自荐,那我们就拼命反对,非要给你搅黄不成!

奈何康熙皇帝早就看出了胤禟的心思,偏就坚持想听胤禟的意见,胤禟无奈,只能先亮明了态度:

儿臣以为,阿哥带兵只是个做纛儿的主帅,要紧的是运筹帷幄、将士用命,皇阿玛适才说的一个“贤”字,儿臣认为至允至当。因此,儿臣举荐八阿哥胤禩,请皇阿玛鉴纳

胤禟说完,胤俄随即跟上:

九哥的话有理,当主帅的原用不着冲锋上阵,诸葛亮一丁点武功也没有,不照样打胜仗吗

再然后,王掞师傅的经典戏码开始上演:

十爷的话,至为允当

先同意对方阵营的部分观点,为自己的发言争取时间和空间,避免自己尚未开口便被对方无情驳回。

老臣保举一人必能胜任,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阿哥胤礽自获罪以来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赎前愆。老臣以为如派胤礽前去带兵,他一定会身先士卒、鞠躬尽瘁,请皇上鉴纳

首次被废,胤礽或许还有原谅的可能;二次被废,胤礽意图谋反,被废被囚乃系最轻的处理,原谅都不可能原谅,怎么可能会被授予兵权,来一次什么戴罪立功、以赎前愆?

没错,王掞就是开玩笑的!

他之所以这样说,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为了提醒康熙皇帝,他们早就串通好了,他们早就有了商量,您可千万别上当!

没错,就是开玩笑的,但胤禟和胤俄都能举荐“军事盲”胤禩,我为什么不能举荐废太子胤礽!

只是,别人举荐胤禩,康熙皇帝没理由反驳,但王掞举荐胤礽,康熙皇帝就能直接驳回,而且还会给予严厉驳斥:

康熙:好啊,静极思动了啊,还想跃马疆场,将来好带兵又来逼宫、又来篡逆。他既然想骑马,那就把他关到上驷院里去,让他和马关在一起

王掞:皇上,皇上,是老臣昏悖,老臣收回奏请,请皇上不要虐待废太子

康熙:好了,好了,把王掞搀出去

如果王掞师傅愿意,人家从来不用自己走出朝堂,要么被搀出去,要么被送出去,完全实现了随心所欲。

搀出去就搀出去,反正胤禩别想当什么大将军王,你们敢再举荐,我还是举荐废太子,闹呗,玩呗,反正皇上不会怎么着我,看谁耗得过谁!

一场闹剧过后,会议终于恢复平静,八阿哥胤禩彻底没了希望,康熙皇帝将视线转移到了胤禛的身上:

康熙:胤禛,你说说看,谁出任大将军王为好啊

胤禛:儿臣写了个折子,敬呈皇阿玛御览

康熙:你说说看,你保举的是谁啊

胤禛:回皇阿玛,儿臣举荐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

行了,考察通过,西北战事的结果已经能够预见,四阿哥胤禛的储君之位,稳了!

再看荣升“大将军王”的胤禵,返回府邸的第一件事:

胤禵:年羹尧来了吗

下属:是,他是刚刚到京的,立刻就到这儿来了

胤禵:我这就见他,其他的人,我一个也不见

可怜的胤禵,竟没能看出胤禛的用心,亲手扶持了一个将来能够钳制自己的利器。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承大位,十四阿哥胤禵手握数十万大军,偏就动弹不得,就因为年羹尧掌握着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吃都吃不上,你还怎么挥师东进,夺回你认为该属于你的皇位!

(本文仅基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剧情和人设,烦请诸君辨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皇上   康熙   兵部   老臣   阿哥   皇子   大将军   太子   皇帝   玩笑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